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鉴赏》书法微言——帖学与碑学(八)

帖学与碑学

冯贤波/文

“碑”与“帖”是两大书法形式体系。

一、帖学。

帖学是崇尚法帖的书法流派的名称。也指研究、考订历代法帖的源流、优劣、拓本的先后、好坏以及书法墨迹的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学问。

书法史上的“帖”有两大系统,即历代法书墨迹和法书刻帖。

(一)法书墨迹,是指历代书法家书写在纸、帛、绢等柔软性的载体物质上,可以作为后人学习书法的临摹范本和欣赏的书法名品墨迹。

1、真迹。如:颜真卿《祭侄文稿》、孙过庭《书谱》、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等。

2、唐“摹本”、“临本”。如:王羲之《兰亭序》、《丧乱帖》、《姨母帖》等真迹都已不传,现在只能见到出自唐人“摹本”和“临本”,也把它当作最珍贵的书法作品来看待,也是著名的法书墨迹。如:《兰亭序》就有冯承素的摹本,褚遂良、虞世南的临本。

3、真伪有争议的墨迹。如: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等。虽真伪问题有争议,但书法艺术价值高,后世极为珍视。作为书法学习者,只要是具有高水准艺术价值的作品都可以作为取法的对象。

(二)刻帖。唐宋以来将著名的书法作品刻在石板或木板上,通过拓本来传播书法艺术的历代刻帖。古代印刷技术不像今天这样发达,纸张、墨迹等也不容易保存与流传,所以历代刻帖对于古代法帖的流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代刻帖的类型:

1、单刻帖或单帖。单独传刻某一家或某一种法帖。唐碑,类似于刻帖,故可将其归类到帖学范畴。如:《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等。

2、丛刻帖或丛帖。把历代很多法帖按一定的方法编排集中起来刻。如:皇家官方主修传刻的宋代《淳化秘阁法帖》(简称《淳化阁帖》或《阁帖》)、《大观帖》和清代《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简称《三希堂法帖》)。、

3、历代私人收藏家传刻的著名法帖。其中以《博古堂帖》、《群玉堂帖》、《宝晋斋法帖》、《澄清堂法帖》、《真赏斋法帖》、《停云馆法帖》、《戏鸿堂法帖》、《郁冈斋法帖》、《玉烟堂法帖》、《宝贤堂法帖》等最为有名。

二、碑学。

碑学指研究、考订历代碑刻的源流、时代、体制、拓本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学问。

书法史上的“碑”,是历代碑版、摩崖刻石、墓志铭、造像记等石质书法载体的总称。现在把自秦代以来的所有刻在石头上的文字都统称为碑,把学碑的书法流派统称为碑学或碑派书法。

(一)碑,主要包括两大类:

1、纪念碑:《峄山碑》(秦代刻石,也叫《峄山刻石》、《礼器碑》(汉)、《龙藏寺碑》(隋)、《九成宫醴泉铭》(唐)、《神策军碑》(唐)等都是纪念碑。

2、墓碑:《爨宝子碑》(晋)、代房玄龄碑》(唐)、《颜勤礼碑》(唐)等是墓碑。

(二)碣。

碑一般呈长方形。但根据形制的大小和石顶部形状的不同,又有“碑”和“碣”的区别。《后汉书·窦宪传》唐人李贤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也就是说,上顶呈圆弧状的长条碑石,古人称“碣”;而上顶平、正面呈长方形,则称为碑。

《唐律疏议》引《丧葬令》云:“五品以上听立碑,七品以上立碣。”表明了隋唐时代是按官位的高低来规定碑石的形制,大者称碑,小者为碣,但两者的具体尺寸之别没见详细的说明。隋唐以来,通常在碑身主体上加经过雕饰的圆顶碑额,下设赑屃(bixi传说中能负重的龟)碑座。历史上对经过整形的文字刻石比较多的石刻,也称呼为“碑”,也有一些刻石直接称“碣”。比如东汉永寿元年的《孔君墓碣》、柳宗元撰文的《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唐代出土的十个秦国刻石“石鼓”,因文字记载的是秦国国君出猎之事,出土地点在陈仓,其形似鼓,与碣略近,故而有《猎碣》或《陈仓十碣》等称呼。

(三)摩崖刻石。

指刻在天然崖壁上的纪念文字,如:《石门颂》(汉)、《瘱鹤铭》(南北朝)、《纪泰山铭》(唐)等。一般字都较大,如《泰山经石峪》,每字约有50厘米见方。

(四)墓志铭。

指埋在地下、盖在棺材上的刻有死者传记的碑铭石刻,其形制一般呈正方形,少数是长方形或尖首长方形。书法史上以北魏墓志最为著名。

1、三国两晋南北朝禁止一般人在死者墓前立碑,为能让后代辨认墓主人身份,就把刻有墓主生平事迹的碑铭埋入地下墓穴中,所以今天所见的墓志铭主要是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如:《王丹虎墓志》、《元鉴墓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张玄墓志》等。此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墓葬刻石物件,还有墓表、柩铭,通常放置于主墓室的棺柩前面。形制小巧,通常呈圆首长方形,类似两汉碑碣的缩形,文辞通常很简略。

2、千唐志斋:收藏墓志最多的博物馆,位于洛阳新安县城西铁门镇,建于民国时期。也是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内存墓志石刻1400余石,其中唐志近1200件,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还有西晋、北魏、随、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200件。

(五)造像记。

指古代雕刻在佛像石壁周围的文字,一般记述建筑佛像的原由和经过。主要是佛教非常兴盛的南北朝时期作品,其中“龙门二十品”在书法史上最为有名。

三、“民间书法”。

除了碑与帖两大书法流派外,历代书法中还有一些写在竹简、木牍、帛等上的书法墨迹,统称为“简牍、简帛”书。以秦、汉、三国、东晋时期的作品为主,那时候造纸术或没有发明,或还不普及,或专门为了保存一些文献材料故意写在竹简、木牍等相对比纸保存更长久的材料上。

(一)竹简、木牍、帛等书。

(二)魏晋唐残纸,20世纪末在我国西北楼兰古代遗址中出土。

(三)敦煌写经,甘肃敦煌石室藏经洞中发现了晋唐以来大量写经遗书,这些文字材料既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书法史上古人书写的珍贵真迹,很多具有较高的艺术参考价值。

无论是简牍还是写经残卷、楼兰残纸等,一般都是古代无名氏的笔迹,近年来被称呼为“民间书法”以便与历代尊为“法书”的经典作品相分野。简牍、残纸、写经卷子等连同其他出土文物,如:汉代瓦当文字等,一般作为学习书法的参考资料和进一步扩大创造视野的借鉴样式。

历代帖学是中国书法史的主流,从魏晋南北朝到清朝前期,一直是帖学的天下。直到清朝中晚期的嘉靖、道光年间,当时学术界的领袖人物阮元提出了“南北书法派”、“南帖北碑论”等观点,继起者包世臣、康有为大力提倡北魏碑刻书法,自清朝晚期以后,书法界崇尚碑刻的风气盛行,一直影响到近现代的书法创作和学习。碑与帖各有优劣,正确的态度是吸取各家各派之长,克服缺点,为己所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针度人 | 游寿先生论书法教学
论宋高宗书法与传统帖学的源流关系
从敦煌遗书看王羲之对敦煌书法的影响
平复帖是法书之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
北宋刻帖对帖学与后世书法的影响
碑拓·墓志·刻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