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悟《弟子规》之一


《弟子规》是家教,是父母教儿女的,不是教他念的,是父母做出来给儿女看,这是身教不是言教。小孩刚刚出生下来,不会讲话,但是他一出生下来,他眼睛睁开就在那里看,他就在听,他就在学习,所以大人做事什么样子,叫上行下效。中国这个教学,教,要写成篆字你就看到,学是模仿,儿童模仿大人。所以从婴儿出生到三岁,三年一千天,他才学了一千天,这一千天的学习就是他的根,他的根本教育,他的基础教育。如果父母在他面前表演的都是圣贤,那好了,他就有圣贤的根,所以圣人是教出来的。


《弟子规》讲“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对每个细节都很注意,就不会马虎。你看穿个衣服马马虎虎的,都没有扎好,出去就出洋相。人家看这些生活细节常常出状况,真正明理的人就觉得这个人不值得信任,做事不慎重,就从这些细节看出来,那怎么可能把重要的事交给他办?


“善恶皆良缘”,善恶皆是好的缘,“顺逆皆佳境”,顺境、逆境皆是好的境界。所以谁是老师?一切人可以是老师。所谓“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好人是老师;“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面对恶人,我们要反省自己,进一步又提起这一份宽恕包容去帮助他、引导他。所以善恶是老师,顺境跟逆境也是老师。


《弟子规》讲“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我们不要轻易被谣言所利用。


《弟子规》上所说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扪心自问,我希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行为方式来对待我?如果我不希望以这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被对待,那我们就不能够这样去对待别人。你看这一句话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时时、处处、事事都以这一句话为标准,你就发现你的人际关系会有很大的提升,你为人处世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取舍。所以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做到转怒为恕。


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点,“禁于未发”,在他还没有形成不好的态度以前就要把他禁止。而《弟子规》里面禁于未发的句子很多,“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你看有“绝”字、“勿”字的都是禁于未发。像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算不算禁于未发?算,他傲慢心还没长以前,赶快长他的恭敬心。长善其实就是救失,善心起来,坏习惯就不会长出来。现在的孩子对父母脾气很大,那是对父母没恭敬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弟子规讲解(第二集)
给小朋友讲《弟子规》
过犹不及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弟子规智慧·坚持善行,不因别人而动摇
【觅理记】湛若水:随处体认天理(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