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古时代的思想风暴(上)

德政总路线

在舜的时代,舜、禹、皐陶三人之间曾经有过一场关于继承帝尧德政的讨论。

1. 一个中心:慎己修身

皋陶首先发言:“遵循尧的德政,需要君王决策英明,群臣同心协力辅佐。”

禹听了,说:“应该怎样做呢?”皐陶是如何回应呢?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尚书.皐陶谟》

皐陶认为君王如果能长期坚持慎己修身,使同族之人亲厚有序,同时任用贤明之人担任辅臣,这样就可以由己到人、从小到大、由近及远,逐步有序地推行德政于天下。

各位,还记得尧吗?尧是如何治理天下呢?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穆,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

不是一样的思路吗?皐陶说要继承尧的德政,确实所言不虚。

2. 两个基本点—— 知人与安民

皋陶接着又说:“推行德政在于是否能够知人善任,是否能够安抚民众。”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尚书.皐陶谟》

想要施行德政于天下,关键在于能知人,知人所重在德,知一人有德方可委以重任,这才是真正的知人善任。

推行德政于天下是为了安民。而要施行德政则需要靠有德之人去推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

而能不能安民,是衡量政治是否成功的指标。一切理想政治最后的归依就在于民。

这时,禹有感而发。 禹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尚书.皐陶谟》

君王知人善任才能叫圣明,知人善任是为了安民,安民才能惠民,才能得民拥戴。能做到知人善任和惠民,便离理想政治不远了。

以“德”为本

1. 九德是执政的法宝

皋陶说:“君臣的行为应该具备九德。从办事来检验是否具有九德:

一、宽厚而又威严,二、温和而又坚定,三、忠厚而又干练,四、做事有为而又小心谨慎,五、和顺而又刚毅,六、正直而又温良,七、行事简易而又有操守,八、果断而又讲求实效,九、强直无所屈挠而又合于义行,如果能彰明这九德并时时恪守,那就是“吉”了!”

“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彊而义,章其有常,吉哉。”(《史记.夏本纪》 )

这九德为什么用“什么而什么”的结构呢?

对于执政者而言,做到了宽,就不容易做到栗,做到了柔,就不容易做到立,其他七德也是如此。

皐陶的这种说法体现的是:执其两端。就是说,执政者想问题、做事情应该同时看到相反相对的两端,以免使行为走极端。《论语》中说“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2. 上古的“ 权责”意识

皐陶又说:“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 (《史记.夏本纪》)

“日宣三德”,可以有家(贵族的族居地),是指贵族;

“日敬六德”,可以有国(首领的领地),是指诸侯(部族首领);

“九德咸事”,可以“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明显指的就是天子,天子可以有天下。

这里体现的“权责”意识是一级一级递增的:

执政者地位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因此对于执政者的素质要求就越高——大夫三德,诸侯六德,天子应该具备九德。

因此,作为贵族,没有德,祸害的是“家”;作为诸侯,没有德,祸害的是一“国”;作为天子,没有德,那祸害的就是全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皋陶与皋陶文化
《尚书》注译《皋陶谟》
程翔:读《尚书》,解《论语》
论上古伯益的德政思想 易律夫撰
孔子的德政—统治者以身作则
《尚书》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