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富过十五代”的贝家更强的是历劫不衰的颜氏家族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701篇原创首发文章

上次笔者写了《富过十五代,不存在的!贝聿铭家族真正的人生智慧是什么》,梳理了贝家几乎每一代的变迁史,其中重点写了贝润生和贝聿铭。有人说,你研究这些似乎跟真实生活毫无关系,有什么用啊。

在我看来,人生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跟自己的内心度过的,那么丰富、整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显得很重要,知道多一些,体悟深一些,内心就稳一些。

比如我有一次带孩子去看宝庆路3号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这个上海最大的私人洋房,曾属于与贝润生齐名“上海颜料大王”并与之合伙“谦和靛青行”的周宗良所有。

这位周先生是浙江宁波人。周家曾投资了汉口既济水电公司、信余汽灯号、杭州电气股份、如生罐头食品厂、振丰振记毛纺织整染厂、康元制罐厂;创办了宗泰进出口行、镇东机器厂、恒孚钱庄等;也入股了中兴轮船公司、公和纺织厂、浙江实业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垦业银行等。周先生无疑是民族资本家,上海滩的一代巨富,1957年病逝于香港。

宝庆路3号,主楼旁有个小楼完整地记录了这栋房子的变迁史。一度这个房子是周宗良的外孙上海知名水彩画家徐元章居住的,而他的父亲是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荣誉奖得主,著有《金瓯缺》的徐兴业。其他周家人已经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媒体也鲜有报道。

看到了吗?从某些方面来说,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代表作品才能传世。

如今,这里是交响音乐博物馆,艺术氛围很浓,免费预约就可以参观,每天限量80人。人少的时候去,看着孩子在那个巨大的花园一个人无忧无虑地奔跑着,我会觉得时间停止,过去、现在、未来凝结在一块,然后,心如止水。

我喜欢知道事物的前世今生,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我想我也能影响孩子,我告诉他,历史很重要,我后悔小时候没有多读史书,但现在我拾起来了。不知道他听不听的懂,总之我对他说了。小时候接触过的一切都是种子,条件成熟都会生根发芽。

我认为最好的育儿经是读别人的自传,最好的人生经验是自我去亲证,第二是去读历史。

我曾经失眠了九个月,试过各种方法都没好起来,后来放弃了使用药方或技巧,估计是有一段忘记去计较或者介意失眠这件事,然后收养了一条跟了我五公里的流浪狗,慢慢就好了起来。

入睡有时还是比较困难,于是三四年来我都会在睡前阅读Kindle上的书,基本是三五天就能看完一本。有时候实在睡不着,看书看得眼睛太疼,就会听喜马拉雅FM,听的最多的也是历史。比如,喜欢听复旦大学姜鹏讲的《资治通鉴》。有一天,将睡未睡之时,听到他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王谢家族衰落的时候,颜氏家族还是屹立不倒。我就特别想研究一下颜氏家族。

有时候最可怕的并不是物是人非,而是连“物”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魂飞魄散。一个事物若是有前世今生,无论喜剧悲剧,都会给人触动,都有社会价值。

大家都知道有一本书叫《颜氏家训》,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和学术著作。作者是颜之推,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梁、北齐、周、隋),饱受离乱之苦,看尽人世悲凉,曾写过《观我生赋》,里面充满了悲愤交加和无可奈何之感。颜之推虽然并无赫赫之功,也没有成为达官显贵,但却因为《颜氏家训》一书流芳百世。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艰难的,如何生存和发展,唯有一颗智慧的心,智慧的心都要靠修炼,修炼有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哲学、定力和原则。

这本书真的对颜家子孙有切实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操守和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从唐、宋、元,直到明清,甚至现在都有影响。

据传,颜氏的源头在春秋时期。那个大名鼎鼎的孔子,他的母亲就叫颜征在。《礼记·檀弓篇》记载了她的名字,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则将其称为颜氏女。孔子三岁亡父,颜征在完全承担了抚养和教育孔子的责任。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孤儿寡母反而取得大成就的故事。

孔子贤弟子七十二,其中颜姓子弟就有八人,占比最高,又以颜回最为著名。颜回敏而好学,安贫乐道,“居贫寒、处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同时,他注重行实 , 闻一知十,可谓内敛与外放兼济,深得孔子喜爱,后世称之为“复圣颜子”,与“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并称四贤。后来,理学兴起并被定位为官方显学之后,孟子的地位才逐渐被抬高,其他两人的地位都有所下降,只有颜子的地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

颜回的第二十四代孙叫颜盛(1),是琅琊颜氏的一支。在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和山东沂南县出土的《颜氏谱碑》中都有记载,颜盛这一支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颜氏家族的盛名。

颜盛的孙子叫颜含(3),他的一生似乎都在照顾自己的父母、兄嫂,“首孝悌”部分做到了极致。先是亲自照顾他生病的兄长,足不出户13年。后来等到父母、两个兄长都去世了,还要照顾失明的二嫂樊氏。世人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孝悌里”,颜家子孙在那里住了八十年。到西晋时,他们已成为琅琊望族。

后来颜含随着司马氏举家迁徙到江南,江南颜氏家族也以琅琊颜氏为宗。颜含主张婚姻要素对(家世清白),不可贪图权势之家。当年大司马桓温求与颜含联姻,但颜含不许,并以“婚姻不须贪世位家”告诫子孙。强强联姻这套混世逻辑在他那里是行不通的,有原则如此,又能安然于世,实在令人佩服。

颜含的曾孙叫颜延之(6),字延年,处于南朝刘宋时期,曾当过后将军、后军功曹等。颜延之有个好朋友,叫陶渊明。对,就是那个“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延之也是一股清流,不肯趋炎附势,喜欢喝酒,写文章也是一把好手,与谢灵运并称“颜谢”。他所写的《庭诰》是《颜氏家训》的重要思想来源。他告诫子孙要立德立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慎于交友、谦虚谨慎、宽默恬淡。还规定细节,比如饮酒要节制,对仆役要宽厚,要提前交税,不要奇装异服等等。后世收录他的文章称之为《颜延之集》。

颜之推(11)是颜延之的第五世孙。他写自己“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历经世事变迁,什么样的苦难没有尝过,最后都凝结成了哲学和作品。其作品包括《集灵记》二十卷,《证俗音字》五卷,《训俗文字略》一卷等等。其代表作《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一篇,是他晚年的作品。主要体现了儒佛一体的思想倾向、慈爱孝悌的家庭伦常、仁厚务实的治家之风、谨慎择贤的交友原则、安贫乐道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

在书中,相对那个时代比较超前的观念是:批评了那些宠爱女婿而虐待儿媳的妇人秉性;批评了买卖婚姻,强调婚姻素对;强调生男生女都是天意,不可强求,不能残害女儿;养生的前提是避免祸患,要保全自身的性命,要注意内在心理健康,注重饮食起居的合理适度,要结合药物进行保健,但不能使用当时盛行的道家养生方法;同时,有一点特别可贵,他强调,“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批判了南朝士大夫不知“耕稼之苦”的不良习气,要子孙博学广识、取古通今,甚至可以向从事工商仆役的杰出人士学习,他强调家族人才必须是“德艺周厚”。

颜之推有三个儿子,即颜思鲁、颜敏楚、颜游秦(12)。颜思鲁不仅精于文章辞赋,而且在文学音韵学方面尤为精通,隋朝官至东宫学士、长安王侍读等等。改朝换代后,在唐朝也受到李世民器重。颜敏楚是隋文帝时的内史通事舍人(简单理解就是史官)。颜游秦曾任廉州刺史,在《乐府诗集》里收录有一首《颜有道歌》,歌颂其“性情如老庄,爱民如赤子”,他还撰写了《汉书决疑》十二卷,对他侄子的治学发展产生了很强的影响。总之,颜之推的每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

颜师古(13),颜思鲁的长子,颜之推的长孙。唐代著名的儒学家、经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深受自己父亲和叔叔的学术影响,刊校纠正儒家经典,使得儒家诸经文归为统一,此行有利于儒学发展。他最经典的历史学名著是《汉书注》。颜师古的三个弟弟分别是颜相时、颜勤礼、颜育德(13),都因自身的学识在朝廷为官。

颜昭甫(14),颜勤礼的长子,颜真卿的祖父。任华州刺史,被他伯父颜师古赏识和器重。

颜元孙(15),颜昭甫之子,作《干禄字书》,选楷书1533字,以四声次序排列,每字附正、通、俗三体。在唐朝影响深远,是正字学始祖。

颜杲卿(16),颜元孙之子,《旧唐书》记载他“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安史之乱时,颜杲卿父子镇守常山,安禄山抓到其子颜季名,逼迫他投降,他没有屈服,季明被杀。不久他也被安禄山处死。谥号为“忠杰”。

颜真卿(16),与颜杲卿同辈,颜惟贞(颜昭甫次子)的第六子。少孤,母亲殷氏亲自教导。因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官拜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是继王羲之、王献之之后书法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之一,成就了“颜体”。其《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从颜盛到颜真卿,历经十六代,在乱世里和盛世里都坚韧又有原则有作为地存在着。颜家让人总体感觉就是一股清流,安贫乐道似乎奉为本份,达则兼济,穷则思变。他们似乎天生都拥有着萧疏散淡的情志。那无与伦比的才华要有特别悠远的哲学源头,又要历经时光变迁,代代精耕细作于文史之道。

第十六代颜真卿成了集大成者,并不是说后世不再有杰出人才。还有很多典型例子,比如:颜之推的十世孙颜诩(21),在治家方面有独到之处,“一家百口,男女异序,少长敦睦,子侄二十余人皆服儒业”,也就是说,这第21代传人,把整个家都治理得井井有条、鱼鱼雅雅、和和睦睦,简直就是人间奇景,读书人占比20%以上,是家政管理的奇才。在教育子孙方面,颜之推要求严教,颜诩却强调不要一味指责,而是启发他们自己认识错误,“使之自愧”,在保持自我人格尊严的情况下自觉改正错误。

颜家在唐朝达到鼎盛,明朝又出了泰州学派传人、思想家颜钧(1504—1596)。颜钧世居永新三都中陂村,相传为颜真卿的后裔。家道中落,一度苦闷,二十五岁时,开始接触王阳明的手抄本《传习录》,此后思想大变,自学“致良知”理论。颜钧后来师从泰山学派创始人王艮,并逐渐发展成自己的“大中学”理论,宣传“急救人心”的道德救世思想。

他曾作而在寺庙前贴出一篇《急救心火榜文》,引得一些落榜举子登门求救,听讲者达1500人之多。他认为人应该率性而行,纯任自然,也深深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民。他反对程朱理学,反对压迫和剥削,甚至开始抨击君主专制政体和封建礼制。在那个时代有其先进性。

读其“六急”,对于“急救人心奔驰”一说,心有戚戚焉,现代人不是尚且如此吗。但我不禁想问,“心”这桩大事,急救有用吗?也许是先要急救,再慢慢修养。

急救人心陷牿,生平不知存心善养性,如百工技艺,如火益热,兢自相尚。

急救人心奔驰,老死不知葆真完神,而千层嗜欲,若火始燃,尽力恣好。

急救人有亲长也,而火炉妻子,薄若秋云。

急救人有君臣也,而烈焰刑法,缓民欲恶。

急救人有朋友也,而党同伐异,灭息信义。

急救世有游民也,而诡行荒业,销砾形质。

此外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1635-1704),也算是颜之推后研究教育的又一奇才,他极力批判自汉代以来两千年的重文轻实的教育传统,包括玄学、佛学、道学以及宋明理学,强调“习动”、“实学”、“习行”、“致用”。

所谓习行教学法,“觉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求诸客观的实际事物。

据说,在他开设的讲堂上,安放着琴、竽、弓、矢、筹、管,每日带领学生从事礼、乐、射、书、数的学习,探究兵、农、水、火等实用之学。这个课堂放在现在也是如此丰满、先进。笔者此前了解了一番世博会简史,我们现代教室的新模式是1873年世博会上才得以展示的,此后几十年才得到普及应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发展了不过一百多年。以前虽然不是规模化、统一化,但更灵动、贴合人心。

颜元不仅教育学生“习动”(可以简单理解为体育),而且身体力行。他武艺出众,57岁时还与大侠李子青比武。真是个挺前卫有趣的人。

其实颜姓子孙还有很多故事,笔者早前就写过一篇《颜》,围绕着给上海留下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上海医科大学的近现代人物,颜福庆的颜家三代的故事。

其实颜家家训和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国公共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家族传承中,文化意义最终会大过血缘意义,教育真的是一项传承的大事。

所以,有一点,要在最后特别强调一下,特别值得现代人深思。颜之推当年强调,君子应该坚守正道、修身养性、蓄势待价,而不应该四处奔走,哗众取宠。在《教子》篇中,他还举了一个例子,齐朝某大夫教儿子学鲜卑语祭弹琵琶,以此谋取官职。他就特别看不起这样的行为。后世颜钧也强调“急救人心奔驰”,如出一辙,他们之间相隔一千年!所以,汲汲营营真的不如鱼鱼雅雅。有些东西得到了终归会失去,不是在这一代失去就会在下一代,而有些东西,终会得到,虽然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写道:“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独能免。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故。”乐天安命,即悲观又乐观,即不乐观也不悲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颜氏家训》的由来
家风家训故事【家训之祖】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二十七:江苏南京颜之推——家训之祖 金声玉振
《颜氏家训》培养优秀子孙七大原则
从《颜氏家训》谈家风学风
浅谈《颜氏家训》,从颜氏内部教材到古代家训的楷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