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全鼻衄、鼻窦炎、额窦炎、鼻炎、鼻息肉验方

鼻衄秘方(6首)

1,清金止衄汤 俞军,《中国医药学报》

组成:桑白皮,黄芩、山栀炭、白茅根、茜草、侧柏叶、紫草、当归、旱莲草,怀牛膝。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清肺泄热,凉血止血。主治鼻衄。

2,清热止衄汤

王永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石膏,桑白皮、栀子、黄芩,白茅根、藕节,大蓟、小蓟、怀牛膝,赤芍、丹皮,生地,甘草(小儿剂量酌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主治鼻衄。

3,安血饮

冉瑞金,《上海中医药杂志》组成:白茅根,龙骨、牡蛎,生三七粉(冲服),白芨粉,生大黄。藕节炭(或藕汁)。【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煮沸20分钟。水煎2次,分2次服,三七粉随药汁送吞。凉血止血,平肝潜阳。主治鼻衄。

4,荆牡藕节汤

徐小圃,《上海中医药杂志》

组成:黑荆芥,薄荷炭,灵磁石(先煎)、生牡蛎(先煎),炒白术、绿豆衣,茜草根炭、枳楮子、葛花,藕节。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

清肺健脾,平肝潜阳,凉血止血。主治鼻衄。

5,健脾止血汤

叶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生地、牛膝、藕节炭、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白茅根,甘草。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健脾益气,补血摄血。主治鼻出血。

6,鼻衄灵

吕敬仁,《上海中医药杂志》

组成:生石决明(先煎)、代赭石(先煎)、怀牛膝,生地、生白芍,粉丹皮,茜草,玄参,炒地榆、川楝子。

水煎服,每日1剂,病重者一昼夜煎服一剂半。儿童及老人剂量酌减。

平肝降逆,凉血止血。主治鼻衄。

治过敏性鼻炎秘方(4首)

1,固表通窍汤

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五爪龙,木贼,菊花,玄参、白芍,白蒺藜,桔梗,甘草,辛夷花,太子参,大枣。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益气固表,疏风通窍。主治过敏性鼻炎(鼻鼽)。

本方名为笔者拟加。方中五爪龙如缺,可用黄芪。

2,抗敏护卫汤

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生黄芪、炙黄芪,党参、北辽参、龙牡粉,当归、白芍、焦白术、炙甘草、茯苓、熟附片,桂枝,生姜,大枣。

上药用开水浸泡10分钟,用小火熬2小时,每日1剂,日服3次。可连服5~10剂。

益气固表,助阳护卫。主治过敏性鼻炎。

3,温阳止鼽汤

申斌,《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桂枝、白芍、防风,黄芪,炙甘草、蝉衣,藿香、乌梅、诃子肉、茜草、徐长卿、干地龙。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益气温阳,扶正止鼽。主治鼻鼽。

4,辛蒲汤

谷志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黄芪,白术、防风、当归、辛夷花、五味子、石菖蒲各,白芍,细辛,蝉蜕、甘草。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益气固表,开窍通络。主治过敏性鼻炎。

治鼻窦炎秘方(10首)

1,辛前甘橘汤

张赞臣,《中医杂志》

组成:辛夷花、青防风,嫩前胡,天花粉,薏苡仁,白桔梗,生甘草。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散风宣肺,开泄通窍。主治鼻渊。证见鼻中常流浊涕,久则但流黄浊之物,如脓如髓,腥臭难闻。

2,加味辛夷散

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辛夷花、藁本、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川芎、羌活、独活、白僵蚕、升麻、薄荷、甘草、白芷、荆芥,苍耳子、蔓荆子,细辛。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取10克,在临睡前用沸开水冲泡、取汁服,药渣于次日临睡前再冲泡服1次。

祛风泻火,托里败毒。主治鼻渊(鼻窦炎)。

3,通鼻汤

王友至,《四川中医》

组成:升麻、穿山甲、王不留行、鹿角霜,白芷,辛夷,鱼腥草、蒲公英、薏苡仁、花粉、黄芪,甘草。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祛风除湿,托里通窍。主治慢性鼻窦炎(鼻渊)。

4,蒲黄败酱汤

陈超,《四川中医》(3)1988年

组成:蒲公英,生黄芪、夏枯草,败酱草、辛夷花、苍耳子、没药、丹皮,鱼腥草,皂角刺,生甘草。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肺解毒,活血行瘀,托里排脓。主治小儿慢性鼻窦炎(鼻渊)。

5,清热消肿汤

谭慧珍,《中医杂志》

组成:蒲公英,野菊花,黄芩、鱼腥草、败酱草、辛夷花、白芷,板蓝根、苍耳子、蔓荆子、赤芍、桔梗,川芎、藁本,炙甘草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1小时服。

疏风清热,活血消肿。主治慢性鼻窦炎(鼻渊)。

6,通窍汤

陈仁华,《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金银花、苍耳子,大蓟,辛夷、菊花、黄芩,白芷、甘草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8~10剂为1疗程。一般需1~2疗程,最多3疗程。

芳香通窍,祛风清热。主治鼻渊。

7,群芳煎

王建孚,《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金银花、夏枯花,野菊花、苦参,辛夷花、黄芩、苍耳子、白蒺藜,玉簪花。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轻清上透、芳香宣窍。主治鼻渊。

8,鼻脑方

向芳世,《新中药》

组成:法半夏、云茯苓、苍术、石菖蒲、炙黄芪、当归、郁金、丹参、陈皮、板蓝根、黄芩、葛根,升麻、砂仁。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剂,5剂为1疗程,可连服1~5疗程,疗程间隔3日。同时配用开水泡中药方(辛夷、苍耳子、杭菊花各10克,生甘草3克),代茶饮,可服3~5剂巩固疗效。

燥湿化痰、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控脑砂(鼻渊兼脑痛),证见鼻流臭秽浊涕,不闻香臭,头昏闷重胀痛、嗜睡乏力,恶心欲呕等症。本病包括现代医学之慢性鼻炎、副鼻窦炎、额窦炎以上颌窦炎等病。

9,鼻渊散

程爵棠,《四川中医》

组成:芙蓉叶、香白芷、辛夷花,细辛,冰片。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临证用药前,先用药棉棒将鼻腔涕液拭干净后,再取本散适量(约0.15克)用吹药器吹入患侧鼻腔内或令患者用鼻吸入,每次吹2~3下。每日吹3次。

疏风泄热,宣肺通窍。鼻渊(慢性鼻窦炎,副鼻窦炎)及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症见单鼻或双鼻鼻塞,时流脓浊涕或稀涕,有腥臭味,多伴有头胀痛或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易感冒,感冒后鼻塞加重,鼻液增多。

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

10,通治鼻渊方

周执中,《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辛夷,葛根、升麻,黄芩、生石膏,知母、苦丁茶,山栀,羚羊角(研冲)。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辛凉清热,开上宣郁。主治鼻渊。

额窦炎秘方(2首)

1,额窦炎丸

张运亭,《千家妙方·下》

组成:黄柏、黄芩、白芷,苍耳子,西瓜秧(未结西瓜)。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一日3次,每次服1丸。急性额窦炎可用羌活,细辛,石膏,辛夷,煎水送服,每日1剂;慢性额窦炎可用川芎,黄芪,黄精,杞果煎水送服,每日1剂。

急性除风清热;慢性益气升阳、养血益阴。主治额窦炎。

2,川芎二白汤

谭敬书,《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苍耳子、白芷,川芎,大蜈蚣、皂角刺、桃仁,制草乌,白芍,生甘草,黄芩,鱼腥草,木通。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逐瘀开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主治急性额窦炎,眉棱骨痛等病症。

急慢性鼻炎秘方(6首)

1,鼻炎汤

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苍耳子,荆芥穗、防风,菊花、蔓荆子,白茅根、金银花各,桑白皮、蝉衣、僵蚕、桔梗、钩藤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祛风散寒,宣肺泄热。

【主治】鼻窒。证见鼻涕或多或少、或清或黄、重者鼻塞不通、伴有头昏头胀,咽部不适等症。

2,慢性鼻炎汤

苏宗周,《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苍耳子,白芷,葛根、黄芩,麦冬,藁本、薄荷。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祛风清热、通利鼻窍。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

3,苍辛鱼芷汤

朱沛冉,《云南中医杂志》

组成:苍耳子、白芷、防风、川芎、甘草,辛夷,鱼腥草,桔梗。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忌食发物。

疏风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4,加味苍耳子散

李乐园,《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炒苍耳子,辛夷花,白芷、薄荷,炒山栀、黄芩,金银花,连翘,炒杏仁、桔梗、野菊花,葱白(带须)。

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3次。

清肺、消炎、通窍。主治急、慢性鼻炎。

5,苡仁防风汤

刘教,《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苡仁,防风,木瓜,桔梗,细辛、薄荷(后下),金银花、鱼腥草、紫花地丁、赤芍,蒲公英,川芎。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祛风清热,宣肺通窍。主治慢性鼻炎。

6,加减辛夷汤

李子质,《名医名方录》第三辑

组成:辛夷、白芷、川芎、藁本、菊花、绿茶,升麻、细辛、木通、防风、甘草、黄芩,蒲公英。

每日1剂,水煎服,日早晚各服1次。

升清降浊,泻热解毒。主治慢性鼻炎。

鼻息肉秘方(3首)

1,息肉消化散

程爵棠,《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狗头骨灰,乌梅肉炭,人指甲炭,硼砂。

先将狗头骨(去净肉、不见生水)晾干后,放在备制的一新土瓦上,用另一土瓦盖住,置炭火中(文火为宜)焙煅,待骨头呈灰白色时连瓦取出放在地面上以祛火毒;乌梅(去核、取肉),人指甲(先洗净晾干)用同一方法,分别焙煅成炭(乌梅肉呈黑炭样,人指甲呈焦黄色)后取出。以上3味药分别研为极细末,称准,和匀后入硼砂同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勿泄气。用时取本散少许(约0.15克,双鼻加倍)均匀吹于鼻息肉上。每2小时吹1次,每日至少要吹6次。10天为1疗程。一疗程后,停药1天后再继续用药,直至痊愈。若为鼻腔深部息肉,可用玻璃棒蘸药末均匀点在息肉上;或用药棉蘸药末塞入患侧鼻息肉上,每次塞30~60分钟后,取出,每日6次。总之,无论何种上药方法,药要接触息肉。若病程长,息肉大者可加用本散内服,每次服3~6克,每日服3次。用辛夷花,薄荷,或苍耳子,蝉衣,细辛煎水冲服,则奏效尤捷。

消积毒、化息肉。

主治各型鼻息肉或术后复发。症见单鼻或双鼻腔内生1枚或数枚息肉,不红不痛或微痛,形如圆柱,小如绿豆,大如黄豆样大小不等。息肉生长缓慢,待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即自行停止。或术后复发。多伴有鼻塞,不闻香臭,时流清涕或浊涕,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头痛头胀,食欲欠佳,易感冒,感冒后鼻塞头痛加剧,时流黄浊涕,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脉沉迟或浮数无力。

2,息肉雾化汤

干祖望,《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苍术,白芷,乌梅,五味子。

水煎。蒸气吸入法:即先用厚纸做成一个漏斗样物,然后将上药加水煎煮,沸后将纸漏斗的大口罩在煎药器的上口,使不漏气,漏斗小口(直径约4厘米)靠近鼻孔部,闭口用鼻呼吸,使蒸汽从鼻孔(腔)吸入,每次熏吸30分钟。每剂可熏吸3~4次。每日1~2次,连续用药1~2个月。

燥湿收敛,芳香通窍。主治鼻息肉、鼻息肉手术后、中鼻甲息肉变,下鼻甲肥大、慢性鼻窦炎、副鼻窦炎和肥大性慢性鼻炎。

3,藕节散

程爵棠,《中医杂志》

组成:生藕节炭(连须),乌梅肉炭,白矾,麝香(或以冰片,僵蚕代之)。

共研细末。先将生藕节晒干,乌梅肉放在新土瓦上,用另一土瓦盖住并置于炭火上(文火)焙焦成黑炭样、研末、称准、合匀,入白矾、麝香(或冰片、僵蚕)同研极细末,合匀,贮瓶备用,勿泄气。用时,每取少许(约0.1~0.15克)吹在鼻息肉上,每日吹6~8次。10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停药1天,再继续用药,至痊愈为止。深部息肉可用玻璃棒点药。或用药棉蘸药塞鼻,每日3次。

逐瘀消积、散结通窍。主治鼻息肉或术后复发。

提醒:文中处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用药依据,切忌盲目照搬, 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高效方:鼻炎鼻窦炎12首】
鼻窦炎方集锦
鼻炎中药处方选集
鼻疾中医临床验方
鼻炎汤治疗鼻炎,鼻窦炎
鼻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