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论语》中的孝敬

 

 

 

 

浅谈《论语》中的孝敬

 

 

 

 

父母安在的时候,我们要时时地体谅他们、孝顺他们、关心他们,也要理解他们的苦心。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父母之爱,不可不报也!  

 

我们都在说,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敬,但是,我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孝吗?中国民间有个说法,叫做“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

 

很多学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做“孝”。那么,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这句话如何理解呢?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你对父母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尊敬,没有你的心在里面,这能叫做孝吗?

 

所以,我们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我们心中更要有对父母的那份深深的尊敬。

 

为什么要对父母要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尊敬呢?那我们先来看看,体会一下父母对孩子的这一生又意味着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

 

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个子已经长高了,成为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

 

大树说,孩子,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

 

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

 

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孩子说,我现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

 

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

 

这孩子说,我现在长大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

 

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棵大树只剩下一个快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

 

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

 

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

 

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其实,我们想一想,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我们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这棵老树一样,是无私的,是全部的,是永远的,是不计回报的,天下有多少父母为孩子耗尽了毕生的心血,那么作为孩子的我们是否理解了他们的这一片苦心呢。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很残酷,但其实儿女的一生不就是从父母身上获得了那么多的机会吗?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

  

我们都知道,人这一生一步步走来,点点滴滴,父母能做的,往往是一些背后的小事。父母从来不会对儿女说嫌烦,父母也从来不在儿女面前表功。

 

有一个美国的小故事很有意思。一个小男孩,从小得了脊髓灰质炎,腿瘸了,这个病还导致他长了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很不好看,所以这孩子从小就备受冷落。小伙伴们都觉得他又瘸又长得不好,就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玩。

 

有一天,他的父亲拿了一把小树苗回来,跟他的多个儿女说,你们一个人拿一棵树苗去种,看谁的树种得最好,我就给他买礼物。

 

这个小男孩跟他的哥哥姐姐一起拿了树苗种下去。这个孩子呢,由于老受冷落,就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他给那棵树苗浇了一两回水以后,心里就有一种很消极的想法。他想,我不管了,还不如让我那棵树早早死了吧,我反正是不受人喜欢的孩子,我再想要礼物,也不会得到它的。他就再也不给那棵树浇水了。

 

可是,后来他却发现,他那棵树就是长得比别人的好。那棵树长得特别快,树叶长得特别鲜亮。这是一棵特别茁壮的小树。

 

父亲不断地对他说,天啊,儿子,你长大会成为一个植物学家的。儿子,你真是天才,你的树怎么这么好呢?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说,大家都看见了,在这些树苗中,只有这个孩子种得最好,我的礼物得买给他。于是父亲给这个小男孩买了一个他特别喜欢的礼物。

 

后来,这孩子不断受到鼓励,他就想,这是天意。有一天半夜,他睡不着觉,心想,书上说植物都是在半夜生长,我夜里去给我的树再浇点水吧。

 

  他跑出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他父亲在那棵树边正一勺一勺浇水呢。他突然明白,他的父亲每天夜里都在悄悄地为他养着这棵小树。这棵小树就是父亲在他心里种下的一个意识,让这个孩子变得自信。

  

看见这一幕以后,这个孩子的生命态度就改变了。后来,他没有成为植物学家,而是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其实,我们想一想,这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这种爱永远不需要走到阳光底下,永远不需要让儿女知道。只是默默地付出,不求任何回报。那么,作为儿女应该如何对待给予我们生命、呵护我们成长的父母呢?

  

  对于孝敬,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

  

入则孝是指在家里要好好孝敬父母,从生活小事中去体贴关心父母。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相传东汉时候,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家中生活很艰苦。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看到儿子不见了,非常着急,提高嗓门,大声呼喊着:“香儿,香儿。”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气喘吁吁地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在干什么呢?这么热的天气,怎么不好好休息呢?爸爸心疼地说。

 

黄香回答道:“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爸爸感动极了,紧紧地搂住黄香,心疼地说道:“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从此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能够早些入睡。

 

黄香扇席暖床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他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街坊邻居人人都竖起大拇指夸奖黄香。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在他长大之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护百姓。于是,他在众人的推荐下做了地方官,后来,他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的故事,也因此千古流传。

 

读了黄香温席暖床的故事,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为爸爸妈妈做过哪些事情呢?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天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没有一点怨言,在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与解答,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哄我们开心,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我们继续前进……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都洒满了爸爸妈妈辛勤的汗水,洒满了爸爸妈妈深情的爱。

 

现今科技发达了,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夏天到了,我们可以在爸爸妈妈下班前准备一杯凉开水,等他们一进家就可以双手递过去;冬天,可以帮爸爸妈妈端一盆温开水帮他们暖暖脚。晚上还可以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揉揉肩以减轻他们的劳累。

 

行孝也不只是学生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的人都应该做的。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出则悌是指在外面与人相处,要顺从兄长,善待长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学会包容。信陵君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公子之一,魏国国君的弟弟。虽然他的权力很大,有门客上千人,但是信陵君却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很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赢。侯赢也知道信陵君的名声,要看看他敬老爱贤是不是真的,所以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他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加恭敬。侯赢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接受了他的邀请,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心甘情愿为他效力,而他的事迹更是赢得了世人对他的尊重。

 

所以,我们除了在家要做父母的好孩子,在校做老师的好学生外,更要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你在座公交车时,看到老弱、妇孺,一定要起来让座。看到老人拄拐杖艰难地上楼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地去搀扶,看到生活艰难的孤寡老人时,我们更要主动去探望。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是能将如此行“孝”之心,从家推广及他人,由他人推广到社会,那么我坚信,你一定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也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我们人类走到今天,也许社会制度在变,但“孝”是为人之本这个理念永远都不会变,还会继续发扬光大。

 

对于孩子,父母往往有着太多的牵挂,比如担心他书读得不好,考不上高中。害怕他迷恋上网络游戏,弄坏眼睛。惦记他在外面吃早饭不卫生,影响健康。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处处皆有。但是,做儿女的问问自己,我们该让父母操这么多心吗?

 

孟武伯曾经跟孔子问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了这样一句话:“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什么叫孝顺?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应该只有一件事,就是儿女得病了,只有这件事可以让他们真正担忧。如果说儿女病了,还能让父母不担忧,这在人之常情上说不过去。儿女都是父母心头肉,不管是儿女四十岁还是五十岁得了病,老爸老妈那也是心如刀绞,老人说还不如让我替你病呢。所以得病不让老人担忧,你是做不到的。

 

孔子的言外之意是说,除了得病这件事我们无法担保,别的事情你就不该让父母担忧,这才是孝敬的孩子。也就是说,你的学习就应该让父母操心吗?做人正直不正直,总要让父母念叨吗?与朋友交往,今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这些事情做得好与不好,都得让父母不断操心吗?这些都不应该让父母担心。

 

  《论语》里面讲的道理非常朴素,记住这一句,就是儿女能让父母牵挂的只是得病这件事而已。这是你躲不开的,但别的事情能不让父母操心,你就已经是孝敬了。

  

我还看到过一个让人很感动的儿女尽孝的小故事。有一帮朋友在一起聊天,有一个人说,我在外面时间这么长,我要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一声。然后,他拨了一遍号码,停了一下挂断,又拨了一遍号码,拿着听筒等着,接着跟他父母说话。

 

他的朋友们很奇怪,问,拨第一遍占线啊?他说没有。朋友问,那为什么要拨两遍呢?

 

这个人淡淡地说,我爸爸妈妈年纪大了,腿脚不好,他们只要听见电话就觉得是我的,每次都是不顾一切往前冲,恨不得扑在电话机上。我妈因为这样就经常被桌子腿绊了。后来我就跟他们说好,我会经常打电话,但前提是你们一定不要跑,我第一次拨通电话就响两三声,然后挂上,你们慢慢走到电话机边等着,过一会儿我一定还会打过来的。

 

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中去关心体贴我们的父母。

 

当然,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免不了会和父母发生矛盾冲突,当你真觉得父母做的不对,自己受了委屈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上述的情况,孔子有这样的建议:“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几”就是轻微、婉转的意思。几谏”,就是你一定要很克制地,很轻微地,能够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劝说。作为儿女,侍奉父母,与父母相处的时候(即使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也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后,即使父母听不进去,还是要对他们心存敬意,不去顶撞他们。你心中可能对这件事继续担忧,但不能生出怨恨,要充分地尊重和包容他们。

  

  实际上我们和父母的矛盾冲突大部分是集中在父母对我们学习的要求上,都是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值过高,而激发了儿女的不满情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而父母因为客观环境的限制,没有这样好的读书机会,他们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能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青春的闪光,圆自己多年来未圆的梦,致使下一代承担两代人的人生压力。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不惜出重金为孩子请来各方面专长的老师,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补习英语、数学等学科,有的还要学音乐、美术等特长,平时的休息时间被挤得满满的。有些同学认为太累,自己没有一点自由了,面对父母的管教,有的同学认为父母成天念紧箍咒式地对自己嘱咐重复的道理或事情,罗嗦到了极点,因为父母不答应自认为合理的要求,就对父母发脾气,更有甚者还有的以逃学、离家出走等极端的方式向父母表示抗议。可你们想过没有,这样做受伤害最深的是谁呢?同学们身上穿的、嘴里吃的、手里用的哪一样东西不凝聚着父母心情的汗水呢?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时,你的爸爸妈妈还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为自己的子女奔波忙碌。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尊重。父母这样严格要求你们,也是为你们好,希望你们能够早日成才。即使你对父母教育你的方式有些不赞同,做儿女的应该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尊重父母,爱护父母,要多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思想,从而尽快地让父母对你放心。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要充分地包容和尊重他们。

  

翻翻《论语》,有那么多关于“孝”的说法,说到最后,我觉得有一句话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记住的,那就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做子女的,对父母的年龄绝对不能不知道。为什么呢?两种心理,一种是因为天增岁月,父母增寿,身体健康,做子女的怎能不高兴呢;但同时又平添一丝忧虑,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点就越近,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就越短了。

 

  我们可以在心里问一句,父母的生日是哪天,他们今年多大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说得很准确。但是,做父母的要是想,我孩子哪天生日,多大了,都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

  

同学们的父母应该都正当壮年,离人生的终点似乎还很遥远。但是,正是他们这一代人,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育我们,还要肩负着拼命赚钱、养家户口的重任,实在是太辛苦,太可敬了。

 

每天,同学们从学校回到家里时,你可曾注意到,爸爸满头乌发中是否又增加了几丝银白?你可曾注意到皱纹已悄悄地爬上了妈妈的额头。

 

不由得想起朱自清先生的那篇不朽的散文《背影》,不由得想起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不由得想起父亲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也许我们的父母身体还都很好,这值得庆贺。但他们为我们做的也已经太多太多,那么,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应该为父母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我觉得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吧。

 

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爱的不必说,爱就需要做。”生活上力求自强自理,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在校期间,不遵守校规校纪,既让父母担惊受怕,还会给父母带来耻辱。整天让父母提心吊胆,不放心的人,又怎么能说是孝呢。

 

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学有所成,长大后才能建功立业。这样,才会使父母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父母的脸上才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宽容豁达,让父母顺心。“唠叨”是父母辈的通病,正是在父辈的唠叨中我们才不断成长,让我们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父母的唠叨吧,因为那也是爱。

 

真诚坦荡,谏父母真心。我们能勇敢地脱离父母的翅膀庇护,克服懦弱行为,自立自强,也应为了“孝心”,耐心劝诫父母。

 

老师们,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健在,是家庭的风光与和谐,也是家庭的兴旺和美满。让我们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把握住和睦共处相依相存的每一天。千万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间惨剧上演,以免留下永久的悔恨。

 

  最后,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丹《论语》感悟1:孝敬之道
孝敬之道
谈到孝,让我汗颜!
论语2.6
梁冬 | 为什么很多看起来挺成功的人,回到家很难跟自己的父母温柔礼貌地相处?
彦滨说《论语》第5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