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慈善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弱势群体凸现,需要救援和资助的方面越来越多,慈善事业也就逐渐热了起来。然而,前段时间,由于“诈捐门”、“炫富女”事件的出现,人们对一些慈善现象的看法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致使社会公益事业的公信力受到了一定损伤,同时也让中国的慈善事业变了味。夫人从司法战线的监狱领导岗位上退休之后,继续在一个代管代教犯罪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特殊儿童群体“太阳村”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嘱我写篇文章为慈善正名。余深知微言轻,但又不敢违抗命令,故只好写出来慰藉夫人一度受伤的心灵。

 

窃以为,慈善是出于对人类的热爱,在同情、慈悲和人道主义心理驱动下对人关怀的一种善行和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该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和回报要求的施舍与付出,这种施舍与付出虽有大小、多寡之别,却无高低、贵贱之分。因此,慈善无类,慈善无槛。善小而为,从善如流;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善事做多了,做大了,还可以做成事业;慈善做成了事业,做出了名气,还可以成为慈善家。这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顺理成章,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慈善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秦时期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八章》)意思是说最高的善行就像流水一样,水的善行在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三国时代的刘备《诫子书》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时代的曹丕则说:“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典论·缺名》)极言行善不仅孕育各种美德,也是掌控各种善举的根本。汉代的王充在他的《定贤》一文中还写道:“无善心者,白黑不分,善恶同伦,政治错乱,法度失平。”此话看似有些偏激,小题大作,却从道德治政的高度概括了行善的重要性,道出了善心、善行的本质内涵。南朝·梁·萧纲《唱导文》云:“一善染心,万劫不朽”。意思是说人拥有善心,便可以经受各种磨难。刘昼《慎独》则说:“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里里外外对得起自身。柳宗元则说得更加深刻:“闻善不慕,与聋聩同;见善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嚣喑同。”(《柳宗元集》)意谓对善事无动于衷便与聋子、瞎子、哑巴没有什么两样。宋代的林逋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舍善不为,为之自贼”(《省心录》)。佛家还把富而不慈视为一种“罪”,认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太平经·六罪十治诀》)类似名言,不胜枚举。难怪“积善如积德”成为中国坊间历来的古训。

 

“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对待慈善的态度,域外依然。《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慈善基金会”条目的释义是:“一种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由捐赠人提供财产并由它自己的职员进行管理,以其收入服务于对社会有益的目的。”《大美百科全书》对“慈善事业”条目的释义是:“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它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来提升人类的福祉。”在这种慈善观的指导下,西方同样出了不少大慈善家。20世纪美国钢铁大王、世界首富卡内基不仅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惊世名言,而且毕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曾以公开表示“裸捐”而著称于世。

 

相比之下,我国时下的慈善导向似乎有点变味。

 

首先,从对词语的权威解释方面便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中国现有的《词源》、《辞海》、《现代汉语辞典》中均未收入“慈善家”的词条。前些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虽有相关的“慈善事业”的词条,其释义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关于“慈善事业”的理念,褒贬相差如此之大!看来重新定义“慈善事业”、“慈善家”等词语的内涵,还非常具有必要性。

 

其次,从社会舆论对待慈善现象的态度上也不难看出一些问题。比如,自从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陈光标以中国慈善家的形象从央视和其他媒体的宣传报道中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线,以致后来陈光标被推举为“中国首善”。然而,随着“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在京揭晓,陈光标却有被冠以“高调慈善”、“诈捐之嫌”的指责而无缘这个排行榜,从此对陈光标的“质疑声”便多了起来,说什么陈光标“高调慈善”意在利用公益的名义博取声誉和广告效应,借此取得工程订单和土地,这种做法本来就是一种带有欺骗性质的行为。如此云云。试问,陈光标“高调慈善”博取点“广告效应”,合法取得更多的订单和土地,把事业做得更大,甚至赚取更大的效润,从而去做更多的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这有什么不好?难道做慈善就只能低调,不能高调?这是谁的规定?只能低调慈善又是什么逻辑?若不是后来央视古兵对陈光标作了“面对面”专访加以澄清,陈光标岂不冤哉?

 

再比如,上海周立波和浙江女企业家胡洁结婚后,迷上了做慈善,不仅捐了近4000万礼金给上海慈善基金会,一家人还去偏远山区小学捐助学习用品,这也招来不少质疑,认为是在“装”,或者说“作秀”。对此周立波拍胸脯说,自己并不介意别人的说法:“我捐掉礼金,说我作秀,OK啊,那你也作一次秀让我看看啊!”

 

古书《贾子道术》云:“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说实话,在一个物欲横流、商品膨胀的社会里,善比爱更重要,或者说没有善便没有爱。设想一下,如果人们稍有一点善心,还会有那么多足以致人死命的假药、假酒、苏丹红、瘦肉精吗?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没错,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与友好相处;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存善良,就会始终保持恬然自若的心理状态。因此,善心是太阳,是光明,它能驱散寒冷,横扫阴霾。

 

善良毕竟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善心产生善行,善行开启智慧,智慧成就情操,情操修炼灵魂,灵魂表现思想,思想决定品质,品质培养习惯,使这个社会有了慈善,多了一些友爱,多了一些理解,多了一些施舍和付出,生活中就更加多了一份美好和幸福。

 

  慈善,是一种值得敬重的美德。慈善事业,是一种积德的崇高事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需警惕披着慈善画皮骗取人心的“慈善家”
当年高调行善,累积捐款20亿的中国“首善”陈光标,为何消失了?
陈光标:一位励志的企业家,特殊的慈善方式为何引来诸多争议
落实慈善法关键是抓信息公开
“中国首善”陈光标,曾经捐款超过20亿,如今被拍到在老家种地
中卫市委书记马廷礼在慈善公益基金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