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现代注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人要采用“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方法;做事要专注简练,不要节外生枝越做事越多;生活要简朴,要节衣缩食不要铺张浪费;不要张狂炫耀,要大智若愚。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要把大事化小,不要夸大事实;要把繁琐简化,不要把事情搞得错综复杂;要用道德的善举对待对自己有仇怨的人。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解决困难的办法是分析困难,把困难分解若干问题,从简单的入手,个个击破,困难就战胜了。大事都是由很多细小的事情组成的,把大事分解开来,从细微小事入手,干大事就容易多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遇到困难把容易解决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干大事从容易办成的小事开头。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人们没有看到他整天忙着干大事,最终他成就了丰功伟绩。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凡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许下承诺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很难遵守他的诺言。凡是没有经过认真谋划就轻易下结论的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和困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因此明智的人更多考虑的是困难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困难早已在意料之中了,战胜困难就很容易了。

现代启发

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为人要采用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方法;做事要专注简练,不要节外生枝越做事越多;生活要简朴,要节衣缩食不要铺张浪费;不要张狂炫耀,要大智若愚;要把大事化小,不要夸大事实;要把繁琐简化,不要把事情搞得错综复杂;要用道德的善举对待对自己有仇怨的人。

为人要以怨报德,处世要大智若愚,生活要朴实无华,办事要简明干练,管理要无为而制。如果修炼到这一步,展现于世人的一定是一个谦谦君子。

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就是其中的典范。蔺相如原本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家中的一名舍人。

战国后期,强秦加紧了东出兼并六国的攻势,而三晋当其冲要。经过几大战役后,韩魏国力锐减,慑于秦威,逐渐不敢做正面相抗。赵惠文王(307-251)后期,秦的攻势加剧,秦、赵之间的外交、军事斗争日趋复杂起来。

秦昭王(307-251)于赵惠文王十六年(283)向赵提出以15城易赵之“和氏壁”。这是强国对弱国进行的一场政治讹诈。一块壁玉,无论多么宝贵,也不能与15座城池相抵质,强秦不过借机试探赵之虚实而已。

蔺相如在这紧要关头,出面打破僵局。他对比秦赵实力,说明赵虽不能以武力相抗,但可从道义的曲直着眼,采取“宁许以负秦曲”的策略,来揭穿秦的骗局,使秦得不到出兵的借口,而赵在道义上取得主动。

秦王便殿接见,轻慢赵使,接玉后又无意偿城。蔺相如智索国宝,严辞揭穿骗局,气势上占了上风。秦人欲以武力夺回壁玉,蔺相如“怒发冲冠”,“举壁睨柱”,表示了与国宝共存亡的决心,以生命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取得了“完壁归赵”的胜利。

赵惠文王二十年(279)的秦赵“渑池会’。当时,秦已连败赵国,故赵王畏秦,在秦约赵王赴会时,赵王“欲毋行”。蔺相如认为;“王不行,示赵弱胆怯也。”故自报奉陪赵王赴会。在会谈中,以其机敏和雄辩,阻止了秦的欺侮,挫败了秦的胁迫,再次获得外交斗争的胜利。

廉颇为赵之良将,屡立战功,威震诸侯,拜为上卿。蔺相如的两次外交斗争的胜利,与廉颇的统军镇守密不可分,秦仅以外交活动试探虚实,也正是慑于廉颇的武力。对此,蔺相如有清醒的认识,而居功自傲的廉颇却不识大体,在相如因功大拜为上卿,且位在自己之上时,极为气愤,公然宣言:“吾见相如,必辱之。”拉开了较量的架式。

针对廉颇的挑战,蔺相如的对策是:每遇上朝,常称病不去,不与廉颇争位次;道遇廉颇,多引车避匿,以免发生冲突。当门人认为受到侮辱,纷纷要求离去时,蔺相如向他们表白了心迹:“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顾全大局、感人肺腑的剖白,不仅使门客恍然大悟,深受感动,就是畜意折辱相如的廉颇听后,也顿觉无地自容。他悔恨交加,立即负荆请罪,于是二人成刎颈之交。将相之和,保证了赵国在尔后15年内,团结一致,共同抗秦。

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解决困难的办法是分析困难,把困难分解若干问题,从简单的入手,个个击破,困难就战胜了。大事都是由很多细小的事情组成的,把大事分解开来,从细微小事入手,干大事就容易多了。遇到困难把容易解决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干大事从容易办成的小事开头。

老子在本段告诉了我们一个成就大事业的思维方法: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化繁为简,个个击破的方法。

西门豹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时任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是为河伯娶妇所困扰。魏国邺郡屡遭水患。女巫勾结群丞等,假借河伯娶妇,榨取民财,百姓困苦不堪。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把他们统统都打发到“河伯”那里去报到了,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遂颁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

西门豹采用的就是老子指出的“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化繁为简,个个击破”的方法,要治理民心,先打击迷信;要发展农业,先兴修水利;农业上去了国力大增,军队也就强大了。

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凡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许下承诺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很难遵守他的诺言。凡是没有经过认真谋划就轻易下结论的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和困难。

“轻诺”和“多易”都是“不预”的表现,这样即容易导致失信和失败,又容易在人群中留下轻浮和浅薄的坏印象。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是非常忌讳的行为。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被灭。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老将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

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后王翦率60万大兵破楚。

李信兵败正应了老子“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的论断,没有充分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轻易许下诺言,最终食下轻敌的苦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我白起,宁死于天地大道,不死于强权巨蠹之手
战国四大名将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道德经第63章解读
《道德经》微学精讲【2】第63章——为无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