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人获“中国诺奖”单项奖金百万美元

未来科学大奖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他们研究用砒霜等治愈急性白血病

张亭栋王振义获得“生命科学奖”

点击加载图片

张亭栋,1932年出生于河北,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点击加载图片

王振义,1924年出生于上海,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张亭栋、王振义凭借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获得“生命科学奖”。

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张亭栋和王振义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决定性的贡献。APL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他们的工作使APL治愈率达到90%。几千年来,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曾被试用于多种不同的疾病,但其疗效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可重复的和公认的结论。

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确ATO可治疗APL。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有显著治疗作用。他们的工作使ATO和ATRA成为全球治疗APL的标准药物,拯救众多患者的生命。

他发现纳米结构的“超级铜”

卢柯摘得“物质科学奖”

点击加载图片

卢柯,生于1965年,河南人,30岁时成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03年被增选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2006年任九三学社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主委,2018年任辽宁省副省长。

“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为卢柯,奖励他开创性的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

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通常材料的强化均通过引入各种缺陷以阻碍位错运动来实现,但材料强度提高的同时会丧失塑性和导电性,这导致长期未能解决的材料强度与塑性(或导电性)的倒置关系。如何克服这个矛盾,成为国际材料领域几十年来的重大难题。卢柯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种新型纳米结构可提高铜金属材料的强度,而不损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在金属材料强化原理上取得重大突破。

卢柯团队还发现了金属的梯度纳米结构及其独特的强化机制,应用在工业界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他的数学理论

影响金融领域

彭实戈摘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点击加载图片

彭实戈,1947年出生于山东,目前担任山东大学教授。

获奖评语称,表彰彭实戈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

据介绍,彭实戈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领域中做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彭实戈和法国数学家Pardoux合作于1990年发表的文章被认为是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BSDE)的奠基性工作。这项工作开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既有深刻的数学理论,又有在数学金融中的重要应用。彭实戈在这个领域一直持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彭实戈发展了非线性数学期望的理论,这与传统的线性数学期望有本质上的不同,对风险的定义和定量有重大应用。

[名词]

未来科学大奖

作为中国第一个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强调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评审体系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未来科学大奖设置“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每个奖项获奖人数不超过5位,每一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单项奖金100万美金。2016年至今,共评选出包括薛其坤、施一公、袁隆平等在内的20位获奖者。

[捐赠人]

●“生命科学奖”:

丁健 李彦宏 沈南鹏 张磊

● “物质科学奖”:

邓锋 吴亚军 吴鹰 徐小平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丁磊 江南春 马化腾 王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中国诺奖”2020未来科学大奖公布!
2020未来科学大奖公布
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山东大学数学家彭实戈获奖
31 岁入行 73 岁拿未来科学大奖,为什么说他的研究能够载入史册?
未来科学大奖
​盘点那些鲜为人知的材料研究方向,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