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尖:上海食色
userphoto

2023.03.05 海南

关注
上海食色
大肉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上海读大学,我在食堂买的第一个菜,是大肉圆。吃着面粉主场的傻大傻大的肉圆,我没有被乡愁击倒。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着急,明天它会再骗你一次,校园歌手在食堂外面弹唱着,一边向我们兜售到寝室就可能坏掉的花里胡哨的挂件。如果你恰巧被他的哪句歌词说中,那就花一块钱呗。一块钱,也就两个半肉圆。
大肉圆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度量衡。宿舍床就是一千个肉圆的尺寸,体育老师的臂力值是一千个肉圆,吃完一千个肉圆,大学毕业。肉圆,构成了我们对上海食色的最初想象,而红烧肉圆,在很多外地学生看来,就是上海和上海传统。

免费汤
其实大学食堂的传统,是免费汤。我在华师大待了30年,食堂几经改革,从我们自己带锅碗瓢盆到餐厅统一发放餐具,食堂的舒适度也一直在变化,包括大排的烧法和价格也几经变迁,但是,免费汤依然是那个免费汤。
不过,有一次同学聚会,说到免费汤,我们惆怅地发觉,现在的免费汤没有故事了。来,说说我们那个年代的免费汤,你都吃到过什么。
苍蝇小强这种,太普通。略过。
老班长自豪地站起来:有一次,免费汤让我吃到一块肉,把我给开心坏了,觉得是天意的奖赏。后来,每次舀免费汤,我就很注意把颜色偏深的食材舀进来。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又逮到一块肉,不过,咬了半天没咬下来,吐出来一看,是橡皮膏药。也不知道是哪个师傅腰伤的补遗。
我们大笑,一致同意班长这碗免费汤最难忘。这个时候,大民悠悠说了句,你们错了,汪小军的才最难忘。他有一次捞免费汤,以为搞到一根海带,结果是一只长筒袜。人家不仅没落荒而逃,还把长筒袜带回宿舍洗干净,在枕头下放了一年,直到交上女友。

肯德基
我闺蜜是一个诗人的女友,或者说,她一直养着这个诗人。当她终于和诗人分手后,她请我吃饭,什么呢,肯德基。
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开在外滩东风饭店。我们走进肯德基,那种干净和安静令人肃然起敬,人很少,有一对老夫妻带着孙子来的,手里还拿着一口锅,商量着买半只还是一整只。这是我们第一次吃西式快餐,虽然肯德基跟老家的鸡汤是食物链两端的鸡,但在崇洋媚外的年代,一顿肯德基简直让我们有了现代化的高潮感。

三杯鸡
90年代的上海餐饮有一个凌乱奔腾的现代画风,港台风激烈,东南亚风强劲,各种小饭店也不叫饭店了,叫料理店。原来叫小美餐厅小丽饭店的,一夜之间,全部改名小美小丽料理店,里面的红烧栗子鸡也变身台北三杯鸡。同时,餐厅叙事也越来越文艺腔。就说三杯鸡,原来意思应该就是加三种料,台湾米酒、酱油和黑麻油,虽然我相信我们学校后门的那些个三杯鸡,还是一如既往的江西三杯鸡烧法,不过,餐厅服务员换了一波,不再是以前诚挚粗暴的阿姨,阿姨们会骂你,四个人点八个菜干嘛,糟蹋钱吗?!现在换了年轻的女孩,她们嘴唇红红地告诉你,三杯鸡嘛,一杯敬过往,一杯敬当下,一杯敬余生。这样,原来15元的三杯鸡就变成了50元。90年代,就是一斤羊肉半斤温柔的套路暴发年代,餐厅舞厅咖啡馆里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打工也好,寻欢也好,大家都在这个城市交付出身心,未来也会用套路让别人付出身心。
三杯鸡,一杯看剑气,二杯生分别,三杯上马去。

自助餐
20世纪,在我的感觉里,是被自助餐上马带走的。我们第一次吃自助餐,是八个人一起去的,领班看我们一下子去了这么多人,非常高兴,找了一个很可爱的姑娘来招呼我们。
我们吃啊吃吃啊吃,把那一年的螃蟹大虾三文鱼全部吃了,我们同去的五个男人喝了人家很多清酒,而且还嫌不够本,又到旁边的中山公园散了一圈步,回来又把各种甜品给吃了一遍。
那一个晚上,我们足足在饭店吃了四个小时,可爱的服务员估计想杀了我们,最后我们自己也都撑得失去了人的定义。
一个星期后,我们经过那家自助餐厅,人家多了一个限定:两小时。后来上海很多自助餐厅都有了这个时间限定。很长时间里,我们都以为这个附加条约是我们八个人的上海贡献,多年后朋友聊天,发现第一次吃自助餐的,大多都有散一圈步继续征战的经历。
上海第一批开自助餐的,是不是就这样倒闭的?反正,21世纪就是在各种穷凶极恶的欲望里开张的。

火焰菜
最能象征新世纪欲望的菜,就是餐厅自我招牌的各款火焰菜。每道火焰菜都被标志为餐厅特色,每道火焰菜都用锡纸包着,在宴席的黄金时间点端上来,服务员用着准备艳压四座的绝对自信,突然在铁盘上点火,轰的一声火苗蹿起一尺高,全桌啧啧称奇,里面的鱼也好,肉也好,从锡纸中绽放出来,受过洗了似的,被隆重地伺候到我们的盘子里,不管味道如何,没人敢说不好。
21世纪开场,食物彻底沦为美食,茶艺表演团队服务应有尽有,片皮鸭师傅出场,戴着王家卫的墨镜,穿着周润发的风衣,真正实践了功夫在诗外。在上海,你能吃到全世界的菜,而所有的菜,又被上海蕾丝花边了一下。

农家乐
终于这些年,上海饮食开始去花边。上海人开着车到近郊,看到一群正在游泳的鸭,眼睛发亮。这里有走地鸡,就在这里吃饭吧。这里有野生鱼,就在这里下锅吧。
农家乐本身,其实也不过是新一轮的消费口号,不过,这个过程有一个好,中国各地特色菜出手赶走了神神叨叨的国际菜,似乎又是一夜之间,原来叫维也纳美食的,重新改回翠花贵州菜。
上海,长期顶着洋务帽子的魔都,终于重返自己的共和国青春期。粗野的农家菜开在外环,精致的农家菜坐落在内环,美食重新一点点向食物回落,这让我想到里尔克的诗,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

以上文字摘自《唯美:上海,上海》

《唯美:上海,上海》
冷冰川主编;周晨设计

我倒是希望我的上海界限沉默模糊遥远,哪怕和我是永远的距离……遥远得好给她加一层层的虹彩、效果,这样错彩镂金的上海,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冷冰川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全景式展现上海的过去和当下
感受独特的海上文化

本辑“上海,上海”邀约了60位当代文学艺术家,他们或出生于上海,或成长于上海,或成就于上海,或钟情于上海,他们用个人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着他们心中的上海。
内容涵盖文学、绘画、建筑、摄影、音乐、戏剧、服装等方方面面,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审美与趣味,全面呈现了上海跨越近代与当代的文化魅力和活力。

Contents

冷冰川 008 隔空对话

文心

王安忆 015 南陌复东阡

裘小龙 018 制服

金宇澄 038 缓慢移动的梅花和料峭柳色

孙甘露 049 悬铃木浓荫下的衡山路

陈子善 051 新见张爱玲上海时期史料三则

江 青 058 上海童年往事

严 锋 063 上海1981

陈 冲 065 因为岁月

棉 棉 070 这场恋情开始前发生了太多事情

小 宝 076 野蛮战胜文明  

    079 做人

毛 尖 082 上海食色

沈宏非 084 苏州河边

    086 吹吹那冷面    

小 白 088 上海的城市空间

王占黑 090 二床的梦   

张怡微 093 舶来的记忆

李 舒 095 馋痨坯

尤 永 099 读画录——刘海粟《复兴公园雪景》及其他

江 山 108 直到走入大海

盛 韵 114 靠谱地豁胖

吴有音 117 我的上海印象

杨致俭 120 岛

张之汇 123 我的“不眠之夜”

建筑师

张永和 125 六个上海

俞 挺 138 名为上海的迷宫

赵城琦 150 散点透视老城厢

何晋嘉 156 修缮与滋味

艺术家

余友涵 165 问答录

李 山 180 随机

丁 乙 190 关于我作品的简述

刘建华 202 无题

杨福东 218 过程即电影

徐 震 234 我们的当代艺术观

诗与音乐

王 寅 249 组诗

王子瓜 砂 丁 胡 桑 张千千 252 四人诗选

陈 钢 269 上海留声——从上海老歌看海派文化的几个维度

金承志 276 西岸营地的风筝

萧济子 283 看排练

王 恺 396 上海越剧发生史:私语,传奇,以及被国家化的古典情事

姜庆共 286 音乐,为钱君匋叩开了设计的大门

王作欣 288 致,那个声音

张 乐 290 诗琴话艺

高 平 294 雨歌和耳虫

沈次农 298 黑夜闻巴赫

王莫之 301 他们的电台故事

影像

陆元敏 023 90年代的上海

雍 和 305 上海呼吸 

逄小威 318 他们在上海

殷立勤 335 上海的场景

董天晔 348 上海的表情

谢东皓 359 苏州河边

btr   363 延庆路

朱未末 371 是麦田呀

其他

朱亚萍 381 关于浦东美术馆开幕展的故事

梅冰巧 387 下江南,金泽工艺社二十年

陶晓马 411 之禾的种子

陆 杰 422 浦东三十年变化

我是白 442 火

    443 录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忆、金宇澄、严锋、陈冲、毛尖:上海,上海
吃出窈窕 7种瘦身饮食秘诀
主厨菜单 | 吃它家菜长大的成都人,老板今天发红包了
中原口味记 洛阳水席VS开封小吃(图)
食色生香:肚包鸡
我的减肥日记第38篇,我最大的心愿是所有的妈妈都穿得上S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