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盆紊乱的临床检查与诊断
根据腰-骶-髋整体学说和骶-蝶-枕共扼系统学说,发生骨盆移位失稳的主要病理改变部位为:1、腰骶关节、2、骶髂关节3、耻骨联合4、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盆移位5、骨盆移位失稳导致脊柱应力发生改变,发生脊柱侧弯,出现颈、胸、腰等脊柱相关部位失稳进而产生脊柱多节段病变的发生6、继发髋、膝关节劳损性骨关节病变。其中以骶髂关节的改变(前倾错位或后倾错位)最为多见。常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有:
(一)、常规检查方法:
1、端坐上体前弯检查:即病人端坐在平凳上,双脚着地,两膝平行分开,医者站于病人后方,两手拇指按在病人的髂后上棘下缘,病人垂手于两膝之间上体向前做弯腰,医者观察病人髂后上棘在其进行弯腰时的对称关系,如果一侧髂后上棘向头、向腹侧活动过多,即为阳性。说明该侧骶髂关节功能紊乱。
2、站立上体前曲检查法:病人采用站立两脚分姿势,其方法同坐式检查法。
3、阴阳脚体征:病人仰卧于床上,双下自然伸直分开,放松双足,若一侧外旋(阳脚)说明是髂骨后旋错位使髋关节后移所致;若一侧内旋(阴脚)说明是髂骨前旋错位使髋关节前移所致。
4、长短脚体征:病人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拼拢,双踝间内踝中点与脐、鼻中点成一直线,医者将其双足背屈,如两足跟不等长,说明骶髂关节上、下错位或腰骶关节侧摆式错位。由于脊柱侧弯亦可出现双下肢不等长,因此,发现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应进一步作“腰三角”和“骶三角”的测量以作鉴别。骶三角测量;即病人俯卧位,双髂后上棘和骶尾关节正中点应为等腰三角形,如左右边长不等则说明是骶髂关节错位;如等长则应测“腰三角”:即骶后上棘与各腰椎棘突间的连线是否为等腰三角形,从而诊断是否由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脊柱侧弯引起的。
5、骶骨仰头、点头体征:点头为腰骶关节向前错动出现成角位,腰骶角大于35度;仰头为腰骶关节向后错动,呈平腰或腰骶部后突反张。出现该体征多为腰骶椎(L5-S1)滑脱式错位。
6、骨盆扭转的各种试验:如骶髂关节旋转试验、单髋后伸试验、“4”字试验、骨盆分离试验和直腿抬高试验等。急性期均可为阳性。
(二)、X线检查
腰椎侧位片可示:腰骶角过大或平腰;骨盆平片可示:骶髂关节密度增高或降低,两侧关节间隙宽窄不等,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前倾错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后倾错位者髂后上棘偏下),耻骨联合间隙增宽或变窄、或错位。骨盆斜位片可示:病侧骶髂关节间突增宽,关节面凹之间排列无序紊乱。
附:国际整脊学会共认的诊断髂旋方向的10项标准:
观测项目
髂骨前倾
髂骨后倾
患侧肢轴相对长度
延长
缩短
髂前上棘
下降
上升
髂后上棘
外上移
内下移
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联线倾角
>20°
<20°
髂嵴水平
下降
上升
髂后上棘与脊正中线的距离
增宽
靠拢
骶骨旁沟形态及压痛
浅化
深化
坐骨结节间距
缩窄
增宽
患侧耻骨联合
下移或前移
上移或后移
骨盆闭孔纵径高度
缩短
延长
骨盆紊乱(移位)的治疗
(一)正骨整脊治疗
1、纠正骶髂关节错位的正骨手法
(1)侧卧牵抖冲压法
(2)屈髋屈膝旋髋按压法
2、纠正腰骶关节错位的正骨手法
(1)摇腿揉腰法
(2)俯卧牵抖冲压法
3.整脊枪治疗
(二)物理康复治疗
如短波透热疗法、中频电疗法、中药薰蒸治疗等。
(三)药物治疗
七、骨盆紊乱症的功能锻炼与预防
1、屈膝抬臀法: 病人取仰卧位,两膝屈曲足掌贴紧床面,然后将臀部逐渐抬起至最大限度,再放回原位,反复十数次。主要练习骶棘肌、国绳肌和臀大肌的力量,并可防止半脱位的复发。
2、抱膝仰卧起坐法:病人取仰卧位双手抱膝做仰卧起坐,反复十数次。主要练习腹直肌、股四头肌及髂腰肌的力量。
3、橡皮筋骨盆保健操
a、股外展运动 b、跪坐弯腰运动 c、俯卧伸腰运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痛之捉妖记(十四)------能动还是能冻,神秘的骶髂(上)
骶髂关节微调手法
【高能干货】身体的警报:骨盆歪斜(二)
龙氏正骨是如何治疗骨盆旋移的?
姚丁丁骨盆修复培训—骨盆旋移综合征
“长短脚”在骶髂关节错位诊治过程中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