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者 易也


人有九窍, 卦有六爻。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请人画像, 像画好后, 他嫌不够传神, 提笔修正, 指着唇上鼻下之处说:“人中者, 从此而上, 眼、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 口暨二阴皆单窍, 遂成一泰卦也, 故人中穴最吃功夫。”看来赵孟頫, 不仅懂画, 医学易道亦深谙其理。

《易经》有泰卦, 此卦比之于人, 则自人中而上, 眼鼻耳皆两窍, 故上面三个阴爻两画, 自人中而下, 口与前后阴皆单窍, 故下面三个阳爻一画。正是坤上乾下, 天地交泰, 内健外顺, 刚柔相济。

《黄帝内经》以《周易》为理论基础

天地上下, 人居其中, 天气通于鼻, 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 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 口受之, 穴居其中。故人中穴, 不在腰腹之上, 而在鼻唇之间;天地交而万物通, 上下交而志向同, 所以人中穴主治不辨玄黄、阴阳错乱的癫狂、神昏、不语诸症。

天有四时、五行、九曜 (yào) 、三百六十五日;人有四肢、五脏、九窍, 三百六十五节, 此乃天人合一也。人中与《周易》泰卦相吻合, 亦是医易同源、天人合一之佐证。

事实上, 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万有概念宝库”的《周易》, 乃大道之源, 是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胚基, 宇宙观的萌芽, 诸多学科的渊薮。纪晓岚在《四库总目提要》中说它“无所不包, 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 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传统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周易》为理论基础, 不但从中汲取营养, 还成熟而完整地发展为应用易学的代表学科。中医学中的许多基本原理, 诸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九宫八风等, 无不源自《周易》。更有甚者, 说《素问》《难经》其本言天道消长、气运盈缩, 特假借医术、委托岐黄, 以传《周易》之奥秘。




《易·系辞》云:“易之为书也, 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 有地道焉, 有人道焉。”《黄帝内经》则说:“天覆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夫人生于地, 悬命于天, 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易家讲:“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将以顺性命之理。”医家则云:“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疴疾不起, 是谓得道。”《周易》有着丰富而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而中医精妙绝伦的辨证施治无疑最为彻底地体现着客观全面地分析、发展变化地求索等辨证思想。因此, 精于《易》者, 必善于医;娴于医者, 必通于《易》。

不知易, 不足以言知医

唐代医家孙思邈指出:“不知易, 便不足以言知医”, 认为“凡欲为大医”, 诸多医典药理要谙通之外, “周易六壬, 并须精熟, 若能具而学之, 则于医道无所滞阻, 而尽善尽美者矣”。明代医家张介宾, 起初对孙思邈的此番经验之谈, 并不理解, 认为易自是易, 医自是医, 谓:“易之为书, 在开物成务, 知来藏往;而医之为道, 则调元赞化, 起死回生, 其义似殊, 其用似异。”况且, 医有《内经》宝典, 大可不必舍近求远, 浪费时光研习《易经》。直到四十开外, 他才茅塞顿开, 恍然彻悟, 原来“天地之道, 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 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医者, 易也, 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 易也, 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 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所以, 天人一理, 理者阴阳, 医易同源, 源于变化, 医易相通, 理无二致, 医而不知易, 非医也”。

《周易》是中医的源头活水, 其对医理的参证之功, 自不待言, 有时还竟能在具体临床上给予指导。我的恩师高立山为一富人治疗积年腹泻, 十几天针药并用, 效不佳。组织大家讨论病例, 学生们各抒己见, 均无良方。老师总结发言说, 近读《周易》乾卦, 至“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见朱熹解说有云:“天之气, 运转不息, 故搁得地在中间如人弄碗珠, 只运动不住, 故在空中不坠, 少有息则坠矣。”又比如向一有孔的水桶注水, 最初用手指按住小孔, 则水满桶而不出, 放开手指则水尽流散无余, 于是悟到, 那富翁乃是气不能举, 所以下脱而泻, 其治疗原则应升阳举陷而固脱。医有云, “针之不效, 灸之”。用艾灸灸百会穴当效, 遂试之, 只灸三四十壮, 腹泻即止。


药王孙思邈采药图

医者, 易也。“易”有三解:简易、变易、不易。“医”也有此三义:保障人类生生不息之使命宗旨, 始终不易;救命养生之法不宜繁杂难学而求简约平易;天地阴阳、经络气脉变动无常, 别生死, 察幽明, 能得其变化之机者, 才是医道胜境, 《易·系辞》与《黄帝内经》皆云“阴阳不测谓之神”, 此之谓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易医汇通浅探
中医的渊源和对中医学发展的思考(一)
从《周易》到《内经》的阴阳观念流变
易学与中医学在发展中交融并进
宇宙起源:阴阳五行——求是网
《周易》与《黄帝内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