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嗣明:沙市的城市声音:市声 诵读 水佩
userphoto

2022.08.12 海南

关注

由水佩提供主题音乐傮方合成音频


  水佩诵读  



水佩  :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在审美中流连,在声音里徜徉的朝圣者, 用热情与领悟诠释朗诵的真谛。追求质感、温度、色泽的修行。成人达己, 给人带来慰藉。微信:13972151803荔枝:FM102483629




  楚地风流之十七  

 

间或杂以“麻花、椒盐散子”,“糍粑,油香”的叫卖声;也有人力车夫的铃声和跑步声;街市闹腾起来了。

沙市的城市声音:市声
邓嗣明

说到市声,人们就会联想到噪音。昼夜不息的车辆轰鸣,让城市失去了宁静,特别是晚上,窗棂被震得嗡嗡响,人,更是被吵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甚者,让人灵魂出窍,生不如死,苦不堪言。

民国初年,专制的满清政府倒台了。沙市青石大街两边的深宅大院里亦透出新丽自由的彩光,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迎接着他的百姓们。

穿过庭院厅堂,推开厚重木门,房后竟然藏着一屏青山。植物正在疯长,仿佛每一分钟,都要变幻出新的模样,巨大的芭蕉叶垂下来,院墙上爬满了层层叠叠的虎耳草。不知道是不是房子的主人给了自然以某种暗示,让一堵斑驳的墙,成为一幅时光里历久弥新的油画。深绿浅红,墨灰黛青,泼泼洒洒,这似乎不是单凭自然之力就能做到的。

的确,那时候,人们彬彬有礼,市井宁静安详。每条街巷都有栅子门,深夜有更夫巡逻。到了五更,梆梆梆的更声一响,栅子门开了,街巷中有稀疏的行人了。你首先听到的乃农民的新鲜疏菜上街了,这时各家主妇也出来了;她们大都穿着旗袍,两耳边垂着烫发。讨价还价声,熙熙攘攘的人群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时,早堂面馆堂倌的堂号声:“啊!折半啦!三桃园,油大码肥咧——”吸引着从四处赶来过早的人们。 

天大亮了,拖船埠、便河的码头工人上街了。他们扛着沉重的盐包,迈着沉重的步伐,“咳……嗬,咳……嗬”有节凑的穿街过巷!间或杂以“麻花、椒盐散子”,“糍粑,油香”的叫卖声;也有人力车夫的铃声和跑步声;街市闹腾起来了。

风情万种的小巷子,响起了过早的叫卖声:“发糕”、“豆浆”、“豆腐元子”,与孩子们喊买的童声相参和,老街顿时年轻了

最有生气的,当数“洋码头”。一捆捆匹头,一包包洋货,从河下运到堤上;一包包棉花,一袋袋粮食,又从堤上被搬到河下;肩挑背扛,成群接队,咳……嗬之声不绝于耳。洋行的买办先生们,身着长衫,手拿竹签,操着算盘,提高嗓门高喊号子。这时,算盘的嘀嗒声,银元的哗哗声,与苦力们的“咳哟”声,形或了一种错综复杂的闹市声。这市声,落在奔腾的江水里,在浪涛中流滚而去……

青石大街,丝线街,堤街,大湾,浒巷口,青杨巷,白杨巷,拖船埠,便河大街的店铺开门了,打扫店堂声,敞开铺门声,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迎来好顾客。就在这个时刻,门前却出现了打莲花闹的声音。他们披着破烂、拿着竹板,不断地拍打着。高喊“大老板,坐柜台,一个铜板打发来。”接着,又是河南老乡的“猴子舂碓”,“猴子跳加冠”,“哐……哐”的锣声,震耳欲聋。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吉祥的市声,象征着街市的繁荣。

到了中午,挑牙虫的,打三棒鼓的,卖薄荷糖的,敲打糖的,捏面人的,形形色色,穿街走巷,各自谋求一天的生活。这时孩子们的吵闹声,小贩们的诱惑声,与家长们的抱怨声,交相纠缠。间或也有挑着翘扁担,摔着“叮当叮当”的铁片,这是补锅补碗的特有声音。还有敲打着箍桶,“咚咚咚”修盆桶的。与“挑啊……牙虫呵”的各种声音,组成一个闹市。

令我至今难以忘记的,乃每天中午,一老人都要从我门前走过,一面摇着拨浪鼓,一面喊:“国纱……洋线,老牌子钢针哪——”从我读小学起,直到高中毕业,每天如此,不避风雨寒暑。像我们这种没有钟表的人家,老人真的成了标准钟。他每从门前走过,我就背起书包上学去。十余年里,从未有误。

我大学毕业回来,就再也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了。“国纱……洋线,老牌子钢针哪——”,老人也许早已化为灰烬,他的喊声亦只为了生计。然而,这种充满时代苍凉的市声,却成为一种永恒,他从不卖假货,一枚针,一缕线,真真的国货,或洋货。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他的诚信,让人性在艰难困境中升华,如同平凡岁月里的琴声和笛声,见证着良心和道义在心中运行。

一到傍晚,新华里、五花洞、龙堂寺一带则是清歌嘹亮,胡琴声、调笑声,麻将声,组成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是达官贵人的乐园。这些声音里,包含着人间的不平与辛酸。

夜深了,远远传来敲竹梆子的声音,此乃夜市包面担子的特种信号。他们专门供应那些抽大烟的阔老和打麻将的太太们夜宵。间或也传来一两声清脆的叮当声,那是算命先生敲打的“报君知”。这些冲破寂寞深巷的声音,带着一种清脆的凄凉。   

I926年以后,街巷间的栅子门拆除了,国军部队进驻沙市,慢慢地又多了一种声音,亦即达官贵人小包车的铃当声,他们叮当叮当在街上横冲直撞,路人只能侧目而视。抗战兴,又多了一种警报声,人们还清楚地记得,每当“呜……鸣……呜”的警报声一响,犹如鬼哭狼嚎,人心惶惶,接着,日本飞机来了,轰……轰……轰投弹了,死伤无数,火光一片。

沙市的木板房很多,偶有不慎就要失火。那时没有救火车,只有各条街巷的水炮,一遇火警,则“哐……哐……哐”的锣声此起彼伏,互相支援,救火声,啼哭声,混成一片。它,造就了沙市人相互救助的传统美德!

有感于此,东山先生作《高阳台·市声》叹曰:

无影无形,装点城市,犹能浅画成图。栅子门开,楼前赶买新芦。早堂面馆码子肥,声声唤,半价惠汝。充耳盈、糍粑油香,响彻巷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欹枕,漫卷诗书。国纱洋线,老牌钢针谁抚? 叮叮当当铁片响,为的是、信守门户。叹如今、假货遍地,岂管万夫?

2021年2月6日


店铺开门了,打扫店堂声,敞开铺门声,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迎来好顾客。
 





作者简介

邓嗣明 湖北沙市人
1941年11月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专项津贴,湖北省中学特级教师,供职于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荆州市第一届文联委员、文联主席团成员、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荆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沙市第一届政协委员,自1964年以来,在《文学评论》、《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青年报》及各大学学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10多篇。
他的《弥漫着氛围气的抒情美文-论汪曾祺小说的美学品格》 、《传统审美文化与情感教育》、《审美思维与文学鉴赏力的培养》、《文学作品的阅读应重 “品”》等20余篇研究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湖北省社科院、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基金会、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其专著有《中国词美学》、 《中国诗美学》、《三楚名镇梦华录》 《三楚名镇往事录》、《楚人风情录》以及《文学鉴赏300篇》、《新视野阅读》、《荷叶里的月光》等,分别由深圳海天出版社、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陕西师大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出版社等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省“消失”的县级市
民国十年(1921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震兴号铜元壹串纸币
我的外公:邓述彻同志逝世一周年祭 | FantasticClassics
湖北荆州市主要的五座火车站一览
湖北省一座从地级市降为县级市的城市
湖北最可怜的一座城市, 从地级市降为县级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