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效率 效果 效益
日期:[2008-10-27]
效         率
效率有二个方面的涵义。
其一、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或者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的时间。伯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他可以识别出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日行千里的良马。我们熟悉的“一蹴而就”这也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词。因为在短短的“一蹴”之间,事情就成功了。
其二、达到结果与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所谓高效就是通过对有限的资源的合理使用使结果最大化。谋士们挖空心思希望想出“一举两得”的计策,可以一石二鸟;商人们梦想着“一本万利”的收益,可以财源滚滚;学武的人希望可以贯通“四两拨千斤”的秘籍而笑傲江湖。同时人们也在时刻告诫自己千万不要作类似“杀鸡用牛刀”、“金弹子打鸟”、“肉包子打狗”这样的不划算的买卖。
不管是单位时间的工作量、还是一定资源产生结果的多少,效率都是一个类似分数的计算结果。分母是产生结果的一定条件,而分子是在分母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的,同时也是一个可以精确测量的概念。
追求高效是人类的天性。正是对于效率的追求,才促使人们不断的探索、发现,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与“高效工作”相反的是“磨洋工”,它是低效工作的一种典型状态。人们将其作为对效率追求的一种否定。其实,在有些情况之下“磨洋工”同样反应了人们对效率的一种追求。因为如果通过“不劳而获”、“少干一点”可以获得和别人一样多的成果,那就没有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力或成本,因为那是“不划算”的!
所以,当我们发现某个团队效率低下的时候,最先要检讨的可能不是人的问题,最先要回答的是“是什么?”导致人们对效率“反向”追求。
对于效率的研究,不仅要尽可能的做大分子,增大比值,有时更需要通过如数学研究中如何用一个正数去减去一个负数,得到一个比原来的正数大的结果。
效           果
如果效率是一个可以精确计算和测量的概念,效果相比来说就感性得多。
首先,效果必须是可以被感知的。在江南,当人觉得他的好心没有的到认同的时候,会说“俏媚眼做给瞎子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清楚:在瞎子面前,媚眼是没有效果的。如果一句话、一个举动得不到任何回应,需要检讨的不是瞎子的缺陷,而是说话、做事的人自己,因为他在特定的对象前作了一件本不会有效果的事情。
其次,效果是一种动态的结果,变化中的效果才更容易让人感知。《孔子家书》中说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其原意是指与善人相处,时间久了就被感化。而其字面的简单理解也可作为效果特性的诠释:兰花之香,对于初次闻到的人来说,自然沁人心脾。而久居兰室,太熟悉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所以说,即便是一种好的效果,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不敏感起来,甚至不以为然。
古时一个叫杨朱的人带领弟子寄宿于一个旅店。旅店主人有妾两人,一人美,一人丑。丑陋的受尊宠,而美貌的被冷落。杨朱的弟子们很诧异于是探问其究。店主人说:“漂亮的自以为漂亮,但我并不认为漂亮;丑陋的自感丑陋,但我并不觉得丑陋”。
故事告诉人们:美、丑、好、坏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只在直接相关的人的一念之间。自以为美,不见得有好的效果。所以,效果评价的语话权实际上掌握在与效果有直接关系的人手上,。
另一个故事:养猴的老翁给猴子喂橡子。老翁说:“朝三而暮四”。众猴皆怒,聚而鼓噪。老翁赶紧改口:“朝四而暮三”,众猴雀跃而散。在这里,猴子们一天吃什么以及吃多少没有变化,但是反馈的效果却不同。
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背景下、用不同的说法、通过不同的分配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对特定的资源随意分配、胡乱使用,也许到头来真的会作成“赔了夫人又折兵”或“热脸贴人冷屁股”的蠢事。
效果是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互动,绝非一厢情愿、自以为是。保持效果的新鲜可能要比创造一种新的效果更难。理想中好的效果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对象、对资源恰当地利用等多元素的优化组合,是需要用智慧去有机组合的结果。
效         益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环境效益… …,效益一词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追求效益的行为是不存在的。追求效益是企业的终极使命。为此,企业需要将效率、效果等一切可以转化为效益的因素充分组织利用,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个人,追求经济的效益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是首要的社会活动目标,在基本效益目标达到后,还需追求精神层面更高层次的效益,这就是人的成长效益。
效益是一种付出之后的回报,同时也是继续进行更大付出的驱动。回报丰厚则“衣带渐宽终不悔”,回报不足时只好“心灰意懒”另谋出路。
效率+效果+效益
将三个概念放在一起,习惯上会认为:高效的机构、高效的工作会带来好的效果、创造好的效益。在这个逻辑链条中,效率似乎是链条的起点,效益是最终的结果。然而,高效率并不必然产生好效果、创造好效益。而对效果的错误设计则必然会降低效率和效益,甚至等于零。
千里马虽然最高效的交通工具,但是当千里马听到了一个“南辕北辙”的错误指令后,效率越高偏离目标就更快更远。对于效果的错误的设计(比如对服务标准、承诺的不当设定),不仅从根本上使效率大打折扣,而且越高的效率就越会虚耗更多的效益,有时还会掩盖效果设计本身的错误,形成错误的市场导向。就如同屠夫为了表示对杀鸡工作的重视而用了牛刀,如果这种低效行为被反复重复、传播,时间久了杀鸡还真的只能用牛刀了。
同时,效率还是一个随着效果不断流动的变量。当一个工作流程的效果变差的时候,与之相关的效率也就随之降低。所以,关注效率要先从关注效果入手,对效率的单纯研究只有在效果的设定不偏离市场的正常需求时才有意义。
追求效益是企业的天命,也是职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离开这一根本目标,企业、职业中的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没有效益的效率追求一定会被当作错误而被放弃。效果、效率的持续需要体力、智力的投入,如果这种投入不能带来更多的效益,那么人类追求效率的天性会掉转头去寻求更轻松、少出力的低效方向。没有效益激励的效率最多是昙花一现,是不会持久的。
所以,提高效率的企图,一定要通过企业及参与的个人可以享受到由此带来的成果(效益)才能成为企业和个人坚定不移的目标。同时,高效状态的保持,必须获得来自效益的不断激励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效率、效果、效益并不如前面说是简单以效率为起点的单线循环,三者相互交织综合作用。其中,效益起着核心的作用,为效果和效率的设计确立基本原则,即是一种驱动,又是对效率和效果有效性的一种最终的验证。效果则围绕着效益目标的可持续增长,从宏观上决定了效率的高低。效率有时像一棵树,在效果和效益的滋养下不断成长;有时像地基,支撑起效果、效益的大厦。
比之于海上的一艘船。效率是帆,效果是舵,效益则是远方若隐若现传说中美丽的小岛。那里有丰美的水草,和无尽的宝藏… …
当然,少不了的还有:船上勤恳专业、执着于梦想的水手。

效益、效果、效率的概念及关系

效果是指单位时间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效益是指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效益与效果和效率是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对于效果而言,有些有效益,有些无效益。只有被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如只有市场需要,能卖出去的产品才是有效果并有效益的;卖不出去的合格产品,只有效果而没有效益。
  效率也与效益是有联系的,但实践中二者并非一致。如企业耗费过大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效率,但如果实际结果使单位产品生产的物质劳动消耗的增量超过了活劳动的减量,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还有如产品生产规模过大,生产量超过市场需要而出现卖不出去的现象,这都是效率提高而效益降低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有效益,必有效率,但个别情况,如石油、农业限产有效益,但无效率。
  所谓经济效益,是以最小代价,创造出最大价值,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它是对管理的经济目标实现程度从数量方面进行评价的依据。如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经济效益=劳动成果(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或劳动总数)
         社会劳动消耗及占用的总量
  这个公式说明,经济效益是以生产的物质技术联系为基础,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结合的状况。如公式的分子是生产目的物质体现,分母是达到生产目的的手段。因此可以说,经济效益的实质是以尽量少的活劳动和物质消耗,生产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所谓社会效益,是指劳动所产生的成果对社会产生的有用的和积极的影响程度和做出的贡献。可用下式表示:
社会效益=对社会贡献(对社会产生有益作用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社会劳动消耗及总用的总量
  这个公式也表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结合状况,但更强调对社会的贡献。社会效益的核心,必须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做出有益贡献。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基础,社会效益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经济效益较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容易计算,而要衡量计算社会效益就较困难。
 管理实践中,坚持两种效益的统一观点,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把长远和眼前、局部和全局的效益统一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之中。影响这个问题的因素很复杂、很多,但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是极其重要的。
2效益的评价
  关于效益的评价,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的标准,一是评价的主体。虽然评价标准不是绝对的,但对于任何一个评价主体来讲,应尽量做到公正、客观,因为它的评价越公正、客观,对组织追求效益的动力就越大。因此,在评价前,应分析各种条件,全面掌握情况,制定出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有了评价标准,就要选择评价主体。以下评价主体可供选择:首长评价,优点是权威性高,能较好掌握全局,其评价对组织影响较大,不足的是难以做到具体、细致,这种评价与首长本身的价值观念、认识水平、能力、见识等有关。群众评价,优点是较为公正、客观,但占用时间太多,且与组织民主机制成熟程度、效益与群众结合的紧密的程度有关。专家评价,优点是细致,技术性强,权威性较高,但容易忽视间接效益,这种评价与专家组成结构及结果的技术处理有关。市场评价,这与市场发育程度有关,市场发育越成熟,评价结果越客观、公正。
讲效率、比效益、求效果、提效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高速公路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效益审计理念在行政事业审计中的运用
珍惜岗位 用心工作
效能和行政效能之我见
授权经济真能达到我们要的效益吗?
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应理清“十大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