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午之年,中日那一场战争的重重谍影
userphoto

2022.05.08 甘肃省

关注
文/占芳

1894年,

中日开展了一场国运对决。

英谍报史家理查德·迪肯曾言:

“谍战为这次战争相当一部分胜利

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个世纪前,

中日两国政治、经济、

军事力量的全面较量。

日本为实现侵略目的,

处心积虑对华进行间谍活动。

日本的谍报活动

是其“大陆政策”的产物。

19世纪中叶前,

日本还是个封建领主割据、

闭关自守的国家,

与中国一样深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1868年明治维新,

日本开始逐步走上向外扩张

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向外扩张以“大陆政策”为基础,

“大陆政策”的核心也就是

用武力向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和扩张。

其体分五步:

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

第三期征服中国东北及蒙古地区;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以及全世界。

为了配合军事行动,

日本开始了对外尤其是对中国的谍报活动。

1871年,

参议江藤新平提出应尽快

派遣间谍到中国搜集各种情报。

1872年,

日本第一次向中国派出间谍。

共派出3名间谍,

他们是池上四郎、武市正干、彭城中平,

都是外务省的官员。

池上一行的任务是调査中国东北地区

的地理、政治、兵备、财政、风俗等情况。

他们三人装成商人,

在1872年夏至1873年4月间

活动于营口、奉天一带。

他们报告中称:

“不数年中国将土崩瓦解,

现今为我国解决朝鲜之最好时机。”

此时期,

日本间谍在华活动基本上还是零星的,

只是随着侵华战争准备活动的加紧。

到甲午战争前夕,

正式在华设立了间谍机关,

开始了大规模、有组织的谍报活动。

1884年,

日军国主义急先锋右翼组织玄洋社

在上海开办东洋学馆,

培养对华的情报人员。

在公开披露的玄洋社活动中,

以荒尾精最为有名。

荒尾精还创办了汉口乐善堂

和日清贸易研究所。

1875年7月21日,

是奉天最热的时候。

大暑时节街上行人稀稀拉拉,

有一个子不高男人分外引人注目。

此人东方面孔身材挺拔目光犀利,

他就是曾根俊虎。

沈阳街头商人一打眼,

就知道这个日本人一定是军人。

作为日本海军间谍,

曾根俊虎不仅精于汉学

且受过绘图专业技术训练。

从1873年至1878年,

他一直在大清国收集情报。

7月21日至23日他在沈阳呆了三天,

绘制《盛京城内外郭》图,

撰写了记录《浑河》《盛京内外之事》,

汇入了他清国漫游志书中。

他考察了牛庄,

对辽河浑河水深行船等详细进行记录。

身为军人,

他当然清楚,

一旦打仗,

这些细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仅仅过了十年,

这里便成为中日两国对决的战场。

1880年11月,

他组织的“兴亚会”,

是打着“共振亚洲”幌子的情报机构。

1886年,

甲午战争前日本在华

最庞大的特务机关汉口乐善堂成立。

创办者陆军中尉荒尾精,

自幼学习中文并深受军国主义熏陶。

他狂地鼓吹,

日本可以凭借从中国掠的物力、

财カ养120万以上的精兵。

1886年春,

荒尾被参谋本部选中

派往中国建立谍报机构。

汉口乐善堂以经营眼药水、

书籍、杂货作为掩护,

然后逐步将触角伸向中国各地,

侦察范围包括人、地形地理、风俗、

运输、兵制、工厂、结社等。

他们的成员挑担到处卖货,

或冒充医生、风水先生四处周游。

乐善堂培养了甲午战争时一批间谍骨干。

甲午战争时期的著名间谍宗方小太郞、

石川伍一、山崎羔三郎等人都出自乐善堂。

战争前另一个重要间谍机构

是日清贸易研究所。

该机构设在上海英租界内,

成立于1890年,

所长也是荒尾精,

日清贸易研究所表面上

是日本民间开的培养贸易人才的机构,

实际上,

这是由陆军参谋本部

出资开办的间谍的学校,

学制三年,

聘请了汉口乐善堂的人为学生讲课,

共招收150名学员。

1893年6月,

这批学生毕业分赴中国各地搜集情报。

“约七八十人⋯⋯

多改作华装及僧服者”。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有72名学生去广岛大本营报到,

著名间谍向野坚一、福原林平、

楠内友次郎等都是这个研究所的毕业生。

甲午战争时期在华的日本间谍作用颇大。

宗方小太郎、根津一、

神尾光臣等算是其中佼佼者。

宗方小太郎是日在华间谍重要人物,

在中国生活40多年。

1884年来华便负责调査河北、

山东、山西、辽东等地情报。

1887年,

宗方小太郎只身人周游东北等地,

他徒步走了8个月,

成为日在华长途徒步第一人。

战争爆发前タ,

他多次侦察北洋舰队的动向,

获悉重要情报因而受到嘉奖。

神尾光臣毕业于日本陆军教导团,

1882年调入参谋本部搞谍报工作,

被派到中国。

1892年,

任日本驻北京公使馆武官,

利用外交官身份搜集清政府的军事情报。

北洋舰队成军于1888年,

是当时是亚洲最大的一支舰队。

20多艘战舰,

两艘最大主力舰均七千三百吨,

为亚洲第一。

清政府建设海军的过程中,

假想敌是正在崛起的日本。

其实,

日本也一样把中国作为假想敌。

1874年时李鸿章说过:

“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

诚为中国永久大患。”

日本在早就制定的征讨清国方略

(《清国征讨方略》)中狂言:

“清国虽是大国,却正在衰败,

他们虽志在再兴⋯⋯

我们要在其幼芽状态下予以击溃。”

这种观点,

将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的国策做了最清晰的表述。

日本也有20多艘军舰,

但1888年后疯狂升级、购买新舰艇。

而清廷在此后六年,

未向海军投一分钱。

日本间谍对旅顺、威海要塞防卫

进行了长期而无孔不入的侦察。

日军对于各地的地理形勢、

驻军情形、防御设施了如指掌,

甚至“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

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1894年日本前是战领朝鲜,

10月下旬,

日军从朝鲜向中国大举进攻,

以山县有朋和大山岩为司令官,

进攻辽东半岛。

进攻的作战计划是

由宗方小太郎等十几名间谍

共同商议制订的。

他们提出,

“先取大连湾附近之大密口,

再进而攻略大和尚山、石门村,

占领金州,以绝旅顺后路。”

10月24日深夜,

最先登陆的也是化妆成农民的六名间谍。

后来,仅有向野坚一一个人生还。

向野坚一被俘时将清军阵图藏在了鞋里,

故意踩进泥水中并趁深夜跳崖逃走。

日本部队根据他的最新情报顺利登陆。

尽管一些间谍被逮捕

但仍有不少间谍漏网并发挥关键作用。

甲午战争在很大程度上

是決定近代中日两国命运的一场战争。

战后的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

大清则更加严重地拖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史家唐德刚说: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真正的转折点。”

喜欢,就给我一个“赞”


· IN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午战争前以商贸外衣为掩护的日本间谍培训机构:日清贸易研究所
日本侵华时的间谍活动
甲午战争第一日谍与天津日租界
日本情报战秘史
甲午海战日本间谍一宗方小太郎
“东谍影”十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情报不设防,日本间谍纷至沓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