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经》的影响力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孝道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对稳定中国社会,弘扬先进的社会道德风尚,起问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孝”文化之所以在我国深入人心,主要得益于儒家经典《孝经》的传播和影响。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以“孝”为中心,全面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高度重视《孝经》,不仅仅把它当作道德、伦理规范,更把它作为管理社会甚至治理国家的法宝。

 

    唐玄宗亲自为《孝经》作注,南宋时将《孝经》作为儒家的经,成为十三经之一。

 

   《孝经》在古代中国为何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首先,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扩大了《孝经》的社会影响力。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一统中国二千年。《孝经》作为儒家的伦理思想,对儒家核心思想“礼”进一歩阐释,有效地規范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起到稳定社会、规范秩序的作用。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孝经》是孔子所作,但后来经考证,淸代纪昀认为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在秦汉之际才成书。之所以假托孔子所作,足以说明其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从西汉到南北朝,注解《孝经》专家、学人达数百人之多,可见人们对《孝经》的重视和推崇。

 

   《孝经》将“孝”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了“天”的髙度,认为孝是上天定下来的规范,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既然“孝”是天经地义,是天道,是上天的大法大经,人们自然要遵守了,否则,违背了天意。《孝经》认为'孝’是“诸德之本”,在各种社会道德规范中,是基础,是根本,体现了“孝”在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孝经》巧妙地将“孝”与“忠”联系在一起,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和推祟,使地位进一步提升。“孝”,本是一种道德关系,《孝经》利用“礼”所阐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逻辑,巧妙地将“孝”推广到君臣之间的关系,认为“忠”是“孝”的延续,可以说,是一种思维上的创新,这一创新,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自然得到统治者的青睐。历代统治者均看到了“孝”不仅能够维护社会稳定,还有利于统治,因此都提倡“以孝治天下”。也难怪唐玄宗要亲自为之作注了。目前,流行的注本,是唐玄宗注本,皇帝的重视,无疑提升了全社会的重视程度。

 

    同时,《孝经》进一步强化“孝”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认为“孝悌之至”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还进一步将“孝”从道德关系上升到法律关系。认为“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大于不孝”。将“孝”上升到法律高度,利用国家机器,借用法律权威来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和宗法关系。

 

    《孝经》古文本和今文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孔安国注。自唐玄宗注本颁行天下,郑、孔两注皆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思想为什么会被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儒家德治的思想内涵,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儒、法治国思想比较——谈人治与法治,儒家文化
孔子儒家思想的真面目是什么?儒家能解决当代中国的道德问题吗?
中国儒家思想概说
“董家儒学”是社会管理学的鼻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