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气衰,戒之在得
 
 

人到老年,解甲归田,离开岗位,回归家庭,工作压力彻底解除,身心得到完全放松,手上有了大把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悠闲雅致,养花玩鸟,含贻弄孙,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可谓幸福至极。可是人老心重,在养老、治病、子女安置等问题的萦绕下,部分老人心态失衡,便对身后生出诸多恐慌,原先不太在意的金钱便成了老年人最在乎的东西,甚至在乎到贪婪吝啬的地步。有的伸手抓钱引起儿女不满,造成家庭予盾;有的迷恋钱财跌进犯罪深渊,造成终生悔恨;有的贪小便宜导致邻里不和,酿就纠纷怨仇;还有的不缺吃喝却偏偏到垃圾葙里捡吃用,落得个人见人嫌。部分老人沽名钓誉,求名心切,把名声看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厚着脸皮,低三下四,乞求恩赐;有的重病缠身,生命不息,求名不止;还有的道德沦丧,卖身求名,为人不耻;部分老人贪心太重,追逐名利,稍不满足,就怒火中烧,有的加怒于党和政府,怒其给的太少;有的加怨于亲朋好友,怨其关心不够;还有的加恨于单位领导,恨其照顾欠周。如此种种,不一而述。

 

老人的问题牵扯家庭,影响社会,关系大局,妨碍发展,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花甲之年,事业基本都划上了句号,一生的格局亦基本定型,一切都已尘埃落定,因此要御包袱,想得开;放担子,看得清;弃功利,悟得透。

 

一、御包袱。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走走停停,拾拾检检,不知不觉已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路走来,磕磕碰碰,蹒跚而行,苦不堪言,现在有了充分的时间,我们可以稍缓脚步,静心安神,仔细梳理,打扫心灵空间,清除垃圾杂物,让我们胸宽如海,心静如水,身壮如山,生活如蜜。

 

1、抛弃恩怨。生活即丰富多彩,又复杂多变,人与人之间即充满了友谊和真情,也少不了摩擦和纠纷。在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肯定会帮助过穷人,救助过弱者,施爱于老幼,有恩于别人;我们肯定还会得罪过好人,伤害过亲人,漠视过他人,结怨于同事。这所有的恩怨情仇,当断则断,当了则了,不能郁积于胸,缠绕于心,破坏心情,伤害身体,要坚决果断的将其抛弃。

 

2、丢掉烦恼。烦恼伴随人生,有生活穷困的窘境,有事业失败的忧愁,有疾病折磨的痛苦,有被人误解的委屈,有撕心裂肺的长啸,也有一声叹息的无奈。烦恼给人带来无尽的折磨,严重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杀手,但是今天的老人们阅历丰富,经验充足,能想得开,放得下,不会让烦恼再继续危害自已,相信老人们会义无反顾的抛弃它。

 

3、忘记风光。每个老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精彩之笔,有的坐主席台,慷慨激昂的讲过话;有的签字留名,潇洒的大笔一挥过;有的事业有成,豪放的千金一掷过;还有的风光八面,被人前呼后拥过。这些风光都如同过眼烟云,随风飘过,不能天天挂在嘴边上,逢人就唠叨显摆,成为生活阴影和心理负担,好汉不提当年勇,梅花不提前世绣。别再让过时的风光成为累赘,要毫无理由的把它抛弃掉。

 

4、远离恶习。退休生活,时间充足,不能毫无节制的迷恋棋牌麻将,不分昼夜的玩耍;也不能管不住嘴巴暴饮暴食,不管死活的抽烟喝酒;更不能触犯道德底线去吃喝嫖赌,做出为老不尊的事来,遭人耻笑,遗恨终生。要修身养性,健康向上,生活规律,延年益寿。

 

  二、放担子。人老退休,犹如到站下车,该放下的就应舍得放下,尽享天伦之乐,人若驾鹤西去时什么也带不走,都是空手而来,撒手而去。至于践行荫惠后代的传统习俗,儿孙自有儿孙福,放手让他们自己奋斗,得到的才弥为珍贵,无须滑稽地承载方方面面的压力,厚着脸皮不识时务地去索取,去乞求。因此,不应贪婪成瘾算计得失,一切要看得平淡些,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1、不操心。人生一世,最累莫过心累,操了一辈子心的老人应该“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再为国事、家事操劳的吃不下、睡不着,天天心事重重,经常想三虑四,甚至为别人的琐事而大动肝火,闹得鸡飞狗跳,家无宁日,严重到亲人怨,外人嫌的地步,这又是何苦呢?

 

2、少管事。管事多消耗得心血就必然多,人老了,血气既衰,干什么都感到力不从心,到了这个份上,就不要多管事了,俗话说老不管少事,管得多,讨人嫌,也没有半点效果,出力不讨好,反而还惹气生,这又是何苦呢?

 

3、莫生气。人一老,就成为闲人,往往不被社会重视,也容易被人忽略;再者人老了,干得少,但却看得多,经得广,便对干工作的人品头论足,不是横挑鼻子就是竖挑眼,往往是越挑越有气,越品火越大,以至火气攻心,郁结于胸,气出毛病,自讨没脸,还无人理解,这又是何苦呢?

 

  4、靠自已。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为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国内有的已婚双独子女家庭要照料四位以上的老人,“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局面下,你还坚守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吗?你还相信组织上管你终生的承诺吗?求人不如求已,求人难,难于上青天,能自理就不求人,一切都要靠自己,试想靠人施舍的日子能好过吗?

 

  三、弃功利。北宋道学家张紫阳诗曰:“人生虽有百年期,寿夭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遗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更迷痴。”老年人应该用前贤的教诲洗涤心中的郁结,名利不苛求,喜怒不乱发,声色不沉迷,饮食不偏好,心神无邪念。不好的书不读,不急的事不硬撑着去做,长幼尊卑谨守规范,贫困富有安乐随缘,心有定见,就不会患得患失影响健康了。 

1、不计得失。老人起贪念,有他不得已之处。血气已衰,前无生财之路,后有老病之忧,如果儿女还是个下岗一族,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积累慢,用度快,茫茫老境,能不迫出几许贪念?然而正是这几许贪念,害了众多的老人和家庭,象老人骗财,老太讹人,老翁犯罪等事件屡见不鲜,所以有舍有得,得失随缘,不可强求,不可豪取,寡欲少求,平淡生活,平静度日,平安一生足矣!

 

  2、不贪名利。人到晚年,更看重名利的满足,为急切划上功成名就的句号,于是没名者求名若渴,有名者求名执着,名小者欲求大名,名大者企求举世闻名,名不怕多,就怕不名。有了名声,再利用人脉网络,就有了攫取功利的权力,于是也就有了想要的一切。可是名利是个无底洞,是永远填不平的深渊。欲望越高私心越重, 贪而鄙,愚而蠢,身家不顾,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君不见,多少高官不明此理而贪恋权财;君不见,多少新锐为固权柄而残杀同僚;君不见,多少显要贪恋美色而丢乌纱;君不见,多少富翁聚敛钱财而得锁链;君不见,多少小民铤而走险而人头落地。待到大限临头时,已悔之晚矣。

 

  3、不看脸色。有人常常看别人脸色行事,左右逢源没有立场,人云亦云见风使舵,甚至以别人的情绪来管控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人没有骨气,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做人没有主见,生活就会一团糟,所以老人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精采,自己的主见,才会成为人见人爱的儒雅老人。

 

4、不吃老本。老人要把好的家风传给后代,就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不吃老本,再立新功,带头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不懒惰,不投机,不狂言,不妄行,不倚老卖老,不居功自傲,以良好的心态和作风来熏陶家人,将自己的美好品德和优良形象传世后人,达到死而无憾的境界!

 

人老体衰,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求贪得,知足长乐,“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此乃身心健康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会心宽体健,颐养天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养生格言
【作文展台】宁栓酉: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分享老人言(332)
勿把得失看得太重
笑解难经 四十六难
《义利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