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反相机画幅的重要性与解析


▲从上图可以看到七种片幅在尺寸上的差异(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篇我原本只打算用基本的图文来解释“光圈、快门”这两项,最直接影响进光量的曝光参数,但要动笔时我才发现这个数码相机当道的时代,必须先了解“感光元件”的大小差异,接着再进入正题会比较合适,因为在同焦距、对焦距离、光圈的情况下,全片幅感光元件与1/2.3吋感光元件所拍出来的照片,在细节、立体感以及纯净度上可是有天壤之别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摄影玩家总会说“摄影是钱坑”,因为你对照片的品质会越来越要求,最后不是让相机升级到全片幅就是购入更高阶的镜头群。

1.“全片幅”以目前来说全片幅已渐渐迈向了普及之路,Canon 6D、Nikon D610、Sony A7都是平价全幅的代表机种,拥有高清且低噪声的优势,可同光圈下可获得的景深也较浅,且具备较宽广的动态范围。


2.“APS-C片幅”APS-C片幅对各位来说想必不陌生,长与宽的尺寸比全片幅小了1.5倍左右(Canon为1.6倍),所以不论是接上全幅镜头或是数位专用镜头,镜身上所标示的实体焦距都必须再乘上1.5倍,才会得到所谓的“等效焦距”;近期颇夯的Canon 70D、Nikon D7100Fujifilm X-E2。

3.“4/3片幅”这应该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片幅,后期因为取消反光镜、五菱镜而造就了M4/3接环,让4/3片幅重获新生,特色就是影像的长宽比为4:3,虽然Sensor尺寸还是略小于APS-C,但大小适中的镜头群加上2倍等效焦距的优势,反倒成为一些“打鸟”人士的首选,目前以PanasonicOlympus两大相机厂为主,前阵子推出的GX7与E-M1便是近期的代表作。

4.“1吋”一吋感光元件可说是这两年最耀眼的新星!这都得归功于Sony RX100的出现,虽然Nikon 1硬是比Sony早一年推出,但Nikon 1的优势仅存在于Nikon DSLR用户身上,以致于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反倒是RX100打破了一般人对随身型数码相机的看法,让体积与画质取得了最佳平衡,近期的RX10更是惊人之作,一吋CMOS外加24-200mm f/2.8的镜头规格,让人刮目相看。

5.“1/1.7吋”在一吋感光元件未出现之前,1/1.7吋可一直是高阶DC最常见的规格,例如:Canon S120Nikon P330、Panasonic LX7...等等;相较于1/2.3吋感光元件在景深方面的差异或许不是很明显,不过在画质与高ISO方面的表现还是看得出1/1.7吋感光元件的价值所在,且多数厂商都会把好料放在1/1.7吋感光元件的机种上。

6.“1/2.3吋”一直以来只要搭载这种尺寸的感光元件,都会被视为入门级的消费机,以万元不到的价格就可以拥有,但在智能手机的夹击之下,迫使厂商提升这类型相机的镜头规格,例如:高倍光学变焦、特殊滤镜、更便利的Wi-Fi/NFC传输功能,这两年较具代表性的机型包括Canon SX50 HS、Panasonic FZ200、Sony HX50V、。不过这些都没办法让画质有效改善,1/2.3吋DC目前除了往高倍变焦努力之外,已经很难有什么突破了,或许再过一、两年1/2.3吋感光元件会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Sensor也说不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鏡頭解剖
10 支适合旅行和日常使用的轻便“长焦镜头”推荐
顶级高手秋士论春秋玉:春秋龙纹解体过渡至战国成熟谷纹的几种变异特征
浅说微单和单反的区别(图)
法国DxO实验室 相机排名
索尼 A7 III 获2018年度最佳相机,最佳高端机竟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