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仲瑛: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分享

导读: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一般从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以区别肺、胃、肾重点所属,但从临床看, 三消症状往往同时并存。辨三消只能作为基本原则,而按病理表现分证则较切合实用。

糖尿病的临床主要持征为多饮、多食、多尿,根据三大主症,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外台秘要》早已率先揭示尿甜是其特异性病征。但就症状而言,消渴尚包括现今之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等病;而隐性糖尿病又未必有三多见症。故在诊断上应作相关检查以助辨病,在治疗上当遵循中医有关消渴病的理论进行辨证立法处方。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过食甘肥、情志刺激、素体亏虚(或房室过度)、过用温燥、金石类药物等所致。而禀赋不足, 实是发病的重要内因。其基本病理为阴虚燥热, 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又互为因果,久病可致阴伤气耗,阴损及阳,重症可以出现阴虚阳浮进而发生阴竭阳亡的危象。在病程中且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病变脏器涉及肺、胃(脾)、肾,肺燥、胃热、肾虚互为影响相关,而源本于肾。辨证一般俱从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以区别肺、胃、肾重点所属,但从临床看, 三消症状往往同时并存,仅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而部分患者三多主症又不明显。为此,辨三消只能作为某本原则,而按病理表现分证则较切合实用。据临床所见其基本证候可分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类。析而言之,因阴虚与燥热的标本主次不同,又可分为肺胃燥热、肾阴亏虚两证,气阴两虚症表现以气虚为主者,又可另列脾胃气虚一类。若病久阴津极度耗损,可见阴虚阳浮重证。治疗应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原则。阴伤气耗或阴损及阳又当参以益气、温阳。一般而言,上消治予清热生津,用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中消治予增液润燥,用玉女煎或增液承气汤,下消治予滋阴益肾,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

临证辨治尚须掌握一些具体要领,兹概要叙述如下。

因三消源本于肾,故治消总应以补肾为主,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主五液,阴虚阳盛则关门开多合少而尿多;若阴伤及阳,阳虚气不化水,肾失固摄, 则小便直下而致饮一溲二。故早在《金匮要略》即取肾气丸作为消渴治本之方。临床当辨阴虚、阳虚而左右化裁。由于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常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壮水以制火,酌加元参、天冬、龟板、牡蛎等品,肺肾两虚合生脉散,肾火旺者加黄柏、知母。并取酸甘化阴之意,用萸肉配生地补肾阴,麦冬配五味子补肺肾之阴,乌梅配麦冬、生地养胃阴。若见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可取肾气丸加鹿角片、仙灵脾、淡苁蓉、菟丝子等。组方配药应注意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原则。

若津虚不能化气,而致气阴两虚,津气俱伤,复因气虚不能生津者,不可纯用甘寒,当气阴双补,或迳以补气为主而化阴生津,脾气虚弱者用参苓白术散,健牌补气以化津,肺肾气阴两虚者,可用《医学心悟》黄丧汤(即生脉散加黄芪、熟地、桐把子)以益气养阴,药用黄芪、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等补气,麦冬、地黄、石斛、玉竹等养阴,津因气而虚者,可取葛根升发脾胃清气,并可用蚕茧升清止渴,配鸡金、生谷麦芽运脾养胃。如津气亏耗,或脾虚气滞,气不布津,投滋柔之品而阴津难复者,还可配小量砂仁流气以布津。如虚中夹实,脾虚生湿,湿郁化热,当佐入黄连、花粉、苍术、佩兰、玉米须、芦根等清中化潭、芳香悦脾。至于因胃有燥热而需用调胃承气、三黄等方苦寒荡涤者究属少数。且应防止苦燥太过伤阴之弊。若病因肝郁化火,上炎刑金,灼伤胃液,下耗肾水,而且三消症候者,又当在滋阴生津药中配入柴胡轻清升散之品以舒肝郁,并伍丹皮、地骨皮、桑白皮以清肝肺郁火。

津血同源,互为资生转化,阴虚燥热,津亏液少,势必不能载血循经畅行,燥热内灼,煎熬营血、又可导致血瘀,瘀热在里,还可化热伤阴,终致阴虚与血瘀并见。瘀阻气滞则津液愈益难以输布。治当滋阴生津为主,兼以凉血化瘀,酌配桃仁润燥活血,赤苟、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泽兰祛瘀升清,鬼箭羽通瘀破血,血行津布则燥热可解,瘀化气畅则阴液自生。此外,饮食调护对本病亦有特殊意义,除一般控制外,还应重视食疗,如用山药蒸熟去皮,每日适量食之,或蚕蛹炒香随意食用。并可用猪、牛胰逐日做菜食之,亦可焙干研粉,日食10~15克,取其以脏补脏之意。

想要体验中医智库App,各大应用商店/App Store中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下载。

你还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zk120”,直接下载中医智库Ap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中医糖尿病版 - 复兴中医网 中国优秀中医药网站|中医论坛|中医...
明辨阴阳,洞悉三消,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
第四节 消渴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消渴中医概述治法
消渴(中医内科学)-青笋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