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疑案

引言: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从后周手上接过的是一个五代残局。对内来说,在军队上,他要解决禁军和藩镇不听中央的问题,在继承人上,他要化解主少国疑的危险,前文已对“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两案进行分析。对外来说,在北方,后周的世仇北汉与之敌对,契丹则因周世宗夺回瀛鄚二州而与北宋添了一笔新帐。在南方,九国之中,六国尚在。更别提西北的党项回鹘,西南的大理交趾。匡胤弈此残局,乃有“卧榻之侧,皆他人家也”之叹。如何落子破局?遂有南北先后之议。此政略之得失牵涉两宋国势之盛衰,遂又惹后世纷说。本文拟就破此谜案。

先南后北:卧榻之侧,他人依旧酣睡

一王朴《平边策》及后周时期的“先南后北”

史家在论北宋初年的统一战略时,通常会追溯到周世宗时期,王朴提出的“平边策”,并视赵匡胤为周世宗“先南后北”政策的继承人。或叹周世宗早逝没能完成“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1王朴《平边策》的内容: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

我们边看图1边分析,文中的吴是指南唐,江北是指长江以北,桂广指南汉,此时楚已经被南唐灭了,其地大部分归南唐,小部分归新成立的武平军政权。岷蜀指南平(荆南)和后蜀。幽州为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并州指北汉。吴越此时向后周称臣,没有计算在内。

图1-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这段文字提供的“先南后北”思路是:先南唐,再南方,最后是北汉。对于幽云地区,只说“望风而至”,至于契丹的威胁压根就没提。

2周世宗是否按照王朴所献的“先南后北”策略用兵:

《平边策》是955年4月呈给周世宗的,因而,我们考察后周该年4月以后的军事行动。该年4月出兵西征后蜀,956年第一次亲征南唐,957年第二次亲征南唐,958年第三次亲征南唐,得江北十四州,959年北伐燕云,得瀛鄚二州。从实践上看,周世宗并没有完全按照王朴所献的“先南后北”思路用兵,而是在获得江北十四州后北伐幽云。那么,是契丹打乱了周世宗获得江北十四州后继续攻读南唐的计划吗?我们查阅史料发现此时契丹并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既然如此,如果周世宗不死,会继续北伐幽云收复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疆域吗?这需要考察契丹方面对幽云地区的态度。此时契丹,辽穆宗在位(951-969),自954年契丹和北汉联军在高平之战战败后,辽穆宗对后周的军事行动不甚积极,尽管周世宗三征南唐期间南唐几次求援。但得知瀛鄚二州失手后,即刻亲临幽州,整军备战。关于契丹对幽州的重视程度,详见李谷城《辽代南京留守研究》。综括学者的研究,本人认为,即使周世宗不死,在北汉问题没有解决前,收复幽云的可能性不大。

图2-北宋版的“先南后北”

二北宋版的“先南后北”战略:

如图2,北宋版的先南后北战略是宋太祖和文臣武将商议后共同确定的。其思路是:先取后蜀,然而荆南、南汉、南唐。然后是北汉。没有提幽云十六州。这一战略的实施情况,如下图3:

图3-宋太祖太宗时期统一示意图

从实施过程上看,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派兵,而是先下荆南、湖南,然后是后蜀。拿下后蜀,赵匡胤并没有继续攻打南汉,而是出征北汉。公元969年,北汉国主刘钧死,养子刘继恩即位,契丹方面,辽穆宗被杀,景宗立,赵匡胤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亲自出征。无功而返后才继续征服南汉、南唐。975年灭南唐前,南唐派使者徐铉来开封游说,赵匡胤对他说了一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但他于次年谜一样的去世,统一的事业只好由他弟弟来完成。

从赵匡胤所定的“先南后北”策略以及实践来看,这个策略是成功的。但是这个策略本身是否正确是有疑问的。学者的疑问焦点通常指向“幽云地区”并没有包含在“先南后北”战略之内。

图4-隋唐宋运河图

北宋版的“先南后北”战略的得失:

1从地理及政权核心区角度看“先南后北”战略

自隋炀帝开拓大运河以来,南方的经济物资与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联系日益紧密,其重要性谓之生命线并不为过。自隋唐至五代,帝国的都城自西向东由长安转移到开封,实是因洛阳至长安段运河淤积之故。定都开封的五代政权之所以短命,也与十国割裂,运河不能发挥其效力有很大关系。就开封的地理而言,无险可守,遂以禁军屯京师,这些禁军的生活物资也赖运河提供。宋初统一南方,重新打通运河各段,为物质转移到中央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

2就中央与地方藩镇关系看“先南后北”战略

自安史之乱以来,地方藩镇节度使兼有地方军权民权,这无疑削弱了中央调动资源的力量,此一状况一直到宋太宗初年才解决。中央获得资源的规模直接影响战争动员兵力和物资的大小,因而,在内部问题没解决之前,与辽进行决战,胜算不大。

3就时代思潮看“先南后北”战略

自晚唐以来,军阀割据,大小仗无数,社会纲纪混乱。宋初有一股强烈的弭兵论,百姓也期盼太平,厌恶武人当政,以故宋平定南方,遭遇的抵抗不大。但超过了百姓容忍的态度,则会引发新的动乱。因而,“先南后北”这个适可而止的战略,正和人心。

4就抑制武人的措施看“先南后北”战略

从统一的角度看,需要用武人,但从时代思潮看,从宋太祖忧心的腹心之患看,他又必须防着武人。我们在看先南后北”战略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和太祖太宗时期抑制武人名将的措施结合起来。这种吊着镣铐跳舞的使用将领,必然导致战场上的胜利有限。相关研究,可看何冠环《北宋武将研究》。

5就宋太祖君臣的个人素质看“先南后北”战略

今天学者在评价这个问题时,经常犯一个绝对理性的错误,即假定宋太祖君臣是全知全能,能否完全知悉契丹的情况。就当时而言,即使情报系统再发达,宋太祖君臣对辽的了解也相对有限。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做出不包含幽云地区的战略是可以理解的。另一个错误是高估了宋太祖君臣的素养。唐宋之际,是中古门阀士族消失的阶段。五代君主多出自底层,不学无术或经史修养有限,宋太祖也不例外,而五代时期的臣子,多以吏道擅长,长于政务,逊于远略。被封为最高谋臣的赵普,也是此辈,何况他人。就他们的素质来说,能制定出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已属不易。相关研究可看王夫之《宋论》、张其凡《论赵普》。

综上,我认为宋初制定的先南后北战略是切合当时实际的。

四北宋版的“先南后北”战略的后遗症:

宋初的“先南后北”战略实际上是一个小帝国的战略,切合实际,但不合理想。恢复汉唐旧疆的失败不仅仅是幽云十六州一端。就此大帝国的理想而言,其后遗症如下:

1在东北方面,宋太宗时期两次北伐燕云失败,至真宗澶渊之盟而划定,至徽宗谋复燕云而成功,但旋即靖康之耻。

2在西北方面,太祖以怀柔政策处理党项族,至仁宗时,西夏立国,自神宗以后,一直与西夏打仗。而西夏经略回鹘、灭归义军政权,阻碍了北宋向西域的经略。

3在西南方面,宋太祖灭蜀之后,有”宋挥玉斧“之传说,大渡河以西,不染指。大理国一直伴随两宋。

4在正南方面,交趾脱离中国独立,宋仁宗时侬志高归宋而遭狄青绞杀。神宗熙宁年间恢复交趾的最后一次努力,也以失败结束。

可以说,恢复汉唐旧疆跻身大帝国的愿望,终两宋未尝放弃。然而,无情的现实使得这个小帝国不得不与其他政权并立。宋太祖那句引以为傲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多少有些底气不足。一个梦想做大帝国的王朝,周边睡满了一个又一个邻居,赶又赶不掉,只能擦干眼泪让他们睡。但我们不应苛责宋太祖,他奠定了基础,后人没有更近一步,那是后人的问题。这些儒家士大夫们,非但没有反思宋太祖时期开国规模的小家子气,反而奉之为祖宗之法,殊为可叹。


附录:本文参考论文及进一步阅读书籍(求书私信):

01全汉升:唐宋帝国与运河

02张家驹:赵匡胤

03曾瑞龙:经略幽燕、拓边西北

04张荫麟: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05黄纯艳:熙宁战争与宋越关系

06方震华:北宋中期对外政策的转折

07李华瑞:宋夏关系史

08徐    规:评宋太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

09李华瑞: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10邓小南:祖宗之法

11陈守忠:北宋建国时的周边形势

12孙国栋:唐宋之际门第之消融

【上一篇】烛影斧声-野史中刮来的乌龙余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荣、赵匡胤的统一战争策略,已定先南后北,为何中途转向北伐?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宋太祖为何会暴毙在北征契丹途中
《正说开朝十四帝》:宋太祖赵匡胤(2)
历史故事——赵匡胤的统一战争(上)
北宋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