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个建筑,让你看懂台湾50年的校园设计

BEED CONFERENCE

校园建筑是学校里最大的教具。横跨五十年,台湾的校园设计总是为学生和老师留下了舒展的自由空间。图书馆、研究院、美术馆中都渗透着通透、贯穿、协调。当代设计融合在地传统的空间让教与学得到永续。

元智大学图书馆与行政教学大楼

台湾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设计师:王大闳

台湾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台湾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台湾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的出现,标志着王大闳心目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这个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理解。活动中心位于台大椰林大道底端一角——台大的前身是建于1929 年的台北帝国大学,校舍清一色为折衷主义建筑,既有古典的柱头,也有国防色面砖。王大闳以折叠板薄壳屋顶象征飞檐,以修长的柱列、长窗和庭院展现东方传统韵味,又巧妙地结合了战后精致而形式化的现代主义,如格罗皮乌斯在希腊雅典曾设计过的美国大使馆。

台湾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台湾大学农业陈列馆

张肇康,1964 年

台湾大学农业陈列馆

台大农业陈列馆俗称“洞洞馆”,以象征手法分为三段,分别是台基、隐喻屋身的回廊,以及二三层象征屋顶的外挑管状琉璃筒瓦墙。利用筒瓦做大面积的构图,除隐喻传统屋顶之外,细部还以金黄色的大直径筒瓦代表麦穗,绿色小直径筒瓦代表稻叶,象征台湾以农立国的大地景色。更有趣的是,琉璃瓦筒墙上间歇性的长条红色亚克力窗,则隐喻传统建筑的朱红柱子。

台湾大学农业陈列馆

台湾大学农业陈列馆

台湾大学共同教学馆

王立甫、李俊仁,1984年

台湾大学共同教学馆

共同教学馆,沿用台大校园建筑传统的土黄色十三沟面砖,塑造出砖造建筑的墙面视觉效果,但在各层楼板的位置,将十三沟面砖倒过来竖贴,用意在表现沟面砖竖贴时不同的光影效果,也是辨认楼层的功能性装饰。以洗石子处理开口,表达拱窗开口的石材效果。面向后方农业综合馆的拱窗细部处理精致,以垂直线条呼应椰林大道的老建筑群。

台湾大学共同教学馆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新建工程

伊东丰雄、邱文杰,2013年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新建工程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新建工程

△摄影:张超

伊东的设计跳脱台大校园遗留的日治时期古典建筑风格,延续其“所有建筑都应该从‘自然’生长出来”的理念,台大社科院具备“绿建筑”的节能条件,最特别的是社科院入口、独立成栋的“玻璃屋”图书馆,要让民众产生有如置身森林看书的惬意。这座新社会科学院院馆是混合使用钢骨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构造的地上八层、地下两层建筑物,与法学院同为台大校总区北侧的重要门户。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新建工程

东海大学旧图书馆

张肇康,1985年

东海大学旧图书馆

本馆馆舍宽五十公尺,长六十五公尺,共五层,呈回字形,兼具传统之庄重与现代之美感。最具特色者,有宽敞之中庭与四周之园地,游息其间,仰望苍穹,俯视琼林,实令人神往;为师生活动休憩之最佳场所。全馆总面积达4130坪,可容藏书量达50万册;阅览座位2000余席,內有研究室三十间,供师生个别研究之用。

东海大学旧图书馆

此外,又有“良鑑厅”的设立,可供国际性学术会议及电子教学之用;另有小型个人电子教学室,用以鼓励学生独立研修正式课程所未能顾及者。其他设备,诸如个人用之研究小桌、缩影阅读复印机、存物柜等均多处配置;为便于残障同学上下楼及输送书籍并设有大型电梯一部。

路思义教堂

贝聿铭、陈其宽,1963年

路思义教堂

路思义教堂是一座位于台中市东海大学的基督教礼拜堂,位于整个校园的中心。贝聿铭起初想用砖砌哥特式的建筑,但因台湾多地震而取消此意,后来由陈其宽以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状,逐步修正形成现在的教堂造型。教堂外观由四片面组合,于屋脊分开,构成一线形天窗,四片曲面之屋基与屋脊,两边为直线,所形成的曲面,称为圆锥体双曲面,使屋檐曲线更具有美感。

路思义教堂

路思义教堂

路思义教堂

亚洲大学亚洲现代美术馆

安藤忠雄,2013年

亚洲大学亚洲现代美术馆

亚洲大学亚洲现代美术馆建筑主体由清水混凝土与帷幕墙构成。依建筑师安藤忠雄的设计,以正三角形为设计基本元素,将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3个楼层,再错落堆栈成不规则的无数个三角形。藉由错落平移而产生的天井空间和户外平台,将变身为雕刻台、露天咖啡座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亚洲大学亚洲现代美术馆

亚洲大学亚洲现代美术馆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建筑群

李祖原、王重平建筑师事务所,1993年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建筑群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建筑群

如何将东方传统的人文气象与现代文明结合,以象征现今东方艺术的一条出路,为这个项目最重要的挑战。平面规划上,整个学院以陶渊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方式,来做平面的舖展,再以“依山制宜”的概念,随着地势起伏来配置空间,曲折的空间便如山的走势,且每座群组建筑都有合院,让人有游山玩水的心情。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建筑群

造型上依古意的形象,再辅以细部的现代语汇与建材,来表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传统建筑斜屋顶加以错落组合,发展出既像学校、又像村庄的风情,让自然环境与人为景观的尽量融合。

元智大学图书馆与行政教学大楼

姚仁喜,1998年

元智大学图书馆与行政教学大楼

姚仁喜在1998年建成图书馆,并于两年后继续设计了相邻的行政教学大楼,两栋校园核心建筑塑造出校园中央广场的伦匡。图书馆为大型的框架式结构。建筑物向西,以厚重如纪念碑似的立面意向屹立于校园中央广场。中央大型楼梯、坡道及桥梁构成主要的向上通道,引导师生及建筑物不同的空间机能及不同楼层的室外阳光。

元智大学图书馆与行政教学大楼

元智大学图书馆与行政教学大楼

行政教学大楼包括两大部分,圆柱塔内是行政办公室与研究中心,教室分布在长方形的水平空体量。圆柱塔楼以立面上的狭长开窗强调建筑量体的垂直感,顶部的玻璃帷幕墙方盒,将原有空间转换为宽敞透明的天地。

元智大学图书馆与行政教学大楼

东海大学

贝律铭,陈其宽

进入几何浮雕墙构成的校门,顺着预制混凝土铺就的道路蜿蜒前行,水洗石子、鹅卵石砌筑的挡土墙渐次出现,勾勒出起伏的缓坡,坡上面尽是湿润的青草和野花;低矮的围墙或镂空、或素白,交替折行在高大的凤凰木和榕树下,掩映着墙内三三两两、双坡挑檐的合院建筑……

东海大学

场地、建构、空间与传统形制的传承

在贝聿铭主导的校园规划中,文理大道作为主轴将老图书馆、行政楼和诸学院串联起来,是东海大学教学空间的核心。走进今日的东海校园,近400m长的林荫步道沿自东向西的缓坡向上延展,约14m的道宽为两侧大榕树的浓荫完全遮蔽,包括两侧各3m的人行道和中间7.3m宽的草坪和横向走道,没有了车的干扰,有的是阴凉和轻松。

东海大学

这愉悦的体验从何而来?一为东西向的纵深,因着缓和的坡度而达到了礼仪和闲散的平衡;二为南北向的面宽,榕树的低垂加宽了空间尺度,又将视线引向大道两侧退距各约20m的文、理、工、农诸学院。它们之间的距离足以呈现各自的独立性,但又没有远到失去视线上的联系,这种放松的围合与树木、小径一起,共同疏解了中轴线固有的严肃和仪式,使停留和往来穿梭的人倍觉亲切。文理大道的纪念性不是权威的表达,而是自然和人性的相互关照,是生命之间平等共处而产生的凝聚力。

东海大学

东海大学

学院教室的山墙以一砖半厚的定制红砖墙填充,微微外凸,顶部是不同形状的木百叶通风窗,开间内则是精细的木门窗,玻璃根据室内需要分为透明和磨砂两种,如教室的上部开窗透明,下部则为磨砂以减少与回廊间的视线干扰。回廊的建构设计亦各具特色,理学院用方木柱,阑额脱开,与梁之间以工字撑联结;文学院则用圆木柱,阑额与梁之间封木板,板上开有梅花形漏洞。凡此种种精妙的差别,非进入学院不能察觉,更以委婉的方式透出各学院的气质。

后期实施的几座学院虽然由于面积需求加高了一个楼层,但这方正的回廊庭院空间仍然得以不折不扣地延续。文理大道没有如传统院落建筑那样把建筑置于中轴线上,而是代之以开放的景观步道,两旁的图书馆、行政楼和学院建筑则严格遵循了轴线建筑的仪式感:它们虽然严整,却并不呆板。一者由于建筑原型本身在尺度、比例、材质、建构等方面的细致考量;二者归功于庭院形制与缓坡地形的结合,相似的通透回廊轻置于不同高度的台基上,在文理大道和学院之间,以及学院和学院之间,建立起错落有序、内外有别又远近相望的空间层次,堪称由单一形制生成复合群体的典范。

东海大学

必达亚洲必达更好的学校建设 BEED Asia

聚焦学校建设领域

选址规划 | 设计建设 | 建材设施 | 科技装备

更多学校资讯,关注“BEED-Medi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湾东海大学 校园风景
中国人建造的最美的大学
高考结束了,不知道选哪所学校的你应该看看这12所最美大学!
博洛尼亚一日游,十个必去的地方
【原创】同游东海大学~~台湾中部特色大学之一
台湾东海大学校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