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机制严管理 源头把好预算关

长效机制

摸清家底,避免预算重复编制

预算编制的粗放与政府采购行为的分散,导致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形成的资产管理不到位,所以必须组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清理工作,摸清家底。各单位在编制采购预算时,应结合本单位现有的资产情况,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孟庆洋)

建立物品预算动态数据库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会同财务部门,建立包括各类品目的价格、质量、性能等信息在内的产品预算动态数据库。

这样,预算单位在编报政府采购计划时,只需根据数据库内容填写相应编码,不仅能规范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还可减少采购单位的工作量。(孟庆洋)

健全预算信息管理

统筹管理预算基础信息、专项支出项目库、预算编制审查、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监测分析等,进一步完善人员资料数据库和政策资料数据库,健全人员支出预算编制系统,达到通过基础信息库的相关资料,自动生成各部门人员支出预算的目标。

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严格规范拨款程序,有效杜绝超指标下达单位预算、待分配指标随意调整以及超预算拨款等问题。要及时反映预算指标的变动情况,使预算处和各业务处室都能及时了解预算的追加及下达情况,提高财政资金的调拨效率。(赵长宝)

增强预算透明度

首先,要在部门预算决策中引入听证制度;其次,要强化社会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最后,要建立和健全部门预算公告制度。

财政预算报告必须符合完整性、公正性和及时性这三项基本规范和原则,以便报告的使用者能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政府公共预算收支的状况,使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赵长宝)

编制执行相分离

财政部门内部要本着分权制约的原则,设置部门内部监督机制,形成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以及寓监督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内部监督的经常性、规范性,促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赵长宝)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要运用科学、规范、细致的绩效评价方法,促使预算资金与部门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推行绩效预算模式。建立起“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推行年度滚动预算”的考核机制,确保部门预算和财政资金的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开展科学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合理编制项目概算;同时,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部门经费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把部门应当达到的绩效指标与实现这一指标所需要支付的货币量联系起来,变纯粹的财政拨款关系的条件成为完成任务与提供相应资金的关系,增强预算约束力。在这种预算模式下,通过绩效评价实现了对资金的到位情况、使用情况、项目效益情况的跟踪检查,并为最终实现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赵长宝)

调整财政年度

建议将财政年度由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调整为每年的4月1日至下一年的3月31日,以改变每个财政年度之初无正式预算的弊端,并将部门预算的有关内容写入《预算法》,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法律依据。(赵长宝)

改善部门内部财务管理

部门的财会人员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部门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上,要注意资产管理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基础依据。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预测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收支,为编制滚动预算提供基础。(赵长宝)

协调预算编制时间和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安排

应通过有效手段,从源头上将预算编制时间和部门工作计划安排时间统一起来(要求各部门工作计划或项目计划最迟应当在年度预算开始执行的半年前确定下来),以适应部门预算提前编制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也应当尽快建立投资项目库和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加强项目预算安排的科学性。(赵长宝)

出台预算编制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审核、执行以及监督工作,各地应当出台专门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办法,并在此基础上下达采购预算编制的通知,以切实规范各单位的预算编报工作。(赵长宝)

狠抓采购预算执行

主要是要坚持讲法制化、监督化贯穿于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全过程,采购单位要按照规定执行预算,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超标准采购,确保预算编制的有效性、权威性。(赵长宝)

加强预算执行反馈

财政部门要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各级政府要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两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本级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逐步建立立法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内部不同层次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赵长宝)

实行国有资产动态管理

防止政府资源的无谓浪费。

一方面,要以财政部安排的对国有资产的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为契机,摸清各单位的家底。同时根据职务级别、人员编制、工作岗位等因素,细化核定小汽车等各类品目的配置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细化预算项目、技术指标,确保定额定编,以作为以后审核各单位报送的政府采购计划的依据。

另一方面,为了统筹和科学配置财政资源,有效盘活和高效利用国有资产,各级政府部门都必须对现有的存量资产实施统一的调度和配置,对一些预算单位提出申请需要采购资产的,如果认为这些部门不需配置的,或者能够从其他部门调剂解决的,可以不予批准采购,对确实需要通过重新购置方式配备的,也必须从严控制其采购规模、标准、档次等。(赵长宝)

通过绩效评价校正预算实施

对于预算编制质量,可通过绩效评价职能来给予验证,不合理或不科学的指标分配方案,能立即调整的要当年调整,已经实施无法撤回的,必须在下一财政年度予以修正。

同时,在采购预算执行中,要有专职财政检查机构的跟踪监督,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是否超计划、超序时用款,是否超范围和超标准采购资产,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益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监督检查机构都必须要对照采购预算严格核查,并要全面总结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通过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起到及时预警和及时纠偏的效果,以确保预算执行不发生偏差,切实保障采购预算的依法运行。(赵长宝)

■给您提个醒

预算编制 “上位取整”要不得

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门在编制财政支出预算时,往往凭经验,在市场大概价位的基础上进行一定上浮,进而取其上位整数,即所谓的预算编制“上位取整”。

例如某预算单位需要购置一台笔记本电脑,简单下达了2万元的预算购置费。而事实上,根据市场参考价,该电脑只需1.45万元左右。这是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对采购项目的市场参考价考虑不够充分的结果,使得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实化,出现预算概估取整的现象。

实践中,采购预算编制时“数字取整”,并且过分偏离项目市场参考价,这种做法除可能造成预算编制单位故意抬高价格以获得更多资金的情形外,采购执行过程中,还会出现采购节约率畸高的不正常现象。出现这种情形,不仅不能给下一年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参考,浪费财政资金、降低采购资金使用效益,也会影响有关部门后期的采购分析、采购结果绩效评价等。

尤其是在IT类产品的预算编制中,更要做好市场调研,使预算数额最大限度趋近市场价格。由于IT产品技术、价格更新快,如果没有对当前市场进行精确了解,没有对未来市场发展进行科学预测,盲目根据过时的市场价格主观上浮后再“取整”确定产品价格,势必导致政府采购预算偏离市场价而不准确。

因此,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实践中,必须警惕这种“上位取整”的现象。(赵长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算执行审计思路及重点审计内容初探
政府采购审计需关注的重点和内容(一)
撰写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文
政府采购调研报告(7篇范文)
财政预算只有1年的,而我的还款期要10年,这个局怎么解?
构建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