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优美,故事一般——葛亮《燕食记》读后
userphoto

2023.09.05 海南

关注

葛亮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中青年一代作家中的佼佼者,有着显赫的出身,祖父是葛康俞,太舅公是陈独秀,叔公是邓稼先。这个1978年出生的青年才俊,按照魏晋名士的标准,就如王谢家的孩子,自带光环。其祖父葛康俞先生是书画家、美术史家,安徽人,清代书家邓石如後人。早年在杭州国立艺专和李可染、艾青同学,曾任安徽大学、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与傅抱石相知甚深。陈独秀自不必多说,邓稼先是我们的国宝,两弹一星的领衔者。一句话,这个家族是古徽州的名士摇篮。尽管经历种种变故,但家族中始终有很多人占据着社会的上中层。所以葛亮的耳濡目染,亲身经历都凝练在了他的文字中。那种大户人家的见识和优越感,民国古韵,文言文和生僻字,富家公子的各种生活习性等等在他的书中扑面而来,看葛亮的书和看冯唐的书感觉完全不同,冯唐出身市井,蒙古族母亲的彪悍以及平民的生活气息一眼便知,及至冯唐上了协和,才见识到洋气,一切更符合大多数平民的生活认知。而葛亮让你有一种贾宝玉复活的感觉。
感谢我们这个包容的社会,让我们还能看到葛亮这样的年轻人。社会之美,就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元素有机组合。葛亮毕业于香港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和台湾的古风较之大陆更盛,祝愿他在香港工作生活开心。
《燕食记》讲的是香港茶楼大按师傅的故事,主线人物就是师徒二人,从民国初年写到抗战爆发,再到解放以后,再到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时间跨度近百年,人物一大堆。之所以我觉得故事一般,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物的塑造得并不立体鲜活,包括主线的师徒二人,前半部写师父,荣怡生,一个孤儿。后半部写徒弟,五举山伯,还是一个孤儿。先后半部割裂感很强,好像是两部书合起来,不像一整个长篇小说。人物贪多吃不烂,很多人物的出场和离场太生硬,还有一些有出场没离场,悬空着没交代,不是有机巧妙。此时才更觉得《红楼梦》的强大,后世想再超越其在一部书里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怕是比登天还难。
这次到丽江出差,在古城里发现了一个“太史第”,在《燕食记》里面葛亮恰好就写到了一个广州的太史第——一个老太爷,点过晚清翰林,受过慈禧赏赐,娶了八九房姨太太,生了一大堆儿女,这个大宅院里面的故事就有点像红楼梦,这个应该也是作者小时候生活中常见的大院子。

老爷丫鬟,大嫂小叔子,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民国时的尼姑庵被作者描绘成了风月场所,当时生逢乱世,活着就特别不容易,我没考察过这种真实性,但是这种设定却也是冲击三观。荣怡生的母亲就是个绝色尼姑,被一个国民党军官包养,素宴成就了庵中各房和庵之间的争奇斗艳。荣怡生就是在这种场景下被怀上了,父亲却在当时军阀混战中不知所终。母亲被父亲的仇家所杀,荣怡生已出生就被母亲的丫鬟尼姑慧生带出寺庙,慧生还俗后带着荣怡生在太史第中当丫鬟,荣怡生也跟着太史家的兴衰而起伏。后来一个机会进了茶楼,学到做莲蓉月饼的绝活,继而成为茶楼大按师傅。徒弟五举来历不明,一个孤儿,看起来气质和荣师傅很像,于是收了当徒弟,学会了打莲蓉的绝活,却因为爱上了一个上海的厨师女子而放弃继承荣师傅的事业。师徒反目十几年,那个上海女子被作者早早写死了,五举一个入赘女婿受尽煎熬。最后和师傅在美食大赛上和解。
在广州也喝过几次早茶,那些糕点也吃过,并没有找到书中写的“直击灵魂”的感觉。书中大量笔墨写到吃食,非常讲究,但也许是近代人的见多识广,不像民国时的流动性差,所以回想吃过的莲蓉月饼,并不觉得有多么地好吃。上海的红烧肉是书的下半部的主菜,想到那个甜不甜咸不咸的味道,我的感觉和书里写的完全对不上。

书中写到大量的粤语,方言写成文字就有了很多生僻字,不熟粤语的不容易懂。但每处都有注释,并不影响阅读。夹杂方言的写作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何况粤语的受众如此庞大。最近喜欢看胡淡淡的脱口秀,和重庆话几乎一样的遵义话特别有意思,特别有生活气息,这也是中国有活力的地方。在中国推广普通话都这么难,所以我比较赞同亨廷顿的观点,世上不存在一种普世的价值观,美国的文化再好,也不可能被世上所有的人接受。我不同意福山所谓的历史的终结,那要等到地老天荒时也不一定能实现。
书中还有大量的戏剧描写,看来作者在粤剧和京剧上浸淫不少,文字之美也在戏剧的描写上淋漓尽致。引述一段,自己感受吧:
这时,忽然有阵夜风吹过来,凉得阿响顿时一个激灵。堃少爷嘴里嘟囔了一下,竟然摇摇晃晃地也站直了,一个过门儿,张口就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先是唱得很含混,怕是夜风击打得人也清醒了,声音竟激越,字正腔圆。底子是沉厚的,已非阿响印象中的童音了。

伤心泪,洒不了前尘影事;

心头各种滋味,

唯有自己知。

一弯新月,

未许人有团圆意;

音沉信杳,独乱情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亮《燕食记》读后感(上)
一块月饼,让他乡的中秋节有了家的味道 | 葛亮《燕食记·溯流篇》
郭进拴|《燕食记》读后感
葛亮《燕食记》:历史切片与道德精神|人文社年度好书回顾
因北鸢牵出那些氤氲民国往事,乱了谁的心
淘书小记|柳师傅的民国之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