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册留名的十八女子

 

 

 

史册留名的十八女子

 

  

 

一个女子,仅十八岁,死后却能在史册上留下名字,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后人说她是才女,因为她写了一些哀怨的诗篇。可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十八岁,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她又能写出多么深刻的诗呢?何况她生活在明朝,又能与社会有多深多广的接触呢?但是,她的诗真的就流传下来了,她的名字也留在史册上。她就是冯小青。

 

在今天的扬州,明朝时有一官宦人家,家中有一女孩叫冯小青。冯小青的父亲为广陵太守。生活在太守府里的冯小青,过着锦衣玉食、呼婢唤奴的安逸生活。

 

太守夫人有文化,多才多艺,冯小青自幼生得眉目清丽,被母亲调教得温雅端庄,精通诗文。

 

眼看这样一个可人的女孩出落得越来越美丽聪颖,太守夫人喜不自禁。

 

这样的背景,这样的才貌,这个女孩将来该有怎样美好的前景啊。然而,冯小青十岁那年,太守府来了一个老尼姑。她给冯小青看了相,要收冯小青为弟子。小青的母亲当然不能同意。可老尼姑说,如果这个孩子潜心向佛,也许能活到三十岁。

 

那就是说,不做老尼姑的弟子,不念佛,这如花似玉的女孩连三十岁都活不到了。

 

以当时太守家的情况看,连鬼也不会相信老尼姑的话。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夺得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进军南京时,冯小青的父亲作为建文帝之臣,带兵坚决阻挡。当朱棣得了天下后,冯家自然成了刀下鬼,珠连全族。年方及笄的冯小青当时恰随一个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幸免于难,慌乱之中,随着夫人逃到了杭州。

 

虽然躲过一死,可冯小青在杭州城里举目无亲。再说,十几岁的女孩,家族被灭,那种心灵的苦难如何能承受,以十几岁的年龄又如何能担当那样深的重痛苦啊。她寄居在与她父亲有很浅交往的本家冯员外家里。冯员外还是很善良的,他经营丝绸生意,看到冯小青实在可怜,就收留了她。

 

一个太守千金就此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冯小青的凄苦心境可想而知。

 

冯员外的大公子是个饱读诗书的儒商。冯小青在元宵灯节上与冯公子相遇了。这冯公子一肚子墨水,卖丝绸用不上,元宵灯节上就自己编了很多谜语挂在灯上,不料,聪明绝顶的冯小青猜破了很多灯谜。由怜生爱,冯公子与小青坠入情网。虽然冯公子已经有了妻室,可他爱慕冯小青的才貌,两人一同赏梅,一同集雪,一同烧梅雪茶,一同吟诗。两人才貌相当,情投意合,冯公子再不想总是偷偷摸摸与小青幽会,于是,向冯员外提出要纳冯小青为妾。冯员外也很喜欢冯小青,加上冯公子的原配几年不曾生育,冯员外欣然同意。

 

冯小青以太守千金嫁为人妾,本已经十分委屈,但是冯公子体贴恩爱,也算得到慰籍。他们两个人恩爱有加,可有一个人在暗中已经恨得咬牙切齿。那就是冯公子的原配夫人崔氏。由暗转明,崔氏开始对冯公子严加约束,不许他接近冯小青,继而对冯小青挑三拣四,终于迫使冯小青搬出冯家。

 

冯公子天性儒弱,加上崔家也是富商,与冯家为世交,不便伤了和气,于是,冯小青便搬到西子湖畔的孤山冯家别墅居住。孤单一人,冯公子被严加约束难有机会前来探望,冯小青面对西子湖畔的美景,心中只有凄苦。面对大片梅林,小青每天用诗打发时间,驱除寂寞。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冯公子并没忘记冯小青,但他即便偷跑出来看望小青,也总是被半路截回。哀伤,痛苦,孤单,绝望,冯小青一病不起。病中,她请人画了自己的画像,作诗一首: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先;

 

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那个万木萧条的秋天,冯小青写完了给冯公子的诀别书,沐浴更衣,大哭一场,弃世而去,不满十八岁。冯小青的诗稿结集刊刻行世,书名是《焚余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历史上有哪些婚姻不如意的才女?
【冯小青小传】/ 吕凯
☆ 古代女子的爱情悲歌(十一):卿须怜我我怜卿之冯小青
民间故事:乞丐庵堂要饭,被老尼姑一把拉进房中,尼姑:快脱衣服
话说绝句爱情诗(19)
民间故事:女子谋害丈夫,县令夫人一石三鸟,太守: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