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演义》四大谋臣离世遗言都说了啥,让人如此感怀,如此叹息

《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博弈、功成与失败的智慧型经典名著。里面的每一个人物,虽历经千年,但是依旧栩栩如生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魏蜀吴三位霸主,他们有梦想,可以开基立业;他们有雄心,可以广纳贤才。

而这些贤才各个谋略超人,身手不凡,为三位霸主开基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他们要不英年早逝,要不壮志未酬,特别是陈宫、郭嘉、周瑜、诸葛亮,他们在生命的尽头,留下了各自不同的遗言,让人读后,心痛泪催。

一、陈宫

陈宫在三国里,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是他的谋略不在郭嘉、荀彧、荀攸之下,只是错投了吕布,致使大才难展。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陈宫,就不会有后来的曹魏,就不会有曹操的雄霸天下。因为曹操刺杀董卓未果,被董卓画影图形追拿,幸遇陈宫相救,才得以脱险,后因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使得陈宫看透了曹操的奸诈,故弃之而去。

后来曹操击败吕布,也俘虏了陈宫,为了能留下陈宫辅佐自己,也是有意报救命之恩,曹操多次劝降,但是都遭到了陈宫的断然拒绝,可是曹操依旧难以下令斩杀陈宫,只能以家小的安危来打动陈宫,《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

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

曹操听完后,无奈的摇头叹息,只能杀了陈宫,善待了他的家人。

陈宫的最后遗言,显现出他宁折不弯、绝不回头的性格。看透了曹操,既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宁死不屈。同时也有一种期待,希望曹操能善待天下苍生,不要印证曹操所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的性格、陈宫的期待,怎不叫人泪奔!!

二、郭嘉

郭嘉在《三国演义》里的戏份同样并不多,但是他的《十胜十负论》,为曹操平定袁绍起到了坚定信念的作用。

他擅长奇谋,对于人心的把握,绝不在诸葛亮之下。后来袁绍战败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为了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郭嘉病故前,给曹操留书一封,也就是临终遗言,曰:

“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郭嘉的遗计(遗言),可兵不血刃平定辽东,曹操深信不疑,果不出郭嘉所料,最终公孙康斩杀了二袁,并归顺了曹操。

郭嘉这种临死忧国的谋士,却英年早逝,怎么不让人泪眼朦胧。

三、周瑜

周瑜东吴的第一任大都督。孙策逝后,为报知遇之恩,他忠心辅佐孙权,在后汉三国初期,江东一隅,也是其他诸侯不可小觑的。

当曹操大军逼近赤壁时,东吴一片乞降之声,但是在周瑜、鲁肃的力排众议之下,联合刘备、诸葛亮一举击败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全胜。

而后,为了争夺荆襄九郡的管辖权,他与诸葛亮斗智斗勇,最终被诸葛亮三气而死,时年36岁,《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周瑜至信吴主孙权,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

话刚说完,便昏厥过去,良久,才徐徐醒来,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罗贯中先生有诗叹曰: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

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这首诗总结了周瑜的一生。而他在箭伤迸发,痛苦难耐之际,依旧想到的是国家安危,并留遗言为国家推荐了栋梁之才,以安军心,以保江东。

“既生瑜,何生亮”,让周瑜绝望透顶,自认识孔明第一天,被诸葛亮智激后,孙刘联盟开始,就有心谋害之,以保江东以后无患。

怎奈三番五次加害孔明不成,反被孔明三气而死,可悲自己一生文韬武略,未得施展,这种恨、这种怨、这种苍天的不公,使他不服又绝望无奈而亡。

周瑜最大的痛就是,每想一计,诸葛亮都会先走一步,而自己又制不了他,带着这种无奈的痛离世,怎不叫人泪奔。

四、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灵魂人物,也就是书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阴阳知八卦,文可安邦,武可定国,对天下大势,各国文臣武将都了如指掌,其人之智近乎于妖。

然而在晚年,却遇到了曹魏的大都督司马懿。一位与其不分伯仲的对手,虽然诸葛亮比司马懿棋高一筹,但是却造成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并于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军营。

以诸葛亮的智慧,他知道后主是一位昏庸无能之君,可为报先帝三顾之恩,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在他临终前,他把后事安排的有条不紊。

《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十回,诸葛亮逝前给刘禅上表,劝谏皇帝。

曰:“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告知刘禅要勤政,重视人才,远离奸邪,这样可保国家长治久安。

并告知皇帝,自己的家资,“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也就是说,我的家资足够家人用度,国家无需在拨款项。

丞相是国家的二把手,为了国家稳定过度,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

诸葛亮之所以被称为千古贤相,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如一颗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点亮国家。他的逝去令人悲痛、泪涌。故有杜工部赞曰:

长星昨夜坠前营,报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结语

《三国演义》里的这四大谋臣,各个忠义,各个谋略非凡,他们为国家的统一、百姓的乐业耗费了心机和生命,非常值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的忠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三国谋士排名
郭嘉的十胜论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比较分析
若郭嘉不死,便无三国吗?三大理由证明这话是真的!
三国十大谋士究竟该如何排名?-车逻辑的逻辑的回答
你凭什么谈价值投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