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就是核心之王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开篇

为了追求良好的体形,特别是腰腹区域的美好,人们可以不惜一切努力。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不惜一切,便是用刀割或者用火烧。如此追求体形之美,试问何其残忍?


但我觉得如此并不为过,因为这个区域的体形,唯有性感里隐藏着健康活力得以描述这种美好。就算是颓废而不想得之之人,也会偷偷盯上几眼这样的身材,这便是智人之本性。对美的追求上,我们似乎从未获得过满足。



在上面两篇的文章中,我们并没有像大众流行的花样动作普及,为文章内容的出发点。而是将众多不言而喻的健身理念,结合细致入微的动作分析,为大家讲明了一些道理与事实。


追求美的经验


不管在平板支撑还是卷腹的动作当中,我相信许多人都曾与我一样,特别“享受”过闭着眼睛用力疯狂的感觉,练到无能为力,或者练到腰腹部抽筋。


但如今的我,并没有时刻去安排刻意的动作去练习腰腹区域。我的训练习惯并没有时刻保持在局部的核心刺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体形没有走形反而越来越好。于是,这应该就是我在这个系列文章中,最想给大家传达的观点和经验。在下面这张照片中,我的体重是70kg,体脂率是13%。



我的核心观点

此核心亦是彼核心,这既是阐述躯干部核心的最佳概念,更是此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就如前面的篇章所说,这一次分享的主题就是传送给大家腰腹区域训练的绝学:


核心之力表现于手脚,

利用手脚之力便可塑造核心。


在我去年的一篇《论功夫》文章中,我曾描述这种现象:为何那些练习crossfit的训练者们,拥有着那么漂亮的腹肌?但crossfit训练体系里,并没有大量刻意刺激腰腹区域肌肉的孤立动作?


没有长时间的平板撑,

没有太多的仰卧起坐。

只有持续的蝶式引体,

只有持续的划船。


谈到crossfit训练体系在世界上的发展。我个人认为,Crossfit在国内推广不利的重大因素就是训练强度实在太大,尝试过其训练办法的小伙伴无一不摇头叹息。难道腰腹区域的形态,一定要高强度体能训练,以至于超低的体脂率才能求之吗?


答案并非如此!接下来,我要分别从普遍的腰腹沦陷者和大众皆秒懂的体脂率话题出发,解释核心塑造的普遍认知缺口。


01

论普遍的腰腹沦陷者

我很担心我的发小们,还有许多的朋友们。我同样也很担心大家,担心大家的腰腹区域。本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年纪,但因为腰腹区域的沦陷,男性为此而丧失拥有力量的身体信号,女性为此而丧失美好与活力。


腰腹区域的普遍沦陷,不仅在体型的美观上让人痛心,其内在健康影响风险也不言而喻!



我们90后这个时代的群体,我的身材情况确实有一些异样。90后人群已经开始大量的生产大肚腩。但大肚腩跟胖瘦无关,我的高中同学们,他们大多就是偏瘦的体质。如今,个个都挡不住时间与社会的煎熬,少量的肌肉与瘦瘦的身体,却有着突出的腹部。这让人着实捉急,我也不得不经常给他们解释到:

李泉

这不是肥胖的表现。

这是体态不良与核心区域功能弱化的结果。


如果谈到内脏科学,你们便能知道这种大肚腩的形成表现。不是胖,是身体虚弱。内脏运行不良,气血不足便是虚弱。这里暂且先不做过多的阐述,后期我会再用独立的篇章来描述这一状况。关于内脏科学,在系列文章《时代下,我们忘记了呼吸(3)》里已详细阐述。


面对我的同学们,我通常会摸摸他们的肚子,然后掐到腹部浅层筋膜的区域,跟我的腹部区域比较一下。大多数大肚腩并且偏瘦的同学,其腹部浅筋膜层的脂肪厚度,跟我基本一致。如果单从体脂肪含量对身材的影响来说,我们的身材差异跟脂肪含量没关。


体脂肪的分布,我们通常分为内外部分。内脏脂肪或者深入肌肉关节的脂肪,我们很难得知。但表层的脂肪,通过简单的掐提式测量,便能得到真实可靠的脂肪厚度。大部分相对瘦的人群中,其大肚腩的体现,跟体脂肪全无关系。

 

谈到这里,我也不能完全打住。我就从体态的方式,来简单阐述下体态不良下的大肚腩模式:


上图可以看出,大肚腩的出现完全是由于姿态不良所导致。在上海上下班的地铁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姿态,非常普遍。


拿着手机,头相对于胸廓往前移动,骨盆和屁股区域相对于下肢也往前移动。这通常是身体疲劳的表现,也是精神状态不佳的表现。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姿态会形成一种习惯。


李泉

习惯总会被刻入大脑当中,人类为了节省大脑思考下巨大能量消耗,我们不得不屈服于习惯。让站姿状态下,形成骨盆前移的习惯。

毋庸置疑,骨盆前移之后,腹部就自然向前突出。内脏器官往前移动,相应的就会产生腹部空间的增大,以此来适应内脏的空间需求。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诸多因素之总和,在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非要让大家引起警觉,我会告诉你们,这样的状态会影响人类的生殖能力!男性的前列腺会为此而受罪,女性的生理功能有可能会被紊乱。


腹部形态的弱化,从身体功能与训练科学的角度出发,就是核心功能弱化的表现。这样的腹部形态,不仅时刻影响着身体健康,更不可能让你能追求到完美的腰腹形态。


02

论体脂率的热潮

在进入教练职业的初期,我便认为体脂率太重要了。甚至一度认为,大家追求好身材的本质是为了体脂率的下降。事实并非如此,多年的实践与教学告诉我:


体脂率并不是美好体型的全部。体型需要体脂率的基础保障,更需要肌肉功能的完美表现。大众健身下的人们,肯定会对上面的照片与数据产生疑惑,13%的体脂率并不会拥有这样的线条。可惜事实便是如此,我常年的体脂都是维持在10%-14%,我从不会太过于控制所谓的碳水与脂肪的摄入。


(2017年,我与强悍的特种兵进行体能交锋)


所以,我所关心的主要点,在于训练的质量,肌肉功能的最佳表现。当然,我并不会说饮食控制没用。但大多数健身爱好者甚至教练们,却非常小心的吃着喝着。我并不认同健身应该如此小心翼翼,对吃的方面表现的抠抠嗖嗖。


这有可能是因为我们都太相信科学的数据,比如卡路里。难道身体的能量代谢系统,真的能通过数据精确测算出来?这是科学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这样的科学数据,让我们更加倾向于固定思维体型的问题。


难道肌肉就是蛋白粉组成的,脂肪组织就是油脂组成?事实并非如此!身材塑造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控制身体的代谢系统。它不仅非常个体化,还容易产生过度控制后的不良反应。


没有一个健康的好身材,是单纯的由蛋白粉塑造出来的。但不需要额外的蛋白质的补充,也能练就好身材。我们要记住,营养调控只是帮助塑造好身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谈到身材塑造的误区。比如极速减肥,节食减脂,长期的有氧训练….这样的做法只会让身体沦陷,而不是追求健康身材的本质所带来的美好体型。体脂率可以在某一方面体现身材,但绝对不是身材的全部。因此,请大家也不要用单纯的营养控制,来追求美好的身材。


身材的本质在于自我塑造,身材的本质是符合身体功能表现的。美好的身材,它不能被计算,但它可以被功能塑造。



回归核心的本质

(图上便是我的大师兄,毕博士团队司马老师)

核心之力表现于手脚,

利用手脚之力便可塑造核心。


这一句话不是空话,这是东方古老智慧之结晶。我记得大师兄曾多次在训练中,跟我讨论起太极里的膨劲之力。


不仅如此,与其他师兄在讨论中国传统武术之时,他们长期的传统武术练习经验也映射了这一观点:手脚乃躯干之力的延伸,膨劲是核心之力的精华体现。如何简单理解这个膨劲呢?我得从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01


古老的气功,便将此现象阐述的淋漓尽致!


我在多篇文章中都强调了呼吸的重要性。其重要性能,能让我们以此来思考生命的本质。我在《时代下,我们忘记了呼吸》的篇章中阐述到禅道精神:生命就是在一呼一吸之间。而且我在内脏篇中,通过内脏科学的相关知识,详细的描述了这一真理。


这个过程便是躯干腔体被扩大的过程,也就是膨胀一词里的膨字的表现,呼吸便是膨!生命的持续,靠的是胸廓此起彼伏的膨劲,这便成为了整个胸廓组织包括内脏系统的运动方式。


核心之力源于此,膨劲维持着核心之力的大小起伏。时时刻刻的膨劲,让躯干组织充满弹性。


02


以上面的观点为出发点,便可得知躯干之力源于膨劲。膨劲产生了躯干的张力表现,四肢便成为了张力表现的延伸。在西方运动科学的影响下,如今的中医都开始学习解剖了,这并无大碍。


大碍是,这样的固定思维,限制了我们探究身体真相的灵感。以至于我们坚定的认为人体的力量,产生于关节和肌肉,人体是可以被拆分或者可以组装的!东方智慧并不认同,两千多年前我们便有了整体观,强调天人合一。


说到人体力的产生,我们不得不追本溯源。我们说小孩的身体是最好的,它们缺乏力量和速度,但他们的身体却比我们更加的灵活,更加的自由。


在脑科学的研究和认知学方面,众多专家一致认同小孩一年的智商发育足以让个体受用一辈子,成人的智商是很难发育的,更别说像小孩那样的学习。


在小孩的动作表现上,很少有成年人能完全模仿,但他们缺乏肌肉,缺乏力量,甚至关节都没有发育完整。最佳生理曲度都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婴儿是如此做出众多不可思议的动作的?


(普遍成人如果想完美的模仿这个动作,请注意安全)


答案很简单,只要你认真观察!他们每一个动作,都是用全身的张力而产生的,他们具备着最优质的整体张力结构的力学表现!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点

近些年,在追求身体运行规律的大道上,西方科学系统思维下发现的身体真相,便是整体张拉结构。


如果用古老的东方运动来对应这一观点,便是道家文化衍生的太极运动其中阐述的内三合与外三合概念。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足与手合,膝与肘合,髋与肩合。


在陈氏太极的实战技巧中,也曾强调:起随追。根节起,中节随,稍节追。如果以出拳为例,足部便是根,躯干是中,稍节拳头或者肩膀肘部进行击打!

上面说谈到道家思想更多强调了意与气的思想形态,这样的理念远远高于科研系统下的整体张拉结构。


运动康复届所强调的核心训练,无懈可击的关节相间理论,以及筋膜链等众多规律,都符合东方智慧下对身体使用的理解。


近些年西方科学系统下发展的几大顶尖运动表现机构,比如EXOS和PTA体系,他们也都强调了心智与心理方面对运动的理解,我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赘述。


这也让我明白,为何一岁半的儿子,能够用那么小的手,抓起一个比它的手大几倍的被子,并且杯子里还装有重量的水。他最大限度的使用着身体的整体张力结构下的力学表现。舞蹈,古老的印度瑜伽,历史悠久的中国功夫,道家思想下的太极,稍有年头的气功…..


这些久盛不衰的身体功能表现,无一都是在使用以呼吸!以核心控制为起点的整体张拉结构。甚至一些江湖上的功夫传言:大力金刚指,一指禅,徒手劈砖…又或者令人振奋的攀岩魅力,MMA格斗的流行。我相信人类会逐一花时间去研究它们,并且一一揭秘它们的存在!



核心功能再论


核心如何运行的


上面谈到之宽广,便需要回归当下。在当下,我们该如此使用到核心?核心又是如何运行的?


核心之力无时不刻都被我们使用着,

因为我们时刻都需要呼吸。


我们上面讲到呼吸的过程便是时刻调节核心控制的过程。比如我们在需要大力的时候,总会憋气。这是核心区域在身体发力的时候,产生了刚性和脊柱的稳定,才得以让四肢进行力量的最大功能表现。


但如果在运动中经常憋气,你就会很容易感觉到头晕,这就是因为核心区域的功能过度被用于产生力学上的稳定机制,而不是呼吸机制。于似乎,我们得知,这样的身体现象可以推演出来核心区域的双向功能:


即,维持呼吸功能与力学稳定的功能。

这两者相互转化,却又相互影响。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现象:


12

01、 呼吸功能为首的运动表现(核心区域的双重功能)

在这七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逐渐感受到一些会员实在太弱,弱到无法完成深蹲的动作。甚至在教学的初期连手上举都显得有一些疲劳。

.

起初,我一直认为她们是健身意识不强或者容易偷懒。但如果从核心区域的双重功能来讲,这是因为这类会员多位非常的虚弱状态,呼吸非常短暂和表浅。



生命的宗旨是维持生命状态,这一状态就是呼吸。所以这类会员看起来软弱无力的动作,不一定都来自于意识与习惯的不足。


而是她们生命的功能始终会以维持呼吸为主,动作幅度中,手抬的越高,腿向前抬的越高,这种对, 核心要求逐渐增加的动作,就会显得软弱无力。这类客户并不少,我相信这是所有教练遇到最为头疼的事情。希望你们能在这里得到答案



12

02、 核心功能为首的运动表现(核心区域的双重功能)

在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的训练板块中,我想这是每个男人接触健身的最容易着迷的训练模式。高手对于这些训练来讲都欲罢不能,但大多数练习这样模式的人群,都会显得有异常痛苦。


在这种训练模式下,少量的休息,大量的重量需求,让躯干区域的核心稳定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激活。于是,核心区域维持呼吸的功能就被限制!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出胸闷,头晕,嘴唇发白甚至晕倒的现象。


在三年前,我很害怕硬拉,因为每次早上进行腿部力量到硬拉训练的时候,我基本都会眼前发黑的现象,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的训练水平太低。更有可能,是因为早上的躯干核心功能偏向于呼吸,身体的循环主要以躯干核心为主。以及,刚吃完东西或者起床后不久,血液循环还是主要以支配内脏区域的运行为主。


强行的力量和体能训练,会让核心稳定的力学机制强力的抑制呼吸的功能。头晕就是如此产生。


我想我已经通过两个实践意义非常强的两个案例,把躯干核心区域的双向功能描述的非常清楚了。它们相互合作,却又相互抑制。


这有点类似于自然的阴阳法则,也类似于自律神经里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关系。关于核心之力的使用,除了运动方面的解析,我还会通过不同的维度再进行阐述。


因为我阐述的对象并不只是生命中的运动现象,而是生命现象本身。虽然自然生命的旨意,都是通过运动来体现的:


核心区域的影响因素


01

环境对核心区域的影响

呼吸等于核心。呼吸不停的调控着核心区域的功能,核心区域的功能又包含的呼吸的调控。如果单从呼吸功能来举例,你应该看过我在呼吸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案例。


如果一个人想增加身体的安全感,无非就是身体绷紧,屏住呼吸。或者身体蜷曲或者重心降低,这让男性在过山车的游戏中颇有收获,那就是得到女性的紧握或紧抱。

过山车的环境时刻会影响核心区域的功能,让其收紧以追求安全感受,但呼吸功能会因此而受限。憋气,大叫,头晕便是呼吸受限的现象体现。如果呼吸紊乱,甚至核心肌肉控制失常,就会出现我们通常所说的吓尿。


不仅情景会对呼吸区域的功能有所影响。环境中的温度,环境中的空间,环境的事件等,都会对核心区域的功能造成影响!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个观点:

(1)温度因素

我们在低温中,因为肌肉的粘滞性和弹性的下降。随着核心区域力学稳定的功能被肌肉状态所激活,呼吸自然就被抑制,以至于我们在寒冷中,总会把呼吸的长度做到很短。这很自然的影响着身体的诸多系统。

(2)空间因素


在飞机上,我们会因为座位空间的大小而产生一些身体上的影响。持续的影响会让我们非常不适,有可能是头晕,恶心,焦虑或者疲劳。这是因为空间的狭小,让我们全身的身体感受器感觉到挤压,这种限制与挤压,会导致身体的肌肉紧张。用到了过多的核心肌肉稳定功能,呼吸功能就自然被抑制。


当然,飞机上的氧气密度,个体的呼吸状态,情绪状态,飞机的颠簸状态,天气状态等等….甚至,如果空姐能很贴心的给你一个微笑,这能让你的身体在无形中产生一些细微的反应。从空间的角度出发,狭小的空间会让呼吸长度下降,以维持能量消耗的平衡。


02

情绪对核心区域的影响


我们会因为吵架与偏执而愤怒。这种愤怒往往会让身体产生紧绷的状态,因为愤怒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战斗准备,这是人类的原始冲动形式。这会让呼吸变的有一些急促与浅短,核心区域的力学稳定功能在这个时候启动的非常充分。


抑郁的情绪与此相类似,抑郁通常会过度的启动下行式呼吸,也就是腹式呼吸办法。这会长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以至于产生躯干力学上的失衡,核心区域过度的松弛,不仅影响躯干核心区域的力学稳定功能,也会影响其正常呼吸功能。


长期饱受压抑的心理病患,通常就会表现出呼吸短浅,甚至容易停歇的呼吸感受。


03

心理对核心区域的影响

心理对核心区域的影响是时刻的,也有可能是持续的。小时候的创伤记忆,会形成一种大脑固化模式下的不良表现,如果产生某一些类似的情景和事件,会激活儿时心理状况下的身体反应。


如果通过身体反应的细节来看,这种不良的大脑模式控制下的呼吸状况便能够展现出来。比如一个小孩在学校里经常受大个子同学欺负,这种记忆会在十多年后因为老板或者爱人的过度批评而重现。


大脑模式的情绪记忆,会引发呼吸模式的改变。所以,这类人群会在任何能够产生同样感受下的情景与事件,产生类似于童年记忆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会体现出胸闷,心慌,焦虑,逃避,自大….


如此看来,核心区域的功能会时刻受任动作,环境,心理,经历,认知以及情绪等因素而影响。核心区域的功能便是生命质量的体现,我们必须不能的从中去思考,去实践。以便了解更多的身体规律,以此来提高我们个体的生命质量。



如何启动核心

1. 认真生活,便是启动了核心

这几天我的一个发小,来上海找我小聚两天。在虹桥火车站出口处,远远的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出于思考方式的固化,我发现他整个身体壮了,但基本看不出太大的肚子。这让我有一些诧异。通过闲聊,我得知了他体重增加十多斤的信息,他也没有任何训练,也经常跟朋友吃一些宵夜和啤酒。


但是。他的脸色不错,气息也还比较正常,肚子也没有产生内脏虚弱下的过度突出,反而身体是整体进行了维度的扩展。聊到这里,他也觉得非常奇怪,为何他的身体变胖的形式跟其他人的方式不一样?很多朋友们都是长很大的肚子。

我笑一笑,说道:“你精神状态很不错嘛。看得出来,你这段时间过的很真实”。确实,他就是这一类人。真实,谦逊,富有智慧。好消息是,最近还谈了一个非常心仪的女朋友。


我想说什么?我想表达的很简单,核心的虚弱往往会伴随着内脏区域的紊乱,生活状态的下降,心理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变弱,气虚….


但我的发小,长胖了十多斤,却是全身整体一起胖,并且伴随着肌肉量的自然增长。这并不会带来核心区域的大问题,整个呼吸系统和内脏系统,运行的都还不错。


我想说的是:认真的生活,便能启动核心。


2. 核心的启动,一定是在个体的心智,心理以及情绪的基础上得以强力启动的。

在马克的EXOS的训练模块里,心智模式便与此类似。我强调时刻的,永不停歇的呼吸运动与身体的动作变化。所以在身体的动作表现上,我不仅要像马克学习”每天都是比赛日”的运动表现概念。我更认为,时刻身体心智与情绪心理的变化,都会影响着生命中最重要的运动表现。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生命的赛场上表现着。每天都是比赛日,这个概念在运动竞技的领域非常棒。但如果把这样优质的理念和技术慢慢交给普通大众,我想这应该是:每天都是正念日。

 

关于心智,情绪与心理方面启动核心的概念以及办法,这次在这篇文章中就不做赘述。


小小的延展:

除了在生活中和日常动作姿态中,心智,心理以及情绪方面对个体时刻的呼吸以及核心模式的影响。在运动训练中,这种管理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何西方科研下的运动管理中,运动竞技者被给予高端运动表现机构在心智,心理与情绪方面的综合管理,这非常重要!


如果你是一名健身教练,你会经常遇到充满情绪,充满压力的会员,这类会员通常会把手机和情绪带入到课堂当中。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通常会让其身体无所适从。这个时候的会员个体,训练计划也通常表现的一塌糊涂。


如今的健身教练,应该充当心理咨询与生活引导的角色也逐渐变的突出。大量的白领与领导人物,都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即动作中感受不到身体的感觉,没有知觉的坚持运动,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有人说运动时情绪发泄,我完全不这样认同。我认为情绪是不能被发泄的,情绪的调控是自我引导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激烈的运动有可能会缓解情绪状况,但这样的状况有可能持续不到一小时!


教育客户在动作中,在训练计划中产生最佳的觉知,最佳的投入,是一项不简单的任务。我经常强调让客户自身去冥想,以冥想的方式培养自身的专注能力,保持当下知觉的能力。因为很多人是这样练习过来的。




从现在开始,我会将话题收住一些。把核心的观念和呼吸的观念收到运动训练中来,这样方面专业人士对此的理解。


我在上面已经阐述清楚,呼吸是生命之力的表现,而核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对等于呼吸功能。核心动作表现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动作中憋气的现象,这种呼吸能力下降的表现,即暗含着个体对核心能力掌控不足的重要信息。

憋气和呼吸过度,是核心能力不足的重要信息,请各位教练一定要记得这个信息。这样核心能力不足,又要强行为之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便是众多客户在训练中眩晕以及头疼的原因。这种核心与呼吸的状态掌控,就好比个体对自身压力的管理一样,需要良好的运动认知。接受身体能力的事实,用最佳的核心与呼吸状态来提高运动表现。


但这并不代表训练需要轻轻松松。在普遍的训练认知程度下,极少有客户能直接感觉到核心能力不足,甚至有客户认为这种感觉还不错,这是身体的错误感受!更多的初级训练者,会逃避身体面对这样压力的情景。这个现象相当普遍!


既然呼吸是运动的原动力,也就是一切动作之源(关于这一点请在我的其他文章中找寻答案)。我们就该认识到,所有时刻的呼吸运动需要核心配合,那么运动时候的任何动作,都需要核心与呼吸的相互调控!关于动作中,任何时候都需要启动核心的观点,一定要非常正确。


这是这篇文章的初衷,让大家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初衷。做动作,便能启动核心。crossfit训练体系里对功能性的公开诠释讲到:功能性训练的一大特点就是必须利用核心到末端的发力模式。


在此,我就不再多做赘述,只想再给大家一句话。以便大家以多方面的维度去了解这些理念。




实践中的核心启动


核心启动无时不在,生命中的任何遇见都能影响到她。做动作,便能启动核心。但对于我们这一类健身教练,或者经常关注运动康复的医生们,需要一些不错的核心启动的技能,去帮助客户提高核心的能力。我们就从动作的角度出发,让呼吸启动得以表象化,具体化!


1

在动作中感受核心的控制,循序渐进。


在此,我提供两个动作。我会简单阐述每个动作之下核心启动的要点。


动作要领:

在箭步的姿态下,在手臂与胸廓之间的稳定控制下进行下劈动作。发力凸起,回落时吸气。在呼吸中感受胸腹腔室的膨胀与压缩,在呼吸中感受核心肌群的张力感受。反复的练习,便能取得躯干核心区域的弹性势能之功效。


动作要领:

铁饼通过手臂远离躯干,就会产生躯干的核心张力。如果把这种静态的张力用在深蹲上,有两种好处。第一个是让深蹲的模式强化为上下运动,而不是流行的髋式深蹲;第二个是让躯干的稳定性进一步通过手臂的控制得以提高。让深蹲的动作,变的整体化,从头到尾,从手到脚。


两个动作的要点都是维持富有节律的呼吸,在动作控制中感受动作的过程。



2

在呼吸摆位训练中,

激活核心肌群的弹性势能


呼吸摆位的动作训练,我会在呼吸系列的文章中详细提及,在这里提供两个动作,给大家进行思考。



在这两个动作中,分别利用了离心式激活技术和挤压式呼吸激活的技术。分别对侧腔式呼吸以及前后径呼吸进行了激活。这本是呼吸系列文章的重点动作,我透露一个知识点:


所谓的核心功能,就是躯干在特定动作任务下的弹性势能。跑步,拳击,太极甚至打坐,在其特定动作任务下的核心功能都不会相同。所谓弹性,就是肌肉在任何长度任何情景下的功能表现。


3

在冥想中,感受身体在呼吸之间。


用呼吸来启动核心,让安静的内心来启动核心。这是保持生命时刻觉知的最佳手段,要不然也没有那么多智者在人类文明的几千年时光里,一如既往的追求与实践。

冥想并不简单,就像成人很难再像小孩那样思考,那样快乐。同理,冥想却是一种非常简单,人人皆能得知的专注能力,专注什么呢?终日有为而心无常为,专注于无为之本,便是冥想。


关于核心训练,从健身教练的角度出发,就是最佳模式的引导。只要你记住,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启动核心便可,就看你怎么引导会员了。最简单的实践主义,就是引导会员在抬腿之前启动核心,严格要求核心引导髋部启动,髋部引导膝盖的发力模式。毋庸置疑,这将解决很多的慢性膝关节疼痛。


核心概念的呼吁


核心概念是一个西方运动科学的重要知识点,以至于影响到国内,便是每个教练甚至会员都知道的概念。但我并不认为西方认知下的核心概念是完美的,于是我提出了上面诸多的个人思维和观点。希望能对大家对核心的认识思想,有所撞击。



撞击便能追求更好.不管是在运动康复还是运动表现的大道中,我们有责任将其纳入普通大众,而不是西方固定思维下,顶级的核心概念只被需要提升运动表现群体以及需要运动康复的群体,为其提供理念以及技术支持。


全世界大众化的身体弱化,核心区域退化,事实告知我们的理念停留点应该在大众。面对大众的健康概念,不应该只是脑白金与狗皮膏药!还可以是创造性的核心概念,她不止于运动表现与疼痛治疗,她可以是生命。


西方讲运动表现,东方却讲养生之道。



运动的本质是健康,而不单单停留在单一层面的表象上,不停的做文章。单纯的增肌,单纯的减脂或者只练习力量,这不是运动的本质。运动的本质是健康,不是单一维度的提高运动表现,更不只是增肌减脂!


从这样的长篇大论中,我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一些思考与灵感,这是我多年知识积累与整理的结果。虽然所有的重要知识点都是原创,但每句话语都传承于中西方众多的运动方面的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提高击球稳定性?可以从锻炼核心肌群开始
练腹肌必须练核心 8个有效的核心训练动作
核心强大了,马甲线腹肌还会远吗?
别再误解核心肌群脊椎可比你想像得还重要
核心训练,只做平板支撑够吗?
打造蝙蝠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