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

    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

    【学习内容】 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 (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

    旋髂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

    5属支 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

    (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

    群。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

    结构的淋巴。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

    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

    (三)皮神经概况

    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前皮支

    隐神经

    闭孔神经皮支

    足背外侧皮神经

    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 (四)阔筋膜broad fascia

    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

    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

    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

    外侧肌间隔(较强)

    内侧肌间隔(较薄)

    股后肌间隔(薄弱) 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

    (一)皮神经概况

    隐神经(L23):小腿内侧

    腓浅神经(L4S12

    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

    外侧皮神经

    (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

    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

    腓骨肌支持带

    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

    【小结】一、阴股沟皮瓣

    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大腿前、内侧皮肤

    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以阴股沟皮瓣为例:

1/66页

1.皮瓣范围 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

    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

    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

    囊(阴唇)外区更佳。

    2)供区血管神经丰富。

    3)部位隐蔽,切取后供区可直接缝合。 3.皮瓣的动脉

    1)阴部外动脉:起于股动脉;

    2)阴唇(阴囊)后动脉:平肛门起于会阴动脉; 3)闭孔动脉皮支。

    二、大隐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1.大隐静脉位于下肢内侧皮下,是人体最长的静脉,因缺乏肌肉的保护,是人体易曲张的

    静脉之一。因曲张的静脉压迫皮肤的血供,常引起皮肤溃烂,而需将静脉结扎抽出。在结扎

    或抽出大隐静脉时要将其根部5个属支一并结扎,以防复发。

    2.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有丰富的交通支,切取其一段作为桥接物(如桥接冠状动脉)不会

    影响下肢浅层的静脉回流。

    3.大隐静脉穿刺、切开术常选的部位 1)股三角内、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或耻骨结下外方34 cm处股隐点。

    2)内踝前方。

    股前内侧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

    (一)股前内侧区肌群

    1. 缝匠肌sartorius

    起?髂前上棘,止?胫骨体内侧面的上部

    作用:屈并外旋大腿,协助屈小腿且使小腿稍微内旋

    神经支配:股神经

    2.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股直肌:起?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

    股中间肌:起?股骨体前面

    股内侧肌:起?股骨粗线的内侧唇 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股外侧肌:起?股骨粗线的外侧唇

    作用:伸小腿,股直肌尚能协助屈髋关节

    神经支配:股神经

    3.股内侧肌群(内收肌群)

    浅层: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

    深层:短收肌、大收肌

    起?闭孔周围骨面

    各肌止点如下:

    耻骨肌pectineus:止?小转子,股骨粗线处 长收肌adductor longus:止?股骨粗线中分 股薄肌gracilis:止?胫骨内侧面上部 短收肌adductor brevis:止?股骨粗线上分

2/66页

大收肌adductor magnus:腱膜止?股骨粗线全长,圆腱止?内收肌结节

    收肌腱裂孔?腱膜与圆腱之间

    作用:内收和外旋大腿

    神经支配:闭孔神经

    (二)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腹股沟韧带 上界

    境界 长收肌的内侧缘 内侧界

    缝匠肌的内侧缘 外侧界

    前壁:阔筋膜

    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外侧?内侧)

    内容(navel):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外?内)

    1.股鞘femoral sheath

    长约34cm,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

    外侧格:容纳股动脉

    中间格:容纳股静脉

    内侧格:形成股管

    2.股管femoral canal

    为一漏斗形间隙,下端为盲端,上端借股环femoral ring开口于腹腔。内含有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管和1个淋巴结。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界:陷窝韧带

    外侧界:股静脉

    腹部脏器通过股管突出至股部形成股疝。股疝从腹股沟韧带的深面下降到股部,直达卵

    圆窝的上部。由于卵圆窝为阔筋膜上的一个弱点,因此股疝可以由此突至皮下。

    示股鞘与股疝

     还纳股疝需扩大环口时,只能向前或向内切开扩大。 行股疝手术时,要注意闭孔动脉的变异。正常时,该动脉起于髂内动脉,异常时可起于

    腹壁下动脉(中国人出现率达17.95%),经过陷窝韧带的内面,故向内切开陷窝韧带扩

    大股环时,有可能引起动脉损伤而造成大出血。 股疝与腹股沟疝的主要区别:前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突至皮下,而后者在腹股沟韧带的

    上方突出。

     3.股动脉femoral artery

    髂外动脉(腹股沟中点腹股沟韧带的深面)?股动脉?股三角?收肌管?收肌腱裂孔?

    腘动脉

     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也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穿刺的部位。

3/66页

    主要分支有:(1)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epigastric a.:穿筛筋膜向上行,越过腹股沟韧带浅面,分布于腹前部的皮肤。

    2)旋髂浅动脉superficial iliac circumflex a.:穿筛筋膜或阔筋膜,行向髂前上棘,供养

    邻近的皮肤。

    3)阴部外动脉external pudendal a.:分浅支和深支,行向外阴部,供养外生殖器皮肤和有

    关结构。

    4)股深动脉deep femoral a.: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5cm处发出,在股动脉的后面于股内侧肌与内收肌之间下行。

    旋股外侧动脉:经股直肌深面行向外方,分出升支及降支。升支供养阔筋膜张肌、臀

    上部及髋关节。降支分布于股前外侧,向下可达膝关节附近。

    旋股内侧动脉:向内侧行走,又分深浅两支,分布于股内侧部,最后转向股后部。

    穿动脉:约34支,分别称为第1234穿动脉,穿过内收肌群的附着处进入股后部。

    5)膝降动脉:在股动脉下端发出,穿内收肌管的前壁下降,供养股内侧肌及膝关节。

    4.股静脉femoral vein

    在股三角位于动脉的内侧,往下渐渐移于动脉的后方。 至股三角尖端,股动脉在前,股静脉居后,其深面还有股深动脉和股深静脉。若股三角

    尖端受到枪伤或刀戳,可损伤此四条血管,造成大出血。

     1~45.股神经femoral nerveL

    肌支:支配股四头肌、缝匠肌和耻骨肌

    皮支: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伴大隐静脉) 本室研究发现在股部,隐神经常先行于动脉外侧,再下行于动脉前方,最后下行于动脉

    的内侧。以后穿出收肌管,在小腿内侧与大隐静脉伴行。大多数位于静脉后方,也可位

    于静脉的前方或深面。

    (三)收肌管adductor canal(缝匠肌下管)

    长约1517cm,为位于股部中1/3段内侧的三角形肌间隙。

    前壁:缝匠肌及其深面的腱膜

    外侧壁:股内侧肌

    后壁:长收肌及大收肌

    上口:接股三角尖

    下口:内收肌腱裂孔

    内容:股A.、股V.、隐神经、股N.股内侧肌肌支、膝降动脉,股A.位于股V.的前

    内侧,隐神经位于股A.的内侧。 (四)闭孔血管神经束

    1.闭孔动脉obturator a.:从髂内动脉发出后,经闭膜管分布于股内侧部。分支比较细小

    且分散。

    2.闭孔神经obturator n.L2~4):经闭膜管出骨盆后,分为前、后两支

    前支:短收肌前面,支配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耻骨肌及膝关节

    后支:短收肌后面,支配闭孔外肌和大收肌

    皮支:分布于股内侧部皮肤。

    二、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

    (一)小腿前外侧区肌群

    1.小腿前肌群

    起于胫骨外侧面、腓骨前面及其间的骨间膜。

4/66页

    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止?第1楔骨及第1跖骨底,背屈足、内翻足 mu长伸肌:止?mu趾远侧骨底,伸mu趾、背屈足、足内翻 趾长伸肌:4束肌腱分别以趾背腱膜止?2~5趾的中间和远侧趾骨,伸25趾,助足背屈

    及外翻

    第三腓骨肌:止?第5跖骨底背面,背屈足及外翻。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

    2.小腿外侧肌群

    起于腓骨外侧面,外翻足,协助足跖屈。

    腓骨长肌:止?第1跖骨底及第1楔骨外侧

    腓骨短肌:止?第5跖骨粗隆

    神经支配:腓浅神经

    (二)足背肌

    mu短伸肌和趾短伸肌,由腓深神经支配,可伸1234趾。 在活体上,有的人足背肌的肌腹显得特别隆起而柔软,切勿误以为是腱鞘囊肿。 (三)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

    1. 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自小腿骨间膜上部穿入小腿前部,立即发出胫前返动脉

    向上参加膝关节动脉网的组成。

    走行:本干与腓深神经伴行,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位于胫骨前肌与mu长伸肌之间(在小腿中部)?mu长伸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在踝关节上方)?向下续于足背动脉 2. 足背动脉

    (四)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

    经腘窝外侧缘?腓骨小头下外方?穿过腓骨长肌深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两个

    终末支

    1.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行于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分出肌支支配这两个

    肌;本干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深筋膜至皮下,分布于足背及趾背的大部分皮肤。 2.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穿过腓骨长肌起端,进入前肌群,伴随胫前血管下降,沿

    途分出肌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和足背肌,皮支分布于第12趾相邻的皮肤。 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下外方绕过腓骨颈处,位置较浅,贴骨而行,故易损伤,如此处受

    到外伤或使用固定器材易造成压迫该神经而使受伤。腓总神经损伤后,小腿前肌群和外侧肌

    群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足下垂和足内翻(由于拮抗肌占优势)。因此,患者步行时,必须用

    力提高下肢,髋、膝关节屈曲过大,临床上称这种特别的步态为“跨阈步态”。感觉障碍见

    于小腿前外侧和足背。

    【小结】一、股动脉穿刺的解剖学基础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续于髂外动脉,通过股三角进入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移

    段约34 cm外径较粗,可达0.9 cm。它走行于股鞘的外侧部,其内侧为股静脉,外侧为股

    神经。操作要点:

    1.穿刺部位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2.股动脉穿刺经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至股动脉壁,其深度约2 cm 3.穿刺时,针头垂直或与股动脉长轴呈40角刺入。当针尖刺入深筋膜有搏动感时,提

    示已触及股动脉壁,再向前稍推进即刺入动脉,此时可见鲜血涌入注射器。不可刺入过深,

    以免穿透动脉后壁。

    二、股疝的解剖学基础

    股环是腹前壁下部一个潜在的薄弱点,在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可通过股环,股管

5/6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骨科精读 | 3分钟Get:下肢局部解剖及神经分布,建议收藏!
下肢静脉系统解剖
人体下肢的局部解剖
腰丛之股神经
隐神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