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读《黄帝内经》之二十一:百病,皆由一个“过”字而生

通读《黄帝内经》第21天,打卡,继续……今天是讲述人之病根本原因的——


《素问 经脉别论篇》

原文: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跷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肙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帝曰:太阳脏何象?

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

帝曰:少阳脏何象?

岐伯曰:象一阳也,一阳脏者,滑而不实也。

帝曰:阳明脏何象?

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翻译如下:

黄帝问(岐伯):人的居住环境、劳逸程度、身体强弱不同的话,经脉气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吗?

岐伯回答说:凡是人,只要出现惊恐、气怒、劳心、劳力等心理生理变化,经脉气血都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所以,人在夜间走路时,会扰动肾脏,让肾失封藏,肾受到影响人就会感到恐惧,所产生的过盛而为害之气又会让肺脏发病;从高处坠落时,恐惧之情会让肝脏受到影响,肝脏受损产生的为害之气又会伤害脾脏。人突然受到惊吓,恐惧之情就会伤到肺脏,肺脏受损产生的为害之气又会让心脏受伤。渡水或是突然跌倒,恐惧之气就会让肾与骨受到影响,在这个时刻,身体强壮的人气血很快就能自行畅通恢复正常,体质嬴弱的人就会因为无法让功能失调状态恢复正常而演变成疾。所以说,医生诊病时,如果能仔细观察病人身体强弱,骨肉、皮肤的状态,就可以知悉病因,这也是诊病的重要方法。

所以,一个人吃得过饱时,人出汗是因为胃受到了影响;因为惊恐而伤及精气时,人出汗是因为心脏受到了影响;肩背、手持重物走远路时,人出汗是因为肾脏受到了影响;因为恐惧而快走时,人出汗是因为肝脏受到了影响;身体大幅度动作,劳累过度时,人出汗是因为脾脏受到了影响。

所以,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人生病不过都是七情、劳逸、饮食等超出了常度,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最常见原因。

饮食进入胃中,胃肠就开始消化、吸收,并将水谷中的精微之气散播于肝脏,滋养濡润着筋脉。饮食进入胃中,水谷精微之气中比较稠厚的物质运输到心脏,然后再滋养濡润着血脉。精微之气沿着经脉循行,先到达肺脏,而肺通向全身的经脉,又将精微营养之气输送到皮肤毛发,五脏六腑。皮毛、经脉之气、精微之气会合,继续运行在经脉之中。经脉之中气血充盈,人的神态就清明旺盛。经脉中的精微之气,藏守于心、肝、肺、脾四脏中,但所有经脉都会流经气口(就是寸口),气口虽然长度只有寸许,但医生却可以根据这里的脉象来决断病人的病情是生还是死。

饮食进入胃中,津液从胃中散布开来,向上传输到脾脏。脾在对其运化之后,又将其中的精华向上散播于肺脏,肺注宣肃,将脾上输之水散播到全身,又将余下的浊水由三焦水道输送到膀胱。水液中的精华四散分布到全身,与五脏经脉一起运行。如果水液的运行于四季、五脏、阴阳相顺应,就可以认定是正常的。


太阳经脉独盛,发生厥逆、气喘、虚痿、气逆的,是阴气不足阳气过盛,治疗这种病证,需要对其表里两经都适用泻法,取足太阳经、足少阴经的下俞(束骨、太溪)刺治。阳明经脉独盛,是阳明经受阳邪而阳热偏盛,治疗时应用泻法刺治阳明经下俞(陷谷),用补法刺治太阴经下俞(太白)。少阳经脉独盛,是气逆,阳跷脉前的少阳经过盛所致,治疗时应刺治少阳经下俞(临泣)。少阳经独盛的,是少阳经一条经气太过。太阴经脉坚硬弹指的,一定要用心诊查是不是真脏脉,如果五脏脉气偏少,胃气不平和,是太阴经脉自身太过的原因,治疗时用补法刺治足阳明经下俞(陷谷),用泻法刺治足太阴经下俞(太白)。少阴经独盛,是因热厥,阳气上逆,心、肺、肝、脾四脏之脉接连亢盛,病气在肾。治疗应在表里经络,用泻法刺治足太阳的昆仑、飞扬两穴,用补法刺治足少阴的复溜、大钟两穴。厥阴经脉独盛,是厥阴经气太过,病人真气衰弱,胸中酸痛,如果厥逆留滞并侵害经脉,病人就会出现自汗,治疗时需要调整饮食并使用药物,刺治厥阴经下俞(太冲)。

黄帝问:太阳经脉象什么样?

岐伯说:就像三阳经脉相会,脉浮于外,洪大而有力。

黄帝问:少阳经脉象什么样?

岐伯说:就像一条阳经的力量,比较有限,所以脉象滑利而不实。

黄帝问:阳明经脉象什么样?

岐伯说:大而外浮。

太阴经的脉象弹指有力,虽然脉是沉伏之脉但却并没有完全沉伏下去。少阴经的脉象则弹指有力,代表肾气沉而不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三经脉别论第二十一篇
经脉别论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