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不想知道,你的意识和思维怎么来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想过我们的思维、意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意识、思维?他又从何来?

这篇文章我们一探究竟!

先带个前提,在此先暂且武断的定义以生物发展纵向研究为基准来建立对我们意识、思维的认知、发展历程,而不以之前认识论古典哲学阶段建立的横向以神或者机械论等建立起的精神认知

如果我们把人类或者生物比喻为一个容器,那么人类意识或对应形成的世界图景就是容器内的载物,其来源于两个部分.

一、机体自身的规定效能(或者称为容器本体,视生物演化中容器是随着时间、环境而发生改变)

这个世界图景就是机体自身的遗传效能(容器本体)的展现态

举个例子:蝙蝠种群规定的蝙蝠本体只能接收到以往蝙蝠所规定建构的特定世界图景或者称为人类所说的学说、知识,因为其他生物并没有蝙蝠本体所拥有的独特机体(蝙蝠本体),那么就无法形成蝙蝠种群的那样独有的世界图景.

再比如,你无论如何教一只狗、一只猫,它们也无法拥有像人类一样思考、行为,无论是观念还是世界图景,这就是由生物体本身的机体效能(容器本体)所决定,这也是构成后续生物的独特意识、行为、世界图景等的机体基础,也可以称作是装意识、思维的实际存在的载体,而不同生物的容器大小、形状、颜色是决然不一样的.

二、模仿、学习、总结归纳、逻辑推理(或者称为容器属性、也就是容器的大小、形状、颜色)

一旦演化到这个特定生物特有的容器,那么他的意识、思维或者说精神(容器属性)就固定了下来,可感知和被感知的能力就会凸显,由此规定构成我们的世界图景,而界限就是生物的先天规定性(即生存、繁衍所规定的界限),换句话说,一旦脱离生存、繁衍,我们则会无视或者忽略掉这个外物.

由此,意识、世界图景、思维一脉相承,容器本体决定了容器属性,容器属性决定了其载物的思维、意识等...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容器本体: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机体(容器本体)存在可以理解有五层,每一层都对应着与之相关的细胞、组织或者器官,分别是无意识层、潜意识层、下意识层、上意识层、精密逻辑层(也就是思想意识层):

一、无意识层:

我们人类的感知系统都奠定在细胞膜的跨膜电位和神经系统的生物电传导上,这是我们显意识调动不出来的,这个东西叫无意识.

无论是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都无意识经由细胞膜的跨膜电位和神经系统的生物电传导,并且人类仅有此感知外界的感知通道(并且这还是被扭曲的)

二、潜意识

就是专门调节身体结构内部的运转,比如心脏的跳动、呼吸的频率、胃肠的蠕动,这些是无法拿显意识去支配它的,它是由植物神经系统管理。(就像你的胃不可能根据你的指示开始工作或者不工作,因为这么全身这么多组织、器官,你是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调控的)

这个潜意识就是有机体内在结构的神经整理,叫潜意识,这个东西在你的潜意识里,但是你也调动不了,比如你不能用显意识来调整自己的胃肠蠕动和心脏跳动.

那么这个潜意识是包含佛洛伊德讲幼年时期的性压抑会给人带来严重精神变态的那个潜意识,因为一切生命都是围绕性增殖这个中轴运转的,所以一旦受到性压抑,就会给人带来潜意识的精神变态.

三、下意识

也就是我们的低级神经中枢。

例如脊髓,我们一旦学会了自行车,那么我们就可以边思考问题边骑车而不发生任何问题,这个身体的自动化进行就是由我们的脊髓下意识系统控制,这个部分叫下意识.

(二、三可以理解为本能,这是机体自身的构造决定,而根本无法通过显意识去控制,并且那个发生源同样是疑问)

四、上意识

也就是显意识,也称为动机意识,在这个层面你开始归纳、总结、然后进行某种决策分析,这也就是所谓的智慧,通过直观经验去理解建构自己的认识世界的一种意识流,是通过人类已经被规定好的认知系统去认识万物,是在具体现象层面上所进行的直接归纳和总结(中国传统文化99%基于此).

五、精密逻辑意识

也就是你开始简化眼睛所直观看到的世界然后转换为符号或者思维工具,并把它拿去推导另一个新的世界运行方式

例如人类把万物简化为几何图形,然后用这些简化的图形符号、数字符号,去描述或者表达一个跟我们眼睛全然不同的世界,又或者是通过这些图形文字符号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例如游戏世界、电影世界)

(四、五称为理性,在人类这里表达到极致,以至于总得去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已经不属于我们的自动化过程,而属于一个深度调动智慧的过程,我们必须后天不断的训练和调动,这叫智能储备调动,是一个完全靠人类自己创造完全区别于直观经验思想观念去看待的外部世界.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容器的自带的属性:

这个容器本体所自带的属性则类比于感知、知性、理性,构成这个已经先验规定的容器属性,也就是我们意识、思维等的直接发生源.

我们先看感性是什么?(此处指感应外物的获取感应属性,和可感属性)

就视觉而言,外界给我们输入的只是光量子,但是我们意识(世界图景)却呈现为色彩缤纷的世界;

对听觉而言,外界给我们输入的是振动波,但是我们却听到了各种各样优美的旋律又或是噪音;

对嗅觉而言,外界给我们输入的是某种对我们身体有害或者有益的分子,但我们闻到却是香和丑.

我们是如何把它们整顿为一个形象逼真的表象?

很明显,在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整个感知中枢中,它一定是有一个我们不能调动的整理逻辑系统,也就是按格律、按某种秩序将信息进行差别整顿,这个整顿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感性表象,也就是直观经验所认知的世界万物.

感性逻辑(感知逻辑)

最原始的生物---单细胞就已经有某种感知能力,它在生物实验上表达为动续反应.

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厌氧单细胞,给这个厌氧单细胞的水里滴入一个氧气气泡,那么这个单细胞就会游移,最终远离这个氧气泡,这叫动续反应.

在单细胞阶段,他没有感官、没有神经,仅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它已经能够在识别生存上产生最初级的定向运动,这是有机生命体最原始的感知反应.

接下来是趋性

比如细胞的趋光性,要知道今天所有的生命体的结合以及运动全是来自于太阳能,那么包括整个38亿年的所有生命体都就有一个趋光反应,也就是追随光源而生存的这个反应,这叫生物趋光性,能够根据光源的变化,自己主动的做出反应的过程(而这居然是最早的单细胞必须依靠光能能量以维持自身的稳定存在).

例如飞蛾扑火这个现象,它也表达在眼睛的发生上,也就是眼睛这个复杂的器官,其实就是最原始趋光单细胞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步发展出来的一个感官结构.

接下来是反射

它已经是神经弧出现以后的较高级反应状态,那么所谓反射就是感受器,比如我们的感官获得信息,形成生物电,通过传入神经进入中枢,中枢处理完然后通过传出神经,以生物电的方式传导给效应器.

比如胳膊、腿,把这样一个从感受器到中枢,整理到输出为一个行为效果叫反射弧,它已经形成神经网络系统的智力反应状态.

往后是本能

比如蜜蜂建巢,那个六棱形是占缔造最大空间,而消耗最少材料的一种建筑结构,但是如果让人类来做,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数学计算,但是蜜蜂根本就不需要计算,本能的就可以把这个蜂巢建造成这种最大空间最少材料的结构,这种模块化复杂反应的模式,叫做本能. 本能出现,就意味着知性的出现.

最后是动机

动机行为标志着自主意识渐次萌芽,也就是你已经有设定目标的行为规划,再下来就发展到意识自由或意志自由,在生物三十八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感知能度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一脉传承的过程,根本不可能存在突显的情况.

以上属于生物机体(存在本体)进化到人类这个机体之后,机体已经成为能够被塑形成现代拥有各种能力的可无限塑造本体,这个塑造体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众多属性,是因为进化的趋势所在,而且这部分是任何一个人都拥有并且是一样的.

而后天的这个意识、思维、行为的主导就主要是属性的延伸而获得的。

要知道最原始的简单学习叫“灌化学习

就是对反复发生的无关刺激不予反应,以节约体能这样的一个种学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音叉给蜘蛛做实验,一只爬在蜘蛛网上的蜘蛛,你用音叉发出噪音,蜘蛛最初是十分惊慌的,可是如果你让这个音叉的噪音不断的在这个地方呈现,蜘蛛最终对这个噪音不再做任何的反应,这表明蜘蛛已经通过学习适应了这个环境,这叫灌化学习,这是最低级、最原始的初步学习.

然后是“印随学习”

被若干相关关联的刺激诱发,形成记忆能力渐增,并且对日后行为产生知道作用,这叫印随学习.

“例如一只刚生出来的鸭子,将它与母体脱离,这个小鸭子一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对象假定是一个纸糊的绿盒子,生物学家不断的牵动这个绿盒子,然后小鸭子就总是跟着这个绿盒子运动,最后这只小鸭子居然不认它的母亲,甚至求偶对象都必须在绿盒子里,它才产生兴趣,这叫印随学习”

这就像人类的第一印象的来源,人类通常对一个事物产生的第一次感知建立的印象是非常顽固的,即使这个印象是不对的,是错误的,但你后面要纠正他都变得非常困难,这实际上就是原始印随学习在人类智能上的沉淀.

接下来是“联系学习”

也就是被若干相互关联的刺激诱发,形成预备反应程序,它的最典型表现就是条件反射。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实验,给狗喂食之前敲响一个钟,反复这样的刺激,最终居然只敲钟不喂食,狗的唾液和消化液都会开始进行,这是条件反射,而实际上是联系学习.

再下来是“试错学习”

就是通过行为效果的试验,反复调整自身行为方式,直到达成目的.

比如走迷宫的实验,把一种原始生物蜗牛放在迷宫中,刚开始是不可能走出去的,但是经过大量的训练,蜗牛同样能够走出去.

再下来是“洞察学习”

就是总结归纳,也就是根据既往经验,达成对处理当前陌生事态的能力和方法

比如给动物放一个玻璃板,玻璃板后面放上食物,那么一般的低等动物会不断的冲撞这个玻璃板,稍微高级一点的动物冲撞几次以后,它就明白绕到玻璃板后面去取食,绝不会再在玻璃板上无谓的冲撞,这叫洞察学习.

最后是“推理思维”

也就是概念和一般原则,来应付寓意复杂的具体境遇和问题,到这里,理性开始崭露头角,也就是说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感知能力的逐步递升,还是学习能力的逐步扩展,它都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

因此,人类所谓的感知能力或者人类的智慧,绝不是人类独有的,也绝不是人类突然发生的,而只是一个物演的产物

文章结末:

人类和其他的动物、植物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产物,那么我们的意识思维也肯定是自然演化的某种脉络的延续,而绝非是人类天生所有,由此那些所谓的天赋、灵魂、聪明才智均不是独固之所有,而是经过某种刻意的训练才能实现.

这张图足以证明:

而人类的一切学识都是以其机体为载体,也唯独只有人类这个载体才能承载这些意识、思维.

现在你知道了你的意识、思维从哪里来的了吧!

注释:本体,即指的是抛离任何属性的那个运载体

属性,即指你对任何一种事物形成描述的任何定义以及形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在当下
意识篇:2、意识方式的塑造
感知,思维,伦理的基础属性和集约化——自我意识
刘奎林:潜意识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评弗洛依德潜意识理论
无为,而无不为
问答| 人类意识上传后,本体已经消亡,永生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