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穷养富养,都不如有教养


10月7日的午后,我正在回广州的高铁上打盹,突然被一阵响亮的童声吵醒了:


“喂,姥姥,我们已经坐上火车了,晚上就能到家了。”


我扭头一看,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开着免提兴奋地打电话。大概因为高铁上信号不好,她的声音很大。旁边的妈妈还提醒她:“给姥姥讲讲,我们都去哪玩了,让姥姥高兴高兴。”


于是,半个车厢的人都不得不听小姑娘讲述她的假期之旅:在北京看了升旗,逛了故宫,去秦皇岛看了大海,但是不敢游泳……讲高兴了,她还站上座位嘻嘻哈哈地又蹦又跳。


我邻座的年轻人嘀咕了一句:真没教养!


大声打电话、站在座位上蹦跳,说起来其实也算不上多严重的过失。但我同样相信,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因无心的不妥当行为,得到“没教养”这样的评价。


可是怎么让孩子“有教养”,这可就难了。


很多时候,家长自己都没意识到孩子行为的问题,或者即便意识到了,也往往只能这次告诉孩子“别闹了”,下次提醒他“小点声”,孩子难接受,家长也嫌烦。


怎么能让孩子有管理行为的意识,自然展现出良好教养呢?


今天,书单君就和大家推荐一套与此相关的书:《儿童教养》




这套书引进自礼仪教育发达的日本,它的原版已经畅销了17年,堪称经典。


虽然来自日本,但《儿童教养》可以说融汇了东西方文化习惯,不仅适合中国国情,也体现着通行国际的现代教养,书单君在读的过程中,也着实长了不少见识。


给孩子的教养行为指南


“教养”这个词看似抽象,反映在日常生活里,却是一个个孩子会经常遇到的情境难题。比如:


对老人说话,是该像小孩一样哄着他,还是用正常语气?

别人递给自己一碗饭,是该接过来立即吃,还是把饭放在桌子上等一会?

想举办生日派对,是当着全班的面派发邀请卡,还是私下给想邀请的朋友?


尤其孩子到了4岁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际接触:到邻居家做客、和同学相处、与亲戚长辈交流等等。别看教养细节都是小事,孩子留给别人怎样的印象,都从这点点滴滴中来。



相信宝爸宝妈们平时也会告诉孩子一些有教养的做法,比如称呼长辈用“您”,买东西要排队等等,但生活的场景很丰富,家长不可能面面俱到,等着孩子遇到问题了再讲,就容易从习惯养成变成说教。


而这套《儿童教养》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和全面,它分为《待人接物》、《餐桌礼仪》、《出门社交》、《日常生活》4册,涵盖了生活中能体现教养的方方面面。



而且,与枯燥的知识说教不同,这套书用漫画的形式,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有效解决孩子可能遇到的“这时候该怎么办”的问题,一个对页就能让孩子通晓一个场景下不同情况的应对方式。


(请将手机横过来,感受一下这气势



比如,到别人家做客,该怎么打招呼,有客人来访,需要怎么招待:




比如,到亲戚家串门,怎样说话才是有礼貌的:



又比如,和同学交往要注意些什么(对刚进入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这个太重要啦)



怎么帮助有困难的人(可不是只有热心肠就可以的)



有的家长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常识,孩子不懂是因为他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实际上真的未必。


且不说好的礼仪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即便是日常的礼仪常识,很多家长都不甚清楚,常犯错误。


比如,饭桌上的基本规矩就有不少,如果不注意,社交聚会时就可能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吃饭时要托住碗底

递碗时则右手托碗底,左手扶碗


太大块的食物、用筷子不好夹的食物怎么吃?


教养也不仅是看起来让人舒服,很多时候,也事关孩子的人身安全。


比如,当孩子一个人在家时,如何应答敲门或电话:



再比如,如果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应该怎么办:




甚至,还有必要的应急处置常识(孩子天性活泼好动,非常有必要了解)




虽然很多教养细节家长平时也会提醒孩子,但把它们都汇编在同一套书里,更会让孩子在学习时多几分郑重与认真。



通行世界的现代文明规则


据说,现在很多人在假期出行前,除了盼望有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还会祈祷在交通工具上不要碰到“熊孩子”。试想,在封闭车厢里被尖锐的哭声、吵闹声“广播”上几个钟头,什么旅行的心情都没了。


为什么“熊孩子”会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书单君觉得,不是现在的人对孩子不宽容,而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的观念已经在人们心里扎根了


在公共空间里要保持安静,因为会打扰到别人;

给宠物狗系上链子,因为不能让它危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在快餐店吃完饭便不再久留,因为有还有顾客在等待空位。


在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如果孩子不了解这些,就很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且现在的孩子,将来必定是更加国际化的一代:与来自全球的客户合作、到世界各地出差或旅行都将成为常事。《弟子规》、“五讲四美”这些过去的教养理论,已经显得跟不上形势了。


而这套《儿童教养》的另一大好处,就是系统地为孩子们介绍了通行世界的现代文明规则。


比如,去西餐厅的礼仪细节,好多人都很头痛,这套书里把国际通行的做法都讲明白了:


餐巾该围在胸前还是铺在腿上


离开座位时,餐巾该放座位上还是放桌上


餐刀和叉子的使用、摆放有什么讲究


又比如,逛博物馆、参观展览时,戴帽子、使用闪光灯等行为,可能无意识,却可能是不得体的,需要孩子了解和避免:




再比如,旅行时住酒店或住民宿,同样各有要注意的细节:


浴帘的下摆要放入浴缸


在酒店大堂和楼道不能穿睡衣拖鞋


住民宿时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洗后要清理干净,方便别人


所谓教养,就是像这样在陌生环境里、在陌生人面前,保持着行为的自律与得体。



21天,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现代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要想养成和巩固新习惯,至少需要21天。


所以,为了帮助孩子形成好的教养习惯,《儿童教养》还专门设计了一套目标管理小工具:包括能用21天的表格和一套贴纸。



贴纸汇集了从书中选出的16种重要习惯,您可以根据自家情况,与孩子一起从16种习惯里选出7种来有针对性地刻意训练。


每天做到一项,就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图案贴上,当作记录打卡。




通过目标管理,可以让孩子经历“刻意/不自然”,到“刻意/自然”,最后到“不经意/自然”的三个阶段,习惯成自然。


要特别提醒家长们,两岁半到四岁之间,是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四到六岁是人际关系敏感期。


在敏感期配合教养目标管理的方法,对孩子养成终生好习惯更是事半功倍。


✎✎✎


说起教养,书单君还有点感慨。


我们这代人,虽然赶上了中国发展最好的二三十年,接触着与世界同步的资讯与机遇,但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养规训,甚至直到现在,有些人还可能会觉得谈教养是鸡毛蒜皮、小题大做。


可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亲眼目睹了某些成年人特别不得体的行为时,就会强烈地感受到,没有教养不仅可以让一个人形象尽毁,也会连带着给家族的家风抹黑,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我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却苦于不知道该怎么教,更担心教得不对。


这套《儿童教养》,就是一整套系统的教养方案,从生活习惯到待人接物,从家庭生活到社交活动,从场景出发,图文并茂,孩子像看连环画一样,远比家长的说教容易接受。前不久,它还被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等3家权威机构联合推选为“2017十佳绘本”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往往不全是父母一手带的,要么求助于祖父母、外祖父母,要么请保姆帮忙。因为代际差异、城乡差距、地域差异,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大人们常常会有分歧。


这套《儿童教养》,就可以作为全家人参照的教养共识,家中常备一套,有分歧时拿出来一查,就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可以,我们愿意把拥有的一切都给孩子。但物质的馈赠并不坚牢,过来人的经验可能会过时,孩子的知识储备也总有超过我们的一天,唯有我们让他从小养成的教养习惯、树立的价值观念,是可以让他受用一生的。


从一个人的衣着,最多只能猜到他的收入,从举止和谈吐,才能看出他的素质与品味。


所以对于孩子,无论我们穷养富养,最终都不如教养。


《儿童教养》全4册精装套装

定价199元

书单“书米”优惠价149元

(节省50元)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教养,是一个孩子最大的福气
有教养懂礼仪的孩子都有这20种表现,你家孩子占了几条?
一定要提前教会孩子礼仪教养,有教养的孩子无论到哪都会很受欢迎#礼仪 #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40条教养礼仪,全都给...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40条教养礼仪
孩子“没教养”的四个表现,外人不好意思说,父母要心中有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