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乔布斯的成功是因为.......?

囚犯和生产者


       多年来,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有一个梦想,即只用一个设备,将电话、个人数字助理、MP3播放器,以及电脑的上网功能结合起来。但是,技术的挑战是艰巨的。如何设计使用最小内存而发挥最佳功能的操作系统?如何设计放在口袋里不会划伤的触摸屏?如何保持辐射的安全系数?以及如何做到这一切又能让消费者愿意接受它的价格?“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乔布斯说,“关于我们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公司内部有很大的争论。但最终我不得不作出决定,我只是说,‘我们要做,让我们试一下。’做软件的聪明家伙们说,他们能做到,那给他们一个机会吧。”

 

      苹果的工程师 一个接一个地解决了这些看似不可能的问题,但是乔布斯依然要求更多。随着发布日期的临近,他看着即将成形的iPhone设计,向他的团队宣布:“我就是不喜欢这个东西。我无法说服自己爱上它。”乔布斯要求他的团队扔掉一年的工作成果,重新开始。“你知道大家说什么?”乔布斯后来回忆说,“算我们一份”。

 

在距离年度麦客世界(Macworld)贸易展乔布斯宣布该产品还有三个月时,iPhone还没做成。乔布斯的工作人员承受着巨大的的压力。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争执、吵架、斗争、退出、回归。乔布斯说:


我的工作不是对员工和蔼可亲。我的工作是让他们做得更好。我的工作是把公司不同部门聚合在一起,清除道路,为最重要的项目获得资源。把这些了不起的人召集起来,督促他们,让他们做得更好,以提出可能实现的更富进取心的愿景.

 

          乔布斯是典型的生产者,全身心地投入创造物质价值。其结果是苹果二代(Apple II)、麦金塔电脑(Macintosh)、皮克斯公司(Pixar),iPodiTunesiPhoneiPad等等。乔布斯使得苹果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并在这个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在他去世后出版的厚厚传记中,无论他有何优点,乔布斯的确也毫无例外地因自私受到嘲笑。人们说,乔布斯只关心他的梦想和公司的成功,而不是其他人的福祉。在他去世前不久,他从苹果公司退休,有些人甚至纷纷谴责他专注于营利而非慈善事业。例如记者安德鲁·索尔金(Andrew Sorkin),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他承认,乔布斯是一个“梦想家”和“创新者”,“从来没有为了钱而渴望金钱,也永远不会炫耀他的财富。”尽管如此,索尔金抱怨,“没有公开记录乔布斯捐钱给慈善机构。” 2006年《连线》杂志(Wired)的专栏说得更难听:乔布斯“不过是个贪婪的资本家,他积聚了下流的财富。这是可耻的。”

 

      不过,在某些方面,乔布斯是个例外。他在商人中独一无二,因其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激情,制造出“非凡伟大”的产品,他被许多人仰慕。如果连他也难逃“自私”和“贪婪”的谴责,那更何况其他生产者呢?从摩根(Morgan)、洛克菲勒(Rockefeller)、福特(Ford)、沃顿(Walton)到盖茨(Gates,),几乎没有成功的商人能够免于自私的指控。

 

      但这里有几万亿美元的问题:把乔布斯这样的生产者与麦道夫这样的罪犯等同起来,指责他们黑暗的动机和道德犯罪(在精神上,如果不是在规模上)真的合乎情理吗?一个是创造财富;另一个是盗窃财富。一个与他人交易而兴旺发达;另一个破坏他所接触的每个人的生活。一个无比努力创造他引以为豪的产品或公司;另一个花时间试图掩盖他一点儿都不值得骄傲的事实。这两个人在何种意义上有所类似?

 

       如果你搬到外国,得知要极力贬低一个人时,可以叫他“floober”,这个称呼用于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查尔斯·曼森(Charles Manson*和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你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词。”那么,每当我们听到人们给制造灾难的怪物麦道夫和施惠于人的乔布斯贴上“自私”的标签,在我们看来也愚蠢的。

 

     这并不是说史蒂夫·乔布斯不自私。然而他的工作让别人受益,这从来不是他的主要动机,他不是以付出自己的代价而让别人受益。(如果乔布斯的主要目标是造福他人,他可以把他出名昂贵的产品价格定得便宜得多)。很显然,像乔布斯这样的人不是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们的驱动力是为创造他们认为的好产品而盈利。他们醉心于价值创造,对他人的影响是第二位的。“晚上上床睡觉时说我们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乔布斯说,“这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确,乔布斯出了名地低调,不爱出风头,专注于设计他和他的团队所爱的产品。正如他谈到极其成功的iPod和微软的失败产品Zune时所说:

 

      我们赢了,因为我们自己就很喜欢音乐。我们为自己生产iPod,当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为了自己,或者你最好的朋友或家人时,你不会感到厌倦。如果你不爱它,你就不会多走一英里,周末加班,不断挑战现状。

 

      如果无私意味着为他人的服务和牺牲,放弃世俗财富和幸福的特蕾莎修女,那么谁能否认乔布斯是自私的缩影呢?

 



(图片:乔布斯语录“别被他人的意见淹没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真正的问题是:用什么标准衡量麦道夫是自私的?为了实际的长期利益,他到底关注过什么呢?说实话,我们很难想象还有什么生活比麦道夫更为自私的。首先,他的阴谋使他的日子成为持续不断的谎言和焦虑。正如麦道夫自己所说的那样:

 

 这是我的噩梦。这只是我的噩梦。这太可怕了。当我说噩梦时,想象一下背着这个秘密......你看,想象一下,每晚回家瞒着妻子,好像有把斧子悬在头顶过活,不能告诉儿子、兄弟,每天在工作中看到他们,但是不能够向他们倾诉。

 

当麦道夫的阴谋终于败露了,他坦言,“我希望他们六年前,八年前就抓我。”

              

      麦道夫被捕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在他被捕后的几天,他和他的妻子自杀未遂。如今,麦道夫被隔离在监狱里,远离他的家人,被肮脏的罪犯所包围,无法出席儿子的葬礼(麦道夫可能得为这个葬礼负责:麦道夫被捕两年后,马克在苏荷的居所上吊自杀)。麦道夫的外部生活与他的内心生活一致了。内心的恶魔吞噬了他,现在他被困于现实的噩梦中。

 

      如果麦道夫对于这一切是如何产生的,感到很惊讶,那他真的不应该。这不需要费很多周折就能明白,所有的庞氏骗局最终会崩溃,诚信是最好的策略,而出卖他的朋友、家人、同事和客户是自暴自弃和蹲监狱的办法。但麦道夫恰恰没有考虑他的真正利益。

 

 

自私不易

 

      大多数人想当然地认为道德意味着自我牺牲。他们相信一个人可以是利己的或有德的,但不能同时具备两种品质。然而,事情并非总是如此。

 

      伦理学始于古希腊,但那时的道德并非关于自我牺牲。希腊人认为,伦理学的目的是理性地探讨什么是良善的,研究基本选择和性格特征,以区分成功的人生和失败的人生。这个自我本位取向的主要倡导者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正确的目标是他称之为的“eudaimonia”,大意是“幸福”或“繁荣”。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德之人不是放弃其价值的人,而是“灵魂高尚的人”,他是“一个完美或优秀的人”,因此“理应受到最好的奖赏”。而最流行的道德观强调谦卑的美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高尚的人,会感到由衷地骄傲,这种骄傲是“美德至高无上的恩惠。”

 




柏拉图手指向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亚里士多德则手指下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基督教把亚里士多德的道德观从哲学领域抛弃了。基督教不赞美灵魂高尚的人,而是把贫穷和谦卑奉若神明。它不崇尚骄傲,并警告说,骄兵必败。它把为上帝服务置于个人追求自我福利之上,并赞扬对神的服从,即使这意味着要放弃世俗的价值观,即使这意味着谋杀自己的孩子。

 

这种反自我的道德,后来被孔德(Comte*和康德等思想家世俗化了。孔德说,一个人道义上的责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不是为神,而是为人类。康德说,一个人的道德责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任何人,牺牲本身就是目的。

 

 20世纪,安·兰德复兴了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使它更严格、更一致、更科学。事实上,兰德不只做了这些:在我们看来,她是第一位为伦理学提供客观基础的哲学家。

 

这不是一本关于伦理学的书。对于感兴趣的读者,想要了解兰德的道德理论,包括她论证为什么她的理论是正确的,请参阅她的作品,尤其是《阿特拉斯耸耸肩》(1957),《自私的美德》(1964),《哲学:谁需要它》(1982)。本章中,我们仅论述她关于自私的观点。不管你是否同意兰德的道德观,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我们想要说明的是,当市场获得自由时,理性的利己行为会激增,而只有理性的利己行为获得褒奖,市场才会获得自由。

 






自私并不简单


我们想再写本书,叫做《唐和亚龙的享乐主义者健康指南》。其主旨是什么?健康的关键是,你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坐在沙发上,一天抽一包烟,一边吃比萨饼和甜甜圈,一边喝喜力牌啤酒。只要做你想做的,你就会健康。你觉得呢?

 

大多数人都明白,人的健康与观念无关,而是一个现实问题。有些东西是对你来说在客观上是健康,而有些不是。找出到底是哪些东西需要科学研究:仔细观察,坚持实验,归纳推理,激烈争论。

 

就像随心所欲的饮食并不能让人健康,那么,随心所欲的行为并不能让人感觉幸福。让生活更美好,总的来说,是一个实际的、科学的问题:幸福和成功的人生需要客观条件。(研究这些条件的学科是伦理学)理性自私的人,会全力以赴研习这些条件是什么,然后把知识转化为实践。

 

兰德写道:“道德的目的不是教你受苦和死亡,而是愉快地生活。我们需要道德帮助我们做出选择,这会带来成功和幸福。“

 

     如今,“幸福”一词让人想起主观的、转瞬即逝的愉悦或满足。一个幸福之人的现代形象是自由奔放的波西米亚人或露齿而笑的励志演说家。那不是兰德所谓的幸福。在她看来,幸福是在生活中体验深刻、持久、纯粹的喜悦。如同有果必有因,幸福是提升人生价值的成就。不只是食物和住所,而是所有价值的聚合,包括工作、友谊、爱情、艺术、目标和自尊。

 

      要传达我们所说的“幸福”,不如借用兰德自己对她的一位英雄的描述。(在下面这段话中“她”指的是《阿特拉斯耸耸肩》女主角达格妮·塔格特(Dagny Taggart))。

 

她仰望着一个跪在她身旁的男人的脸,她知道那么多年以来,这是她倾其一生也想要见到的:一张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没有愧疚的脸。他的嘴形显露出骄傲,甚至,他好像在为这骄傲感到自豪。他的脸颊棱角分明,让她联想到傲慢、紧张、轻蔑,但这张脸上什么都没有,只剩下沉着的决断和坚毅,无情的纯真,既不会恳求原谅,也不会施舍宽恕。没有任何躲藏或逃避,坦荡而磊落。她最先捕捉到的是他眼睛里敏锐的洞察力。看起来,这种洞察力是他的最爱,他用它来进行无止境的快乐之旅,仿佛他的眼睛给予了他自己和这个世界无上的价值。对于他自己,是因为他有能力看到这一切,对于世界,是因为这个地方多么值得一看。

 

这是安兰德描述的灵魂高尚的人。在她看来,那种对自己和生活的态度是道德的褒奖,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私。那么,如何来实现这种自私呢?

 

原则1:理性

 

如果你想用一个词总结兰德对“成功和幸福需要什么条件”的回答,这个词应该是:思考。

 

在电影《荒岛余生》(Cast Away)中,汤姆·汉克斯(Tom Hanks)被困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岛上。如果他要活下去,就必须想方设法,但这个岛一片荒芜。电影引人之处是汉克斯像我们所有人一样,事实上没有生存的本能:他不知道如何自足。他知道他要吃、喝、找住处,但他得发现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他必须弄清楚如何打开椰子,如何捉鱼,如何生火,如何拔掉感染的牙齿,否则他会死掉。每走一步,使汉克斯克服这些障碍并得以存活的,是他不断选择思考。即使他需要人陪伴,也得通过创造性思维。比如有一幕令人难忘,汉克斯在排球上画了一张脸,用制造商的名字叫它“威尔逊(Wilson”。



                              (电影荒岛余生》(英语:Cast Away)汤姆汉克斯主演


我们同样如此。无论是在荒岛上勉强维生,还是生活在现代美国,没有思考,人的价值是无法产生的,也无法实现。人类不是身体强壮的生物。我们没有爪子,没有獠牙。我们的动作不是特别迅速。我们上升到食物链的顶端,不是凭借我们的肌肉,而是我们的头脑。人的每个价值——使我们存活、让我们繁荣的一切——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想想你的工作。无论你是一名行政助理、汽车修理工、中层经理,还是投资银行家,是什么让您卓尔不群?是什么决定你有多么能干,赚多少钱?不是你的肌肉,甚至连运动员都知道,蛮力只是使他们成功的一小部分。让你实现职业目标的核心是你的知识、技能和判断力。事实上,看门人并不比喷气机飞行员差多少:看门人的好坏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充分、迅速、有效地掌握清洁知识。在任何领域,是你的头脑让你变得不可或缺。正如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所言:“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

 

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历史是思想促进生存的历史。大约一万年以前,人类发现了农业。农业革命之前,人们居无定所,勉强维生,活着只是为了寻找食物。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状况掌握了主动性。他们能够定居下来,产生了文明。没有农业就不可能有后续的发展。但是什么原因使农业成为可能?

 

举个例子,农业需要长期规划,因为短短几个月是不可能有收获的,人们必须采取措施。农业需要把握因果关系:他们必须了解是什么原因促使粮食生长,反过来也需要了解种子、土壤、肥料、水、太阳等的性质和潜力。他们必须制造工具和武器,这就得了解自然赋予的特性,然后想办法改变和调整,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由于理性,农业革命和所有源自它的益处才成为可能。理性是人类认识并综合感觉经验的能力。人们用头脑来认识并联系事实,把握因果,部署长期活动,并重新规划自然,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工业革命需要类似的壮举,只是这一次人们发现实用知识并不是孤立的领域。他们发现,从最具体的到最抽象的,知识本身可以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工业革命时期,人们把科学和数学的伟大发现转变为令人眼花缭乱的发明,并找到创新方法把人和技术组织起来,以创造前所未有的财富。至今,我们依然收获着回报。

 

有观点认为今天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它掩盖了每一个经济体根本上是知识型经济的事实人类所有的价值依赖于理性获得的知识。换句话说,理性是我们基本的生存工具,因此,理性是我们的基本美德。有一句关于自私者的座右铭是“我在故我思。”

 

   在最基本的层面,理性意味着面对事实。这意味着用你的头脑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并制定你的计划。即使有些情况令人不悦,即使众人走着另一条路,理性的人也不会超越现实的实际情况考虑问题,也会忠于自己的判断。无论花费多少短期成本,抑或多么困苦,理性的人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了解并遵守因果法则,从来不会接受没有原因的结果,或者制造原因,却对结果不负全责。理性的人认为,他可以对现实闭上眼睛,但这样做不会改变现实。他认识到,如果要生活在现实中,拒绝承认现实是场灾难

 

但理性并不仅仅意味着面对任何偶然出现的事实,而是意味着不断扩大你的知识,并运用于实践的承诺。理性是关于如何获得食物、住所、金钱、信息、灵感的思考,是对你想和哪种人建立关系的思考,如员工、同事、朋友和恋人(以及在哪里可以找到他们并如何对待他们)。这意味着,思考你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这意味着,当一名彻头彻尾的思考者。兰德写到:

 

思考不仅仅是抓住几个简单的抽象概念,如“椅子”、“桌子”、“热”、“冷”,并学习说话。思考包含运用意识的方法,最好的专业名称是“概念化”。它不是记录随机印象的被动状态,而是在概念上积极持续地认识印象的过程,将每个事件和每个信息整合于概念的脉络中,在感性上把握关系、差异性、相似性并抽象为新的概念,做出推理、进行演绎、得到结论、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答案,并扩充自己的知识,使之不断增长。指导这个过程并通过概念使之运作的能力是理性。

 

理性并不需要成为一个机器人,排斥或抑制情感。理性认识到情感不是知识的源泉:对于情感,你可以喜爱它们、感知它们,但要运用你的思想了解它们,不要感情冲动,盲目行事。

 

当我们谈论理性时,并不是指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讨论的理性。经济学家历来假设每个人都具备无意识的“理性”。用经济学家大卫·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的话来说,“每个人都具有目标,并会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实现。”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婴儿是理性的,猫也是。”这和我们所说的“理性”无关。我们所说的理性是意志的选择,运用理性而非情感(情绪)来指导你的生活。任何时刻、任何问题、无条件地、无论如何都要遵循理性。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婴儿与猫是没有能力做到的。

 

现在应该清楚为什么兰德称她的道德准则为理性的自私。理性是哲学家塔拉·史密斯(Tara Smith)所称的兰德的“首要美德”,是贯穿于兰德伦理学中的主线


 


安兰德:理性不是自动自发的。拒绝接受理性的人是劝不通的。对他们不要抱有希望,让他们去吧(别浪费时间了)



注:作者亚龙布鲁克(Yaron Brook )是安兰德研究所的执行主任,下面是他在中国发布的新书,本文节选自该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道德的利己 史密斯
柏亚龙谈安·兰德思想:利他主义是错的,有自我意识才会有自由
【被深刻影响的阅读】一些关于安·兰德的摘抄
人首先应该为自己活着
浅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安·兰德:自私的美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