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秋雨直言:现代文化名人中,好作家只有3个,他们分别是谁?

......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毛笔偶尔涂画的诗文,却有可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文字于人作用太大。人的一生如此短暂,眨眼叶落归尘,再不问世间繁华苍凉,而那些或热烈或寂寞的文字,纵然白纸泛黄也难损其魅力,就像唐诗宋词历经千年,吟来仍口齿生香。

近年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文化无用的言论,不禁心惊。为何会有人觉得文化不实际,对我们的生活没好处?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满足,没有对美的极致追求,只懂吃饱穿暖,人和动物有何区别?我们生活的点滴,都能以文字写成诗;此刻的心情感悟,写给人看也要用到文字。

最初读到余秋雨的文字后,我是比较欣赏的。名气,往往有红有黑,这位生于1946年的当代学者型作家,身上围绕的争议并不算少。他的确还是有水平的,这一点从文字便能看出来。

20岁时,余秋雨自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历过时代风云的人,往往会对现实有更深切的思索,顾城是这样,余秋雨也是这样,但与顾城深陷在自我世界不一样,余秋雨的文字往往联系到更广阔的历史领域,立足大处再去看小处,人的心灵思考自然会更加有深度。

1992年出版的经典之作《文化苦旅》就是历史散文和文学散文兼而有之,而在此书出版7年前,余秋雨已经成为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并在80年代便担任了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

此后出版的《千年之叹》和《行者无疆》更让他收获了无数读者喜爱。余秋雨许多写作素材来源于他的真实游历,这也是为何读者看到他笔下文字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沉浸其中的感觉。不过余秋雨的才华不止于写作,他还是一位戏剧教育家,曾获得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

有人曾评价:中国的散文自朱自清、钱钟书后,就是余秋雨了。

余秋雨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作为名人他一言一行不算完美,受公众或褒或贬的关注评点不稀奇。自古都说文人相轻,其实文人也会欣赏文人的,一个人喜爱的东西,必定会反映其内心真实追求,喜欢余秋雨文字的人不少,那余秋雨喜欢欣赏的文字,又会出自谁的笔下呢?

余秋雨曾说过:“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开设过一门现代文学史课,打破通行的格局,只凭我自己的艺术感觉选择作家,结果认为较好的作家只有鲁迅、沈从文、曹禺三人。

鲁迅先生,国人最熟悉,他笔如刀,字如血,一句一句直击民族的灵魂深处,明清时期的文学和文人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而民国时代,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作家们则立志要将旧文学中的糟粕去除,让无数人的思想走出牢笼得到真正的自由。

1918年5月15日,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了,鲁迅明着写狂人,实则写的是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唤醒民智,是最终目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才会有深度,所以,余秋雨会赞叹鲁迅,并不奇怪,再过千年,鲁迅先生的文字,依然是警世的钟!

而提到沈从文,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其代表作《边城》。笔者早年曾有幸拜读了沈从文的小说集,《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故事干净纯粹,却并没有美好的结局,天保死了,傩送走了,翠翠继续撑着船望着远方。很多人觉得沈从文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现实中的爱情大抵如此。

《阿黑小史》中,阿黑和五明的爱情,也是一样。沈从文的文字其实很像他的人,没有多少锋芒,有的是和湘西山水一样静谧温和的从容之态,他原本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读他的作品无形中就受影响开始追求人性本真之美,在我看来有心灵净化之效。

而说到曹禺,我们几乎会立即想起他的代表作话剧《雷雨》,这部作品发表于1934年,当时曹禺还十分年轻,也就24岁!《雷雨》的艺术价值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入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剧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实在太入木三分。

从周朴园、侍萍,到四凤、鲁大海、周萍,两代人的故事将那个时代的现实矛盾充分揭露出来,让每个读到剧本或欣赏了演出的人心灵都深受震撼。曹禺当年,也是与鲁迅先生等人齐名的,谈到中国戏剧,便不能缺了这位泰斗,不要说余秋雨,我读过曹禺的文字后也十分喜欢那种个性与抒情兼具的风格。

其实余秋雨也不是圣人,他说的话并不能当做圣训聆听,好比他曾说过沈从文是苗族,而实际上沈从文身上仅有四分之一苗族血统,因为他的祖母刘氏是苗族人,而他祖父是真正的汉族,母亲则是土家族,按照传统宗法,沈从文应属汉族才对。

所以,余秋雨说“较好的作家只有鲁迅、沈从文、曹禺”这3位,我们也最好是将这句话用来研究他的文艺术偏好,而非坚定地相信现代的文化名人中真就只有他们三人值得称赞了。

无数的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文明要久远传承,便必须包容开放,而文化要维持活力,也需要百家争鸣。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思想观念各有不同,在争论中不断进步,形成了我们如今能读到的智慧之说,就是证明。

即使是余秋雨本人,也在说出这番话后提到个人主观看法不应该成为大众唯一认可。

我们欣赏文字足矣,不需要求写这文字的人完美。正如开篇摘取自《文化苦旅》中的那段描述,历史上那些知名的文人,如白居易、苏轼,非要找缺点,其实很容易,但谁能因此抹去他们为中国文学做出的贡献呢?

余秋雨说文人的“峨冠博带”零落之后,文字依然能雕镂人心,深以为然。长期以文字作精神慰藉者,其所思所想是绝不会只停留表面的,于是其追求理想也绝不只从流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秋雨点评文化名人:好的现代作家仅三个人
临川二中——千年一叹余秋雨
汪曾祺:淡到极致也是浓
鲁迅与沈从文:因丁玲的一封求助信结怨,沈从文死磕鲁迅半个世纪
中国最出名的4对师生恋!
名人为何喜欢娶学生为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