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你不知道的袁林隐秘(下)

上期说到有关袁林的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一些疑问,还给大家提了几个问题。帖子发出以后,好多朋友都埋怨我:这个你还来个下回分解?我只好呵呵笑笑,耸耸肩,伸出手:没办法,这年头,无名小卒吸个粉,容易吗?加之最近事情多,所以拖到现在才把这期帖子奉上。还望大家谅解。正式开讲之前,先要感谢我的朋友,袁林古玩市场的张建伟先生,他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袁林,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做了很多考证,写了一篇文章《百年袁林与袁世凯》,告诉了我们很多以前我们所不了解的秘密。受他的这篇文章的启发,我把其中我以前不了解的一些新的内容总结了一下,写成了我的这篇小文。再次感谢张建伟先生前期做出的贡献。

 

现在,书归正传,我给大家讲讲这些你不知道的,我也是才知道的袁林隐秘。

 

第一个隐秘:191666日,袁世凯因病去世。老袁去世后,他的家人和幕僚,为他选择的墓址,并不是现在的位置。那么,是选在哪里?为什么又放弃那个墓址,而选在现在的地方了呢?

 

袁世凯的幕僚,最初为他选择的墓址,是在风水极佳的安阳西北寿安山一带,就是现在的安阳县洪河屯和安丰乡交界的一片丘陵低山上。这里,古称野马岗,明代后称为寿安山。从南北朝开始,这里就埋葬着很多皇室贵胄,明代安阳的几位赵王陵墓也在这里。这处山丘地势较高,北面是漳河,南面有洹河流过。站在这里的高岭上,向北可以看到漳河以北的地方,向南,可以俯瞰安阳,在中国的传统风水堪舆学上,这里是风水极佳的龙脉。但是,和现在的墓址相比,因为交通稍微不便,路途相对遥远,在当时全国上下一片声讨袁世凯复辟的反对声中,袁家最后还是选择了现在的墓址。现在的地方,也是一处风水很好的寿穴所在。这边南临洹水,东北有韩陵山,西北有寿安山,两山一河遥相呼应,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而且这里紧邻当时的铁路交通动脉京汉铁路,运送物资人员极为方便。袁世凯家人所居住的洹上村,距离这样也很近,墓址选在这里,便于袁世凯的家人和朋友幕僚前来祭拜扫墓。


 袁林初建时期的全景图?

第二个隐秘:既然袁家把墓址选择在这里,那就要在这里开工建设陵墓了,这就涉及到征地拆迁。一说到拆迁,大家都会想起暴力强拆。这个,在民国初期的袁林建设中,应该是不存在的,那时的老百姓,还是很淳朴,政府还是很体恤民情的。更何况,是那时中国的地位最高的人要埋葬在这里,当地的老百姓还是很拥护和引以为豪的。那么,当时袁林所占的土地,属于哪个村庄呢?这个村现在在哪里?

 

袁林当时所占的土地,是一个名叫小(有的称作小新庄)的自然村,这个村子很小,只有20多户人家。为了建袁林,这个村的20多户人家全部搬迁,就近迁入和袁林紧邻的太平庄和临府庄两个村。从此,小庄这个地名在安阳的地图上消失了。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是建在无人的地方,然后在这些地方形成由守陵人组成的新的村庄,而袁林却因为建造陵墓而使一个村庄消失,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应该是很少的吧?

 

第三个隐秘:建造袁林的资金来自何方?

 

袁世凯作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当时中国政坛最重要的人物,死后,由政府出资建设陵墓,是很正常的,袁世凯得到这样的礼遇,一点也不过分。但是,建造袁林,总计花费银元73万2754元1角9分1厘。合白银约150万两。其中的50万元由北洋政府拨款,其余部分由袁世凯的部下和幕僚一起捐款的。那么,当时都是谁为袁林的建设捐款了呢?让我们看看当时的《袁公林墓工报告》,上面记载:“袁公遗产不丰未忍轻动,而库币奇绌难在请求爰兴,段君祺瑞、王君世珍、段君芝贵、张君镇芳、雷君震春、袁君乃宽、阮君忠枢公统筹议,发起微资萃袍泽卅年之谊,竟山陵一篑之功,群策群力集捐款银币二十五万元。”这其中捐款超过一万大洋的就有:徐世昌(出生在河南,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谋士),段祺瑞(安徽合肥人,三造共和、六次主政民国),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相声演员冯巩是其曾孙),王士珍(北洋三杰之首,袁世凯手下的军政要员),曹汝霖(五四运动学生声讨的人物),张作霖(张学良的爸爸,被老袁提拔上来),段芝贵(安徽合肥人,段祺瑞同宗,祖辈),张镇芳(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他哥的小舅子),袁乃宽(河南正阳人,袁世凯的亲信、管家),倪嗣冲(袁世凯的亲信幕僚,其父是袁世凯的家庭教师)等。这些人,都是袁世凯的部下,铁杆心腹,亲戚,都被袁世凯视为自己人。他们为袁世凯的陵墓建设捐款,也是为老袁做点自己最后的贡献吧。

 

第四个隐秘:袁林是谁负责修建的?为什么是他?

 

袁世凯陵墓的修建,可能是中华民国的,也是中国的第一个政府招标的工程项目。当时的墓地工程由时任河南巡按使的田文烈全权负责督建。于是,田文烈在北京对袁世凯陵墓工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当时投标者17家。中标者为北京兴隆木厂。兴隆木厂的代表,老板马文盛与袁林墓地工程处代表范寿铭各自代表施工方和袁家,双方签字订立合同。范寿铭是清光绪十九年举人,曾任安阳,内黄县知县。 他还是位于今天的老城文峰南路的萧曹庙的安阳古迹保存所的设立者,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的叔父。将袁世凯陵墓建设工程进行公开的招标,可以说,开了将中国帝王将相墓穴建造进行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先例。

 

第五个隐秘:从有明确科学考古发掘记录来看,历代帝王将相的陵墓都有墓道,墓室。那么,作为中国第一位总统,还是最后一个皇帝(虽然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的陵墓,是不是也应该有墓道和墓室?它内部的墓道和墓室是什么结构?

 

翻开《袁公林墓工报告》,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据《袁公林墓工报告》记载,袁世凯陵墓内圹为砖圹,外圹为钢筋、水泥、石子套墙。内有两圹室。其建设过程,在北部先建墓室将袁世凯安葬后再建陵墓南边的飨堂及其他设施的。袁世凯墓冢营建初,北洋政府原准备采用钢筋混凝土版筑的方法,先修建穹室,再修隧道、石门、石墙,整个过程大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方能竣工。但是,袁世凯病故后,政局风雨飘摇,所以世凯的家人慑于时局动荡,一致主张死者“入土为安”,这才在原来戡定的墓址上先修了一座砖,然后决定在1916年824日将袁世凯安葬,因为葬期所限,时间紧急,所以改变了原先拟定的构筑方案。在袁世凯发丧之日,来安阳参加袁世凯下葬的袁氏部认为墓室砖质庳薄,不能存之久远,于是,又由徐世昌首议,会同政府大员决定,仍旧在砖的外围加筑了一层钢筋混凝土套墙,并为袁世凯的夫人于氏预留了葬墓穴。从当年留下的照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袁世凯的墓室结构。并且可以发现,袁世凯的陵墓是没有墓道的。就是在砖筑的墓室外,加筑了结实的钢筋混凝土套墙,而后又在外围砌筑台阶,墓上封土保护。于是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袁世凯墓室,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坟丘的内部

 

第六个隐秘:袁世凯墓被盗过吗?前几年下雨,袁林内碑亭前的地面突现大洞,这个洞是不是盗洞?

 

中国古代的墓葬,特别是王公贵族的豪华大墓,基本都被盗过,可以说是十墓九空,而且有的墓葬,在很长时间里是多次被盗,哪朝哪代,只要是政府疏于管理保护或者兵荒马乱的年代,那些盗墓贼,都不会放过这些埋藏着令人艳羡的拿来就可以让他们改变命运的稀世之宝的墓葬。拿不走或者他们认为不值钱的,也会给你砸毁打烂。这些行为都给古人安息的墓葬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那些侥幸没有被盗的大墓,真可以说是麟毛凤角。像我们说的安阳殷墟妇好墓,南昌海昏侯墓,这些没有被盗的大墓,能完好的被考古工作者发现,真的是我们的幸运。那么,袁世凯墓被盗过吗?2013年夏季的一天,在一次暴雨过后,在袁林碑亭前几米的路上,出现一个塌陷了的大洞,雨水顺着洞口倾泻下去。 这个洞是不是通向袁世凯墓的盗洞?抑或是碑亭下有藏宝的地宫?还是袁世凯墓的墓道?一时间,这个大洞的性质引起的很多人的猜测。难道,袁世凯墓在过去曾经被盗,这个洞就在盗洞的上方,因为下雨被雨水浸泡而造成地面坍塌吗?为了平息大家的疑虑,当时的安阳文物工作队在这里,围绕洞口,展开了考古发掘。经过发掘,谜底终于解开了。原来,这个不是什么盗洞,下面也没有什么地宫。大洞所在的地方,在袁林还没有来这里建设以前,是当时的小辛庄的一口水井。说到这里,担心袁世凯墓曾经被盗的人可以长出一口气了,100年来,除了袁林受到一些破坏外,袁墓还真的没有被盗过。 


袁林碑亭,在碑亭前数米的地方,袁林修建以前有一口小辛庄的水井

 

第七个隐秘:袁林附近有无陪葬墓?

 

一般帝王将相死后,他的陵墓旁边都会有以前亲近的大臣,姬妾,护卫陪葬,这样的例子很多,相反,没有陪葬墓的倒是很少。袁世凯的墓中,除了埋葬有他自己的尸骨,还埋葬有袁世凯的正妻于氏。袁世凯病死的时候,他的一妻九妾中,只有资格最老,而且性情敦厚的朝鲜姨太氏吞金自尽、甘心殉节,与袁世凯一起下葬。但是,这个陪葬的四姨太并没有和袁世凯埋在一起。那么,袁世凯的这个四姨太吴氏埋葬在哪里呢?据记载,当时,吴氏被埋葬在袁林正西500米处,因为旧时有“妾不入坟”的规矩,所以即便是吴氏和袁世凯同一天归西,但因为她的身份,也不能与袁世凯葬于一穴,只好埋葬在和袁林碑亭东西相照的正西500米处。1938年,日军在袁林附近建设飞机场,四姨太的坟墓正好在机场范围内。所以又由当时负责袁家事物的袁林办事处雇人将四姨太的棺木迁葬到现在的袁林影壁墙南数米的地方。1968年8月,因为洹河洪水。四姨太的棺木再次显现,后重新填埋。


 

袁林影壁

 

第八个隐秘袁林都经历过那些破坏?民国时期,袁林未被破坏时,袁林的牌坊是什么样子?

 

说到对袁林的破坏,应该是在袁家人离开安阳分散四处时就开始了。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冯玉祥在安阳也做了很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比如把文峰塔,安阳桥等卖给当时的土豪劣绅,以募集款项建设安阳;把很多寺庙收归国有改建学校等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当然了,作为当时安阳最有权势的袁家,自然是不能幸免。于是乎,洹上村的袁宅遗产也被冯玉祥全部充公,改做河南省第二高中校址,袁林也一度为针织厂所占用,占据袁林的针织厂为了方便生产,依据自己的需要对袁林进行一番改造,这无疑是对袁林的一种破坏。其后,一直到解放前夕,安阳战乱频繁,袁林被国民党匪顽占据 ,这期间袁林的景观又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 国民党军队为了阻击我刘邓大军解放安阳,将袁林的大片林木砍伐殆尽,用以构筑工事, 珍奇异宝被盗劫一空。1958年,安阳市人民政府利用袁林设立安阳市博物馆,由安阳市博物馆负责管理袁林的建筑设施。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袁林还是受到了痛恨卖国贼袁世凯的红卫兵的冲击,部分建筑物件被损毁。民国时期,袁林未被破坏时,袁林的牌坊可不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那时袁林的牌坊上,还是有门窗的。



袁林前的牌坊,钢筋水泥质地。牌坊的梁柱上还可以看到文革时期的标语



袁林初建时期的牌坊,还是带有门窗的。 


第九个隐秘:袁林内的石像生等石雕原料来自哪里?

安阳附近多山,出产石头的地方很多,向西林州有太行山,向南有淇县浚县,这里也出产石头。那么民国初年,建设袁林用的石头,应该是就近取材雕刻吧?但是,当时建设袁林所使用的石头,不管是建筑构件,还是石雕,没有一块是使用的产自安阳周边的石料。因为当时建设袁林的时候,袁林墓地工程处和承包建造方订立有合同。合同文字条款虽然不多,但是双方责、权、利却规定的一清二楚。合同规定工程所用物料必须由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南阳等地采购,并且必须由工程处核准之后方能转运。所以,当时的这些石雕原料都是在外地采购,然后经过专用铁路线运到袁林的。

袁林石像生中的石马,底座和石马是由整块青石雕刻


 


袁林石像生的武官,标准的北洋军阀装束

第十个隐秘:袁林的某些建筑是水泥建造的,这个是不是很落后?

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再高大上一些的,就应该是全石的了,比如一些石头建造的美轮美奂,满是石雕的佛塔。在现在的世界,水泥实在是廉价而常见的低端建筑材料。但是,但是,在民国初年,水泥在中国还是刚刚出现的高级建筑材料,还是舶来品,还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进口货,那是它的名字叫“洋灰”。当时中国还不能大规模生产水泥。所以,当时在建设袁林时,建筑上使用水泥,也是很多人前所未闻的,是代表了当时中国的最高建筑水平的。袁林的建设,是真正的中西合璧,洋为中用。


袁林神道中间的粗石桥,也是水泥建造的。 


再来几张袁林初建时期和今天的景观对比图吧。 


袁林初建时期的碑亭


今天的碑亭


袁林飨堂旧貌


今天的袁林飨堂


旧时的陵墓区是有卫兵看守的


今天的陵墓区


今天的景仁堂



景仁堂旧貌,变化不大,现在多了很多植物景观



旧时的堂院大门



今天的堂院大门



石桥,牌坊旧影



今天的石桥,牌坊



袁林初建时,从神道中间的粗石桥向北望去



今天,从粗石桥向南看


(本文图片均来自张建伟先生《百年袁林与袁世凯》,本人在此再次对张建伟先生表示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阳袁林
毛主席在安阳的时候,还看来袁世凯陵墓
袁世凯墓地取名“袁陵”,遭众人反对,徐世昌改一字完美解决
民国时期河南安阳袁世凯墓旧影,如帝王陵
汪重阳云游记(23):中西合璧话袁林
行走中原(三):钱眼和铜臭中的少林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