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学”这一提法究竟始于何时

 

从清末以来,汉学中出现了三大显学——甲骨学、敦煌学、红学。所谓“显学”就是一门大的高深的学问。甲骨学研究的内容是夏商盛世的古文古史。敦煌学研究的是大唐盛世的艺术哲学,而红学又是研究什么呢?这一命题我们将做专题讨论。首先要弄清楚“红学”一词的来源以及众人对这一名词的看法。

 

红学的诞生起码可以从1754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算起,其评点即最早的红学。但就“红学”这一名词的出现却晚的多。那么,“红学”这一提法究竟始于何时,这里有四条史料可资参考:

 

其一,依据李放的《八旗画录》转引《绘境轩读画记》的一条小注记载:“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此小注意思是说清代光绪初年,京城里的官僚和文人学士尤其喜欢读《红楼梦》,他们互相自夸为“红学”。据现在所知,“红学”这个词最早就是出处于此。

 

其二,依据均耀《慈竹居零墨》“红学”条记载说:华亭朱子美先生昌鼎。喜读小说。自言生平所见说部有八百余种。而尤以《红楼梦》最为笃嗜。精理名言,所谭(谈)极有心得。时风尚好讲经学,为欺世俗计。或问:“先生现治何经?”先生曰:“吾之经学,系少三曲者。”或不解所谓。先生曰:“无他。无所专攻者,盖红学也。”

 

其三,依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了同一个故事,但文字略有异同,哉云:一日,有友过访,语之曰:“君何不治经?”朱曰:“予亦攻经学,第与世人所治之经不同耳。”友人诧。朱曰:“予之经学,所少于人者,一画三曲也。”友瞠目。朱曰:“红学耳。”盖“經”(按即“经”的繁体)字少“  ”,即为“红”。

 

上述两种记载同说的是一个故事,讲的是清代乾隆以后,“红学”考据之风日盛,许多学者埋头在四书五经的研究之中,但有一个叫朱昌鼎的人不肯趋附这风气,偏爱读小说,而且特别喜欢〈红楼梦〉,并把它研究的非常精熟。一天有人问他现在钻研什么“经学”,他说:“我研究的经学是少一横三曲的。”那人不明白,他便解释说:“'經’字去掉一横三曲不是一个'红’字吗?我所专门研究的是'红学’啊。”

 

我国古代一般人是轻视小说的。在世俗“好讲经学”的情况下,这位先生居然把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和高文典册、把“经学”与“红学”相提并论,应当说他这个认识是颇有见地的。当然在朱昌鼎先生和友人的对话中带有几分玩笑的意味,他所自称的“红学”并不是一种严格的科学命名。然而早年这种议论并不仅限于口头玩笑,却有把“红学”当作一门严肃的学问加以研究,并形诸笔墨的。

 

其四,依据徐兆伟《游戏报馆杂咏》诗及其自注。其诗云:

 

说部荒唐谴睡魔,《黄车掌录》恣搜罗。

 

不谈新学谈红学,谁似蜗庐考索多!

 

诗注则云:

 

都人喜谈《石头记》,谓之红学。新政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戊戌报章述之,以为笑噱。鄙人著《黄车掌录》十卷,于红学颇多创获,惜未遇深于此道者一证之。

 

这是已知最早的一条以红学之称述及自己研究著述的记载。如果说朱昌鼎先生是戏称“红学”以此自慰的话,那么徐兆伟先生则是真正把“红学”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人。

 

“红学”这一名词的产生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从上述的四条史料可以得出,它的出现是许多文人志士对当时“红学”的不满。他们所树立的“红学”并不像传统的经学或理学那样,有一套严格的理论和方法。所谓“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正糊涂。”“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类的谚语也不过是谈谈这本书的思想,谈谈它的艺术,谈谈它的人物而已。所以当时的“红学”多是戏称之词。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汇时王国维把《红楼梦》展开为一个中西文化对话的平台。探讨人的终极关怀,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还有题咏派,小说批评派的出现,才从根本上开始了“红学”的科学研究。

 

关于红学总是那么离奇而不可思议,就单单一个名词就够我们去讲述和梳理。纵观当今世界上文学研究领域,以一书名学的例子并不多见,在文学研究的称谓上除了有个别仿照红学称谓外,大多是依作家命名如外国的莎士比亚研究称为“莎学”,中国鲁迅研究称为“鲁学”等等。对这种状况有许多人感到不可理解,认为这是一种不公正的发展,我国除了一部《红楼梦》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小说了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金瓶梅》……都是一等一的精品小说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门学问呢。其实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是本身研究能不能的问题,对其它的精品小说研究从古自今不泛其人、代不绝书。但最后又怎样呢?当然这里面有其复杂性。我们在下一节专节讨论。在这里我要引用钱钟书先生的一段话来启示我们治学之道,唯在慎思明辨,而不能逐无实之名,动辄以专学自诩。

 

词章中一书而得为“学”,堪比经之有“易学”、“诗学”等或《说文解字》之蔚或“许学”者,惟“选学”与“红学”耳。寥落千哉,俪坐俪立,莫许参焉。“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柳、苏”未闻标立“杜学”“韩学”等名目,考据言“郑学”、义理言 “朱学”之类,乃喂郑玄,朱熹辈著作学说之全,非谓一书也。

 

严格地说,《红楼梦》是一部小说,只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冰山一角,本来只是朱昌鼎先生一句戏言的“红学”竟然约定俗成的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对于热爱《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人来说已经是万分荣幸了,所以我们只有慎思明辨,才不辜负这一美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学”起源于戏称?
新课标语文90秒:《红楼梦》,为何称“红学”?
红楼梦深藏人生哲理
、“红学”一词指的是“考索”
王家惠:关于《红楼梦》这本书
追寻红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