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村民在地下住了三千年,这是中国最神奇的村庄!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ID:shiyi201633


活在地平线下的神奇村庄
河南三门峡市陕县,
有一个千年古村落叫庙上村。
之所以叫庙上,是因为原来村里庙多。
千人小村,却有十几座庙宇。
这些庙宇,后来都毁于日军侵华。
庙没了,庙上村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和村名一同流传下来的,还有一座座地坑院。

庙上是一个神奇的村庄。
进村不见房,见树不见村。
犬吠鸡鸣音,不知何处觅。

村中布满一个个深坑,
走近深坑探头一望,
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深坑四周布满了窑洞,
居民就生活在这窑洞之中。

(1930年代,德国飞行员航拍的陕州地坑院)
1930年代,德国飞行员偶然航拍下地坑院。
这些神秘的坑洞,引起德军方高度关注。
他们以为,这是中国人建造的地下军事设施。
于是,他们派人秘访陕州。
一调查,才发现这些坑洞原来只是生活建筑。
后来,德国人出了一本叫《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的书,
向全世界介绍了河南陕州地坑院,
称其是“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

地坑院又称天井院,
无论叫哪个名字都非常形象,
从地平面往下看,是为坑,
从院落里往上看,是为天井。
这种建筑形态,
是3000年前的老祖宗,
因为生活逼迫而研究出来的。

于平坦地面向下挖6至7米深,
长12至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土坑,
然后在坑的四壁挖8至12个窑洞,
于是坑就变成了一个惬意的民居。

其中要留一洞凿成斜坡,
形成阶梯状弧行甬道通向地面,
是进出地坑院的通道。

地坑院上沿要砌一圈青砖青瓦檐,
檐上还要码一道四五十厘米高的拦马墙,
一是防止下雨时雨水灌入院里,
二是为了避免儿童和夜里人掉入院中。

一个个地坑院聚起来,
就是一个地坑院村。
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在陕县,庙上这样的村还有十几个。
小村十几户、几十户人家,
大村上百户、上千户。
千百年来,鸡黍桑麻,绵延不断。

院落里的风水秘密
坑院深深。
站在中央,便可以感受天人合一,
也可以不时发现深藏的风水秘密。

地坑院的建造,
是关系家庭兴衰的大事,
因此动工之前,得请风水先生看宅子。
一般都选择有山梁大塬的地方建宅,谓之“靠山宅”,
意思是“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吃不完”。

依据主窑洞所处的方位,
地坑院又分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和北坎宅。
其中,东震宅被认为是最好的朝向,
所以,一般人家都选择这种朝向。
然后,再根据朝向设立各种窑洞。
主窑在正西,厨窑在西南角,
客窑在西北角、北面及南面偏西角,
东南角为茅厕窑,东北角为门洞窑。


主窑由最尊贵的长辈居住,

高九尺五寸,宽九尺,
俗称“九五窑”,安装一门三窗。
其他窑洞则高八尺五寸,宽八尺,
俗称“八五窑”,安装一门两窗。
以此体现尊卑秩序。

渗坑
水井
人住在坑里,排水是第一大事。
为此,庙上人便在院中间,
下挖一个深约四五米的旱井(俗称渗坑),
专门用来排遣和聚集落入坑内的雨水。
再在通往地面的门洞旁挖一口深水井,
加一把辘轳,就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

坑院外面狂风怒吼,
坑院里面波澜不惊。
坑院外面烈阳似火,
坑院里面凉爽如春。
不仅造价低廉,而且防震防风、防寒防暑。
难怪德国人会誉之为“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

院中过山灶,也是个智慧的发明。
它由一排炉灶串联而成,上有七八个灶眼,
柴火在一头烧,热量穿过灶膛送到每个灶台。
由于离火的距离不一样,
灶台火力大小也自然有别,
正好为厨师炒焖炖蒸提供不同火候。
红白喜事、逢年过节,
七八个菜一次性就在灶上煮了。

地坑院特有的美食是“十大碗”。
相传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侵华逃难途经此地时,
当地农民给她做了“十大碗”,
慈禧吃后,大赞“十全十美”,
从此,“十大碗”名扬四方。
“十大碗”透着浓浓的乡土味道,
出了地坑院,就再也尝不到。

这里世代流传剪纸手艺。
在重大活动和节日里,
各家各户便用剪纸来装扮气氛。
因为很多人都是剪纸行家,
南沟村地坑院,
因此获得了“中国剪纸第一村”的称号。
2008年,还上过奥运。

这一个个散落在陕县塬上的地坑院,
就是一座座镶嵌着独特文化符号的人类古文化密码,
充满了浓厚的豫西民居文化魅力。
这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方式,
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活化石。

沧桑传承的历史断裂
2000年前,当地官方描述地坑院景况时,
最喜欢用一句话:
“保存较好,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
但十几年过去,陕县地坑院已大量颓塌毁损。

“通风和光线太差了。”
“车子也开不进院内。”
“现代电器和居家设备放不进去。”
“住在里面,媳妇都娶不到。”
在年轻人眼中,地坑院成了贫穷落后的象征。

一座座地坑院被一栋栋水泥建筑代替。
于是,年轻人像贼一般,
争先恐后逃离了地坑院。
一座座地坑院,
要么被废弃,
要么被填埋,
然后被千篇一律的水泥建筑所代替。

在现代文明的强大冲击下,
这种独特的民居,
正面临尴尬的生死挣扎。
为了保存地坑院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虽然建立了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
但是依然无法挽留——
那些决心逃离的年轻人和必将远去的民俗传统。

建筑大师说:建筑后面是生活。
地坑院所代表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每户人家建造院子时,都会在院中种一棵树。
这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们所获得的一切,都源于大自然的馈赠。所以,我们要热爱和保护大自然。”

地坑院所代表的,是一种仰望天空的生活态度。
生活在地坑院的人,总喜欢通过四方井仰望天空。
而奔波在大都市的我们,
则习惯专注于脚下的路,而很少抬头仰望天空。
我们似乎忘了一点,
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正离我们而去。

地坑院所代表的,是一种同甘共苦的生活情怀。
几家人或几代人,杂居于一院,
共用一眼水井,合用一处茅厕,
构成了一个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爱,就是这般需要相濡以沫的理解和支持。

趁着还有一部分老地坑院在,
赶紧去体会一下这个中国最神奇的“民宿”吧!
品一品这首韵味深藏的“古诗”,
沾染一点天人合一的生活情怀。
一个有着地坑院情怀的人,生活最终绝不会亏待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详解!中国最神奇的村庄
【AT】见树不见屋,闻声不见人一一中国最神奇的千年地下古村
这里可能是中国最神奇的村庄!
探秘中国最神秘村庄——它就在那里,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
中国最神奇的村庄!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河南大山里的神秘村庄,120元造10个房,游客感叹:太神奇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