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孝有哪些内容?


二十四孝是古人孝敬父母长辈的故事集锦。这些故事或舍身或忍气,或乖觉或伶俐,不仅在古时影响巨大,就是在倡导新型孝道的今天,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深刻影响。

二十四孝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时期的《孝子传》。后来不断有新的增添和续补,也屡经删改修饰,最终由元朝的郭守正完成了这部《二十四孝》的编撰结集。


二十四孝的故事:

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

啮指痛心 芦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异器

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尝粪忧心 乳姑不怠 涤亲溺器 弃官寻母


应当说,这里边的大部分事孝故事,都是倍受尊享和崇尚的孝义人伦,涵盖了华夏民族古老的奉亲事孝情怀,给古来孝道披上了一层温暖而浓情的外衣。

这里边的故事,有的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崇,有的却应该摈弃和排斥,并不应该悉数全盘吸收,而是应该有选择的批判性吸纳,对于那些痴迷的愚忠愚孝则应该完全剔除,而不应该再来荼毒戕害人们的心灵。

鲁迅先生就针对二十四孝的具体故事做了批判性筛选和剥离,将一干带有糟粕性质的毒害心灵愚孝进行了大胆的抨击和批判,提醒国人不要为了愚忠愚孝而背弃天理人伦,做出毁灭三纲五常的狂悖之举,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采取的应有态度。

我个人也对其中的几条至孝故事颇有感触:一则是王裒的“闻雷泣墓”。孝子王裒为了乃父的被害,一直西向静坐,面对七度临诏征擢,一直不肯出仕,直视司马家族为死敌仇雠,一生不奉诏就仕,凸显了一个文人士子的高贵气节和对父亲的最好纪念。但王裒却对寡母至亲至孝。即便是母亲仙逝,也一直在尽一个孝子的孝义。其母生前怕雷,遇有雷声则肝胆俱裂面如死灰,王裒则将母揽入怀中,以身体护住母亲耳鼓,让雷声不再袭扰母亲。母亲死后,王裒在母亲墓旁结一草庐,遇有雷雨,依旧趴在母亲坟头哀告,要母亲不怕雷声,因为有儿子在为她老人家遮风挡雨,以身抗雷。

每每看到这个故事,禁不住泪水涔涔,仰天长啸,天下孝子如此,乃母何惧其雷。


还有一个故事叫埋儿奉母。郭巨家贫,却执着养母,一应家私都分给了兄弟,自己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却依旧奉母如初。后来实在贫窭不堪,拿不出饱腹的食粮,觉得家中小儿在和母亲争食,竟然执意之下要将小儿活埋,以换来母亲的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其妻虽不情愿,亦不敢违拗,迫不得已随了他一起挖掘埋儿坑穴,忍不住泪水涔涔而下,泣不成声。却不意挖出了一坛金子,一家人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富足生活,那个眼看就要葬身坑穴的小儿,也能再见天日,而不是成为愚孝的牺牲品。

今天再来品评这段故事,竟然有说不出的一种酸楚,也有一丝寒彻骨髓的悲凉,生在如此家庭的小儿,若不是天佑其命,早已归了黄泉,成了愚孝的殉葬品。


以上一正一反两则故事,一个正向正能量,一个负面负影响,我们今天的事孝奉养,就要严加甄别区分,而不能将至亲骨肉一并深埋。

二十四孝在今天,虽然不具有天性的追随性和执行力,也失去了一部分说服力和影响力,但依然还有顽固的思潮在销蚀和盘剥人们的心智,这就需要我们时时警惕身边左右的所谓愚忠愚孝,改良我们的奉养习俗,用新时代的赡养标准来侍奉双亲高堂,让人间大爱有形,大音有声,悲剧不在,悲情不再。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雷泣墓
国学二十四孝(21)闻雷泣墓
二十四孝16:王裒闻雷泣墓
十六、闻雷泣墓
孝行天下的王氏祖孙三代
讲故事 | 盗墓笔记重启 · 第十四章 百越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