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老学渣的逆袭

今天说的这个学渣,是个大爷。 姓苏,南方人。

老婆去世早。


他有两个好儿子。

据说,还有个才华横溢的小女儿。

这人是谁,可能你已经猜到了。

他就是——

什么?苏大强?

你们真是……



1





《三字经》里有这么四句: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意思是:

你看人家苏老泉,都二十七岁了,还知道开始发奋读书呢!

这事儿等老了再后悔,那就晚了啊。

所以,你们这些小屁孩儿,得早早地努力呀!

苏老泉是谁?就是苏轼、苏辙的爹,苏洵。

虽然是大文豪的爹,可这老苏,多次高考,却屡考屡败

连个专业资格、技工证啥的也没有。

但凭自身的努力,他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这个没有任何学历、官职的男人,不仅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还被写进了《三字经》。

更重要的是,他培养出了苏轼、苏辙两位名垂千古的文学大咖。

高考失败了,有啥了不起?

如果你正身处低谷,希望老苏的故事,能给你勇气和力量。

2

苏家在四川眉山,称得上是名门望族。

苏洵的爸爸,老爷子苏序也是读书人。

两个哥哥先后通过高考,走出了大山。

可苏洵就不行了。

十八岁那年,他信心满满地去参加当年高考,落榜了。

苏洵一赌气:哥们儿不考了!

不仅不考了,考试的书,也再不念了!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别人指指点点:苏家这小子,破罐子破摔呀!

当爹的苏老爷子却嘿嘿一笑:

算了,由他去吧!这儿子,我不担心。

3

宋代的科举考试,文章大都要求为有韵律的诗文。

得工整,得押韵。不好写。

还有“记问之学”,就是看你死记硬背的本事。

这两样,苏洵都不擅长。

所以,他考不上。

苏洵的妻子,是当地大户程氏家族的大家闺秀。

这个程氏,很有见识。

二十七岁的一天,在外玩够了回家的苏洵就问老婆:

你说,我现在再拾起书本来读书,会不会有点晚?

而且家里这摊子事也够忙活的。

程氏听完,很认真地说: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不想读就算了。

不过,你要是想读,家里的事就全交给我吧。你呢,就安安生生地读你的。

受到妻子鼓舞,苏洵重新拿起书本,发奋读书。

“二十七,始发愤”就是这么来的。

两年后,苏洵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没中。

又过了八年,早已成为老父亲的苏洵硬着头皮又再考,又没中。

十年了,还没考上,就问你惨不惨?

太惨了!

可苏洵一没哭,二没闹,三没找绳去上吊。

习惯了嘛!

那天,查完成绩,我们的苏先生,平静地松了口气:

是特么该做个了断的时候了!

4

成绩单一撕,苏洵郑重宣布:

不考了,老子再也不考了!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跟科举考试相关的书堆在一起。

一把火烧了。

从此带着孩子,开始了天马行空的“自由阅读”。

从今天起,再也不为考试而读书!

老子想读啥读啥!

他开始读什么呢?

孔孟,司马迁,韩愈,等等。

一边读,一边回顾历史,观察时事。

慢慢地,就有了许多自己的见解。

憋不住了,不吐不快。

我有很多想法!我要写出心里话!

放下书本,苏洵拿起笔墨,开始写文章。

一篇篇惊世之作诞生了。

《权书》、《衡论》、《几策》这些流传千古的文章,都是这时写出来的。

自由阅读,独立思考,让这些文章纵横捭阖,气势磅礴。
5

在闭门读书、写作的这段时间里,老苏还在做一件事:

教育孩子。

他给两个儿子取名。

一个叫“轼”,一个叫“辙”。

为啥起这名?

他是这么解释的:

“轼”,就是车子前边的一个装饰品。

平时没啥用,有时也能当把手。

苏轼这孩子啊,聪颖过人,才华出众。

但是就是这样,也要像“轼”一样,收敛自己,低调做人。

“辙”,就是车辙,更没啥用了。

车翻了没你的责任,车跑快了也不是你功劳。

苏辙这孩子啊,性格比较沉稳。

希望他将来的命运,就跟这“辙”一样,既能避祸,也能让功。

他曾告诫儿子:

咱们读书人,来到世上,就是要用书中的道理,来治国安民的。

如果你读了一肚子书,没机会做官,那咋办?

你可以退而修书,写东西。

把你的思考、你的想法,写在书里,流传后世。

在父亲的指导下,苏轼兄弟遍读经史百家之书,终成大器。

苏辙后来回忆说:

原来我跟我哥哥读书的时候,我们只有一个老师,就是我父亲。

跟着我的父亲,我们读书,醒着和睡着的时候都在读书。

在熟读经典的基础上,苏洵指导带着俩孩子写了《春秋论》、《孟子解》、《论语略解》等大量文章。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不成材都很难。

苏洵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亲身体验和感悟。

从随波逐流,到独立思考,苏洵亲身经历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蜕变。

怎样读书,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者?

才能成为真正的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

他太清楚了。

在这些事面前,考试还算个啥?
6

随着自己文章的大量传播,苏洵的名声越来越大。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他了。

第一个,是益州地方官张方平。

张领导一到益州,就开始遍访贤能之人。

听说眉山有个苏洵,很厉害。

便立刻找来他的文章看。

哎呀!了不得了,这人太了不起了!

赶紧找到这人的联系方式,约他来家里做客。

很快,两人成为朋友。

张方平对苏洵说:

我们家客厅,为你设了专座,别人没资格坐。

苏洵很感动。

第二个贵人,是雅州地方官雷简夫。

这个雷简夫读了苏洵的文章,完全傻了:

这世上如今还有这么牛叉的人?!不科学呀!

当时,张方平正在推荐苏洵担任当地教育长官。

雷简夫不答应:大材小用!不行!

他亲自写信给当时的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大人,我发现了个千古难遇的人才耶!

咋跟您形容呢?这么说吧——

咱俩作为朝廷命官,如果不知道这个人,那还罢了。

若是知道了他,不推荐他当官,为人民服务,那就是我俩的失职!艾玛,犯罪呀这是!

呐,我发现了这个人才,现在把他推荐给您。

我自己是没责任了!您自己看着办吧!

被将了军的欧阳修还没来得及回信,那边的张方平等不及了。

他直接找到苏洵说:

你去趟京城吧,去找欧阳修,他一定会重用你!

7

正好这一年,朝廷开科考试。

苏洵带两个儿子进京应考。顺便来找欧阳修。

欧阳修对苏洵的文章赞口不绝,不遗余力地给予了推荐。

文坛一哥的褒奖,让苏洵很快名扬京城。

两个儿子也一起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名满天下。

都是喜事。

可就在这时,噩耗传来:

夫人程氏病故了。

爷仨赶紧买票,回家奔丧去了。

没多久,苏洵收到朝廷的通知,请他到京城参加考试。

朝廷了解了苏洵的才华和能力,想聘用他。

只是他身无功名,学历太低,没法录用。

那就先请他来考试,哪怕是走个过场呢。

接到通知,苏洵一口回绝:

我病了,不考了,谢谢领导。

真病了吗?没有。

此时的他,早已经明白:

考不考试,走不走仕途,决定不了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

自己已经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

还要啥自行车?

8

朝廷爱才,还是给了苏洵一个官。

官不大,大约就是什么研究员助理之类。

苏洵有点为难:

自己名满天下,儿子也已是朝廷大员。

真是没必要再当这九品芝麻官。

但是欧阳修、张方平、雷简夫这些老朋友们一直在举荐自己。

一片古道热肠,不好拒绝。

于是,他接下了朝廷的任命书。

这一年,苏洵五十一岁。

这时,儿子苏轼、苏辙都已经是部级干部了。

一年之后,朝廷要编纂礼书,缺人手。

于是就抽调苏洵来做编辑。

他的官位也跟着升了一级,到了八品。

苏洵这辈子做的最大的官,就是八品。

但这官职的卑微,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当时、在后世的声望。

9

一个屡考屡败,没啥学历的人,能够进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靠的是什么?

靠儿子吗?肯定不是。

清朝有一个学者叫邵仁泓,他对苏洵有一段很准确的评价:

苏轼、苏辙有成就没啥了不起。

他们从小就骨骼清奇,聪颖过人,又有老爸辅导,成功很正常。

最难得的,是他爸苏洵。

人家一辈子就是个落榜生,而且连个老师都木有。

却凭自学成才,位列“唐宋八大家”,太不容易了。

就是这个自学成才的家伙,他的文章,上可以与先秦两汉的大家相媲美,下可以与唐宋第一流的散文家相抗衡。

你说,他牛不牛?

不仅如此,他还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教育,开启了苏轼兄弟的辉煌时代。

他不是苏大强。他是很强大。

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价值有多大,不在于一场考试的输赢。

学会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跑道,更重要。

还有,现在开始努力,真的不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1二十七始发愤
“唐宋八大家”中为何苏轼家“一门三杰”?
被遗忘的宋朝大神,苏轼都要叫爸爸
家庭和睦,再穷都能发家
江湖与庙堂——品读苏东坡(连载1)
苏洵发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