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思】死法

【禅思】

死法

天底下的人,出生的方式大致相同,至多是生在不同的家庭中会形成不同的命运而已。相比较“生法”,“死法”却要复杂得多,其丰富形态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最善终的自然是寿比南山,无疾而终。然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难怪在“人瑞”升天时,不少地方是当作“喜事”来办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此福报是可遇而不可求,因为太多人在追求长寿的路途中早已“中途夭折”。

“夭折”的方式形形式式,有患病离世的,有事故罹难的,有战争遇害的,有争斗被杀的,有自杀身亡的,也有乐极生悲的。凡此种种,都表明生命的“无常”是一种常态,人要做好随时离世的准备,正可谓:谁都不知道明天与死亡哪一个会更早到来!

把佛教的“无常”思想放到生命形态之中,常被认为是悲观态度。有人因为恐惧生命的无常,而不想有所作为,以为一切都是“空”,这显然是对“无常”和“空”的曲解。佛教是理性的宗教,真正懂得“无常”的人,总能把悲观转化为乐观。正因为生命的“无常”,谁都无法控制自己寿命,就更应珍惜当下,把今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那么它的意义就会超过其他任何一天,日积月累,生命的光芒就会放射出来,一个无法摆脱“无常”的人就会成为一个不“平常”的人。

臧克家在他的诗作《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或许就在于不同的人的不同死法。有的人死去,只是一个行尸的消失;而有的人死去,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死,是大家共同的结局。幸好,世界上的人都会死去,这是上天给予人类最公平的安排。如果没有死亡,恶势力就不会自行灭失,人类或许还在黑暗之中挣扎。

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终将到来的死亡吧!

600字短文展读

【禅思】学会接受一切结果

【禅思】往人少的地方去

【禅思】 减到极致便是妙

【禅思】爱上自己

【禅思】不辩解脱

【禅思】入流亡所

【禅思】回望湿地

【禅思】不如作中隐

【禅思】身价等于零

【禅思】不忘初心

【禅思】空白不空

【禅思】犒劳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日禅思|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一日禅思|生命不是用来比较,而是用来完成。
妙语禅思--人这一辈子,能带走什么?
漫说《杂阿含》(四十八)~L
【每日禅思】让你恐惧的到底是什么
老笨:生活禅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