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经典欣赏 | 王铎题跋

王铎 枯兰复花图卷跋  苏州博物馆藏

枯兰复花图卷跋释文: 
已丑五月夜。同观画。梁眉居。黄于石。张坦公。张天调。薛行坞。傅梦祯。刘瀛洲。宋牧仲。宋赤城。主人玄平号雨恭。时同饮三槐下。王铎。 
已丑夏五月廿二日。闻雨恭先生阁下盎中建兰于既萎后倏发一茎三花。予骇焉。萎而花。此中有道。其发兰之为其所以发皇者。果兰之为耶。兰。花卉中抱德者也。孤秀幽藏。异乎衒。无人清湛。异乎佝。不斗艳于鼠姑将离。异乎争。映景乘旺。萼蕤跗联。乃于萎荄勃然生灵光奇馞。於戏。兰亦受命者。气垕理苞。即司百物者。不能閟。况天况墬况人况兰。凡后日千叶万萼。雨先生为国家发无穷光华。流馨千禩。为王者笃材。不与凡卉伍。吾于斯。率尔席上即写兰卷。又纪其三花之像。钟万哗盛与古咎箄。鸠方絜馥臻茂。开一代之昌运。必得一代异人。兰何能为政哉。噫。公之所以楙昭前路迓所以发皇者。佗他日吾以此卷券之矣。西洛王铎跋并画。吋及燃炬在蔬圃中。

王铎题跋宋徽宗赵佶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王铎论书之跋文

释文:

书学以师古为第一义。近世书家以臆骋,动无法度。如射不挂鹄。琴不按谱。如是亦何难之有。变化从心,从心不踰。呜呼!难言之矣。近世诗与古文亦然。此可以惊河伯,不足以当海若也。

崇祯十二年六月

嵩山樵者王铎临古因题于末,以俟相知如何。

王铎小楷跋《张复画山水扇面》

王铎小楷《跋西岳华山庙碑》

王铎行书《跋韩熙载夜宴图》

王铎楷书跋怀素草书《律公帖》

王铎楷书跋薛稷《信行禅师碑》

王铎小行楷书法题跋《米芾天马赋》

用思于无可用思

——从题跋看王铎对临古的态度

孟会祥

王铎《拟山园选集▪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1版。依据清顺治十五年(1658),即王铎(1592—1652)去世后,其次子王无咎所刻版本)近七十万言,各种文体俱备,但没有专门的书论文字,甚至几乎没有讨论书法的内容。只卷之三十八题跋一、卷之三十九题跋二所收,为书画题跋内容。显然,这里收入的题跋,是郑重其事的,并不包括我们常可见到的其作书落款处的题跋。这些题跋既收入文集,想编者以为重要吧。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王铎二》辑有《王铎书论选注》,与此间有两则同。引用时,笔者作了一些校勘,不再一一注明。

题跋虽率皆短章,也是一种文章体裁,而且,愈是简短,愈能直截了当地显示作者的观点。

书画题跋,多施之传世法帖,并无人事纠葛,可以直抒胸臆。所以,撇开题画、撇开题同代人墨迹内容,王铎关于历代法帖的题跋,不啻就是其关于古典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他如何去看待古典,就会如何去学习古典,那么,王铎临摹的思想和方法,亦将显现于这些题跋中。

为了言说方便,我们把有关题跋摘编归类如次。

关于二王、《阁帖》等丛帖

五弦少司空褚临兰亭墨迹

山东五弦李君,得善书兰亭,纸故墨劳似数百年物,或以为双钩廓填,予观之,曰:“其不然乎?斯褚登善之为乎?临昭陵原书,世不易有也。”

予迹江南北几遍,惟此与颍州为一腕所书,飞越无心,别有仙趣,若一母之子而孪焉,超定武刻汴中本而上之。时虞山钱牧斋在席,亦惊赏,且末有柳贯、邓文原诸跋在,夫世远倾圯,同归于尽,何物不尔?独此书特出于煤尘,岂偶然哉?

观书犹观山升岳,嫌众山之峛崺也。后之君子欲见昭陵帖,观此书斯过半矣!

跋圣教序帖

圣教近多木刻,苏人售都下,往往得重资。乍观之若大疑狱,细审拂策磔掠之间,细瘦肿肥不同。兹故佳帙,譬之龙螭春动,鳞甲生活,挟有灵气,不至怒而攫人破壁也。

跋圣教序

圣教之断者,余年十五钻精习之,今入都觌今础所有与予所得者,予册更胜也。将历三十年,如天宫星躔,起止次舍,时晷益眯,殆杖而后行,转以自枳。

可见逸少之书,与淳化帖玄微浑化,信学书者之潭奥矣。其珍摹灵林,勿亵此宝!昔人云:“仙芝烦弱,既匪足讐;虫虎琐碎,又安能匹?”时取而味之终身焉!以测天者,步此册可也。

跋圣教序

圣教序作于贞观廿二年八月,建于咸亨三年十二月,刻工独为精迈,断后阙者,若“疑添神骨合纷纠飧赞准教正异何以空”,共阙十六字?兹册十六俱备,“纷纠”二字,较诸本独善,上记“玄晏斋图书”,乃孙闻斯家藏也。予馆师聊城蓼水朱公,跋为“为韩太史所饷,洁净淳古,无有啮缺”。此帖为宋榻无疑矣。

学者因此册以想见落墨初意,何难入羲之之堂乎?牧斋宝此,岂浅之乎?为嗜好者闻,斯卓荦人也。奏疏鲠立,未竟劂志,手书犹存。甲申、乙酉,乾伤坤毁,文献寥寥,而兹册独善无凋损耶?天下物有幸不幸,所从来久矣!

予题为第一圣教序,它日至拂水山房间,犹能作赋咏之。

跋淳化帖

兹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袁氏六焉,后得粤东李氏二焉。皆宋榻枣木,似王著初本也。钩法完善,可见古人波磔温泽,纵横结构,涵浑之,微物之,尤非可易致矣。袁州、上海、泉州,皆庑下观耳。较之潘师道绛帖、希白潭帖、蔡京大观留祷、太清楼续阁帖、绍兴监帖、刘次庄戏鱼帖、曹士冕星凤楼、曹之格宝晋,俱为降等。且物患不尤耳!奚必十焉!尤则照乘珠径丈,珊瑚火齐结绿,可以却车载乎哉?

太清楼第九卷

此本书姑苏沈氏家物也,细视秋雨楼,隃麋非近日有(书中断句为“细视秋雨楼隃,麋非近日”,不知隃麋是地名,以产墨名,因此隃麋指墨。似此随时校改,不一一注明——引者),或闺阁婉媚之手欤?盖宋思陵善书,当时嫔妃多从事翰墨,如吴夫人其选也。否则大令雄健奇特,何其不类欤?

予于海内观,不下数部,辨之颇谛,不得混乎?真鼎虽细事也,亦宜致详,况有关于人材治乱者欤?

跋绛帖

宋太宗淳化帖,称词苑之宝,绛帖其嫡子,太清楼其介弟,前人持论甚笃。羲之头眩帖、张华前一帖数种,淳化所无,十二册内不无可删余,精爽飞动,靖康时为火毁。此后大观皆纵慢生稚不及,不必扭东观余论也。

他如东书堂、星凤楼、宝贤堂,夷貌肉立,郎当舞袖,视此觉石顽水泐矣!今础博雅嗜古,此帖琅琅留观余几案约一年所,姜尧章评文辨,而评未尽,岂臛蛇飨客之谓乎?

余懒于巧,仕于诗之外,沉心于此,望岛如舟,望舟如凫,爱而忘,忘而饮食寝寐焉!夫世之可爱者多,而独好此,其故谓何也?

跋戏鱼堂帖

虞山钱牧斋示予戏鱼堂帖一册,予惊异之。

戏鱼淳熙六年冬勒石也,前乃献之十三行小楷,末载“宝历元年正月,超居郎柳公权记”,下即罔极帖,楷书拟钟太傅。余与淳化、大观同。寒凉、南中二帖,诸帖所不载也。盖戏鱼刻法细润,无奋末猛起之习。书虽游艺一事,有道焉。结构深造,观其波磔遗万,宛然具存,为之敛衽。夫牧斋诗文平夷正大,求乎古人。晚益嗜字法。借令获睹全帙,沧海汪洋之中,灵异毕陈,其为予敛衽而惊异者,又何可道乎?

跋二王帖

二王卓绝,不待评矣!人鲜知其在笔墨外者,笔墨外则无点画边傍,从何地用思乎?故人用思于无可用思。

三百诗之言尽,意不尽也!乐可无钟鼓,琴可无弦之谓耳!浅学动议某帖某画不佳,不悟双钩刻经数手摹本已几千年矣,去原墨迹止十之三。望画中龙即真龙也,真龙乎哉?

如从其言,夫子自谓无大过者,实有小过欤?

跋晋唐小楷书

晋小楷,法皆本篆隶,不作近儇薄态。此本载乐毅黄庭二篇,较停云刻尤工,盖宋人所榻云。夫乐毅功名事耳!今垂声天壤,于涉履之艰险,备试之矣!而黄庭则道藏退修事也,其言玄微,包天人性命为一裹。予因二帖,悯然念之,若牧斋一代鸿学,岂能终韬其事功耶?事功后,能忘三神,自然旋玑悬珠开七门耶?不然,何其津津嗜此也!

跋杜诗虞赵注

注杜者不下数十家,半有牵合,学者读书著作,解悟少陵地位,必相去已近,则真气通真□,不通不如无附会也!譬如观书法,必知羲献显处藏处,至无声色处,然后下笔,自尔不伍唐宋。(此则虽关于杜诗虞赵注,但内容讨论羲献,故列入关于二王。)

关于唐宋人书迹

跋化度碑

此册欧书,较皇甫君醴泉铭稍用矜严,神气融和,譬之[马丘]轸展涂毂也者,利于转焉!虽不奔骤,如琴之辔操之,不失其善御者。

跋颜鲁公争坐位帖

今观公书法,根本二王,变化如龙,楷之精,行之神,书所造,深且如此。呜呼!公书即不深造,独足令人想见忠愤,况艺文又若斯乎?

跋柳书

柳诚悬用曹娥黄庭小楷法,拓为大力劲气,完矩其阴阳,于羲于献,但似刀割涂加四隅耳!兹帖与沂州皆其特达者,谓为国工不虚。

北海孙奉常藏欧阳修苏东坡墨迹

北海以苏手书,令人审定。凡书以法重,所以重在人乎,不在人乎?人重则天器之说也!

跋米元章告梦帖

丙戌春三月,始得见海岳墨迹于淝水龚奉常斋。纸色黯破,首缺数行,中有错简,字大如胡桃,计数六百世。传米帖无墨本,奉常谓北都兵火,宋元手迹内府尚多,俱散逸矣。

海岳书临终自焚,故其书人爱惜宝藏之。书于晋人有功,如飞仙御风,得兰亭圣教逸意,迈宋一代。此册尤其晚年笔,慧日峰、灵一庵、龙井、方圆庵,同一丰韵。噫!此特海岳一体耳!

予经见内府米真迹书启约千余字,洒落自得,解脱二王。庄周梦中,不知孰是真蝶,玩之令人醉心!如此凋残灰烬之余,它俱漫漶不可究诘。告梦禅文,反似有系于轻重之数,而鬼神吝护,经五百年始一煜烨人间,不出于炽盛之时,乃出于兜鍪韔弣火烈瓦砾之后,令人抚卷兴感。况内府贮文,上世古书,龙文典册,有巷肆未劂,予未经见,所宜爱惜宝藏,不让天球河图有万万于此者乎!其兴感可胜道欤!

之所以大量抄引,是因只有通过较全面地观察,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态度。王铎题跋中往往兼论文论事,此处不录。另外,题跋牵涉同时代人物或时代接近人物,不免掺杂人事因素,也未必准确反映态度。如其题同时代米万钟书卷谓其“有飞天仙人,挥斥八极之势”,又说“为振起钟、张、皇、索之脉不断,浑浑噩噩,信震旦第一瑰丽也”,这样的话,只能理解为惺惺相惜、文人相重而已。

在王铎研究已经有相当充分成果的今天,这些题跋恐怕也不能提供更特殊的发现。笔者不是学者,不会做学术研究,尤其不会写学术论文,仅谈一些读后感想,请师长同道哂正。

二王卓绝,不待评矣

无论做什么事,总要有个理想。二王就是王铎学书的最高理想。换一个说法就是,王铎认为二王的书法最好,同时,王铎学二王也最多。这不是什么新发现。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曾说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可谓的论。

就题跋的数量来看,题跋二王书迹、《淳化阁帖》及其他丛帖,我们凡录十一则,题唐宋以降书迹,才五则。当然,文集所录,断非题跋的全部,但纵使可以搜集其全部题跋,比例也当大体如此。

就遣辞来看,对于二王,极尽倾心,尽管并未多加辞藻,正是“二王卓绝,不待评矣”。至于学习二王,则是“以测天者”。更值得注意的是,王铎题唐宋人书,凡其嘉许,都认为是学二王的结果。如跋颜书:“今观公书法,根本二王,变化如龙。”跋柳书:“柳诚悬用《曹娥》《黄庭》小楷法,拓为大力劲气,完矩其阴阳,于羲于献,但似刀割涂加四隅耳。”跋米书:“书于晋人有功,如飞仙御风,得《兰亭》《圣教》逸意,迈宋一代。”“洒落自得,解脱二王。”《跋米仲诏卷》中说米万钟的书法,是“根万二王”(“万”疑误)。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王铎认为,书法佳者,必是“根本二王”的。在其他题跋中,王铎也一再强调二王。如《临淳化阁帖签注二》:“二王,诸家所宗。”《临淳化阁帖跋》:“予书独宗羲、献。即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跋颜真卿争坐位帖》:“如龙戏海,出没变化,莫知所至,观止矣!二王、颜清臣皆升堂入室,后无继者,宇宙内不可易得也。”

其行如其言,王铎临帖之勤之博,大概无人能及,但最崇尚的,显然是《淳化阁帖》《圣教序》《兰亭序》(其次为颜真卿、米芾)。比类而论,二王在王铎心目中是“经书”,其他名家,无非是“子书”而已,二王在其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

真鼎细事,辨之颇谛

一分眼力一分功力,先有识见后有功力。没有见识的时间积累,往往是无效积累,甚至是负方向积累。所谓鉴赏,精鉴方为真赏,不能鉴别真赝优劣,不免陷于矮人观场,人云亦云。而且,鉴别才能于细微处了然,不能鉴别,则如“好读书不求甚解”,只是粗知梗概而已。

对于书法来说,对法帖的鉴别是读帖的一个方面。现在,我们能轻易地得到法帖的不同版本,同样一帖,在不同丛帖、不同版本中,笔画粗细、映带、剥蚀,甚至分行都有不同,最后呈现的整体面貌也自然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如果我们仅抱着一本字帖不问其他,对法帖的理解是要受局限的。王铎题跋中,对《淳化阁帖》及其“嫡子”、“介弟”《绛帖》《太清楼帖》等,对不同版本的《圣教序》《兰亭序》,玄鉴精识,这里就不再一一引出了。关键在于,他能够精于鉴别,才能够发现佳刻的佳处。佳帙“譬之龙螭春动,鳞甲生活,挟有灵气,不至怒而攫人破壁也。”直接点说,佳帙才“可见古人波磔温泽,纵横结构”。

因此,鉴真鉴伪,鉴优鉴劣,必具真知灼见。王铎称《五弦少司空褚临兰亭墨迹》:“予迹江南北几遍,惟此与颍州为一腕所书,飞越无心,别有仙趣,若一母之子而孪焉,超定武刻汴中本而上之。”是凭他足迹遍历大江南北的经验,以及书法造诣,断其为褚遂良临本。而谓姑苏沈氏《太清楼第九卷》,则:“或闺阁婉媚之手欤?盖宋思陵善书,当时嫔妃多从事翰墨,如吴夫人其选也。否则大令雄健奇特,何其不类欤?”王铎不是文献专家,并没有考证出其确出乎吴夫人侪辈之手,但其艺术眼光之敏锐,应该是不容置疑的。王铎说“予于海内观,不下数部,辨之颇谛,不得混乎?真鼎虽细事也,亦宜致详”,“辩之颇谛”一语,大可玩味。

用思于无可用思

临帖所谓实临、意临,不过笼统言之。实临求毫发无失,再现原作,甚或如复印、照相。但下笔之时,为了这种再现,恐怕也颇费心神,意在其中矣。意临为挹其神气,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然而无形似恐亦无神似。形神之间,如“利之于刃”,本来就是二而为一,不可强以分别的。因此,读帖之时,目之所注,神之所遇,各有会心。“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限于皮相,必“死于句下”。不拘实临、意临,最要紧处,无非是在心为读帖的精细程度;在手为再现的准确和度,即孙过庭所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心手相师,渐入堂奥,心力尤其可贵。

王铎说:“譬如观书法,必知羲献显处藏处,至无声色处,然后下笔,自尔不伍唐宋。”显处易见,而藏处幽冥,何以知之?换言之,藏处在笔墨外。“二王卓绝,不待评矣!人鲜知其在笔墨外者,笔墨外则无点画边傍,从何地用思乎?故人用思于无可用思。”“三百诗之言尽,意不尽也!乐可无钟鼓,琴可无弦之谓耳!”“无声色处”、“无可用思”、“琴可无弦”,都似乎玄之又玄,殊难解读。实际上,王铎反对的是斤斤于刻本之形,而不悟挥运妙理。“浅学动议某帖某画不佳,不悟双钩刻经数手摹本已几千年矣,去原墨迹止十之三。望画中龙即真龙也,真龙乎哉?”而所谓“无声色处”、“无可用思”、“琴可无弦”之真龙,无非就是“落墨初意”。“学者因此册以想见落墨初意,何难入羲之之堂乎?”

姜夔《续书谱》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应该说,“落墨初意”四字,比“如见其挥运之时”更加准确全面,内涵深厚。“如见其挥运之时”可能把读者引向技术,而“落墨初意”著一“意”字,更能把读者引向心性与手性的统一。点画墨迹,固然是挥运的结果,是留于纸面的“形式”,然而这形式的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心性。现在,技术教育高度发达,临帖能在形式上逼肖古人,已经不是稀罕之事。但是,即便用这种高超的笔墨技术去作书,留在纸上的墨迹,仍觉了无意味,这就是手到心不到的缘故。从某种意义上说,刻板再现古人,也并不是真正的手到。心不到,则手必不到,不到的地方,就是“无声色处”、“无可用思”、“琴可无弦”之所在。

反观王铎自己大量的临帖作品,也许便可印证王铎的思想。王铎临帖的广度、深度,融会能力和运用能力,千年书史上,除了米芾之外,恐怕无可比肩。大量的王铎临帖作品和创作作品斯在,这应该是无庸论证的。需要注意的是,王铎临作并没有与原法帖逼似者,即早年所临《圣教序》也不例外。以王铎的笔墨功夫,要临出与原法帖几无二致的作品,当轻而易举,他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他更重视原理的把握,知道了“落墨初意”,自然落笔便合,出入自如。古人尺牍小品,王铎轻易地就拓为巨幛大轴,尺寸迥异,而细审其用笔,处处无失,当然是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把握了法帖的精神和技术所致,也就是彻悟了古人的“落墨初意”。当然,我这里也并非否定准确临摹的教学意义,只是说它不是临摹的终极意义所在而已。那些初抓毛笔,就任笔为体,恬言意临以欺世盗名者,根本不足与论书法耳。

望岛如舟,望舟若凫

历代书家无不学古,然而,把学古强调到信条地位的,恐怕无过王铎。《临古法帖后》说:“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易学故也。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是一个观念性的命题。于诗、文、书一例尊古,就不仅是形而下之的技术问题,而是形而上之的意识形态问题了。厚古薄今,乃至于大张旗鼓。

学古的目的,当然是求法。《琅华馆帖册跋》云:“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临淳化阁帖签注》:“(拟古体)拟者,正为世多不肯学古,转相诟语耳。不以规矩,安能方圆。”“法”即“规矩”,必求于古,因此王铎“一日临摹,一日应请索”,终生临习不辍。《琅华馆仿古帖跋》说:“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譬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假年苦学,或有进步耳。”“王侯功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其集大成式的书法成就,证明了崇古、学古颠扑不破。

王铎学古,有所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沉酣。“逸少之书,与《淳化帖》玄微浑化,信学书者之潭奥矣”,关键还要做到“时取而味之终身焉”!“譬之登山,所跻愈进,愈峻以旷,已经崇峰,顿俯于下。”即所谓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余懒于巧,仕于诗之外,沉心于此,望岛如舟,望舟如凫,爱而忘,忘而饮食寝寐焉!”“望岛如舟,望舟如凫”,语出《刘子》:“海滨居者,望岛如舟,望舟如凫,而须舟者不造岛,射凫者不向舟,知是望远,目乱心惑也。”凝神既久,居然目乱心惑;用情弥深,竟尔因爱而忘,饮食寝寐,须臾不离,“《淳化》《圣教》《褚兰亭》,予寝处焉”,正如米芾所谓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俗语云:“不疯魔,不成活。”

王铎之于临古,从观念、方法到付出的精力,皆远过于人,而其集大成式的成就,身后五百年,竟然没有一人可与伯仲。这才是王铎啊!

图文综合潜斋游艺

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商业合作请联系兰亭会小书童

(微信电话同号:18551712797)



书法聚焦编辑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铎对刻帖的接受与实践研究
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7
清拓《三希堂法帖·第一卷》一至六
晋 王献之传世墨迹选
王鐸專題--《书论选注》--刘正成(1-25)
王铎书法创作思想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