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亮散文集《梨与枣》推出,在阅读和写作中,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 此刻夜读
userphoto

2023.09.05 海南

关注

  //  

古人出书,谓付之梨枣。

作家葛亮全新随笔集以《梨与枣》为题,因这部作品关乎阅读,也有关写作所见。写著书的人,写读书的人,也写爱书的人,在他人的文字中,烛照华年。

《梨与枣》分“朵颐记”“谈艺录”“格物志”“东西引”“少年游”“挽歌行”“太虚境”“林下赋”等八个章节,书中涉及饮食、艺术、城市、记忆多个切口,写到的书,作者类型不一,有文学人,也有戏剧家、演员、建筑师、摄影师与瓷艺师。皆与写书、读书有关,通过阅读、寻访,字里行间,可以读到葛亮对生活的郑重。且以“梨与枣”的互勉尊重之意,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梨与枣》

作者:葛亮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敬梨枣

这本书关乎阅读,大约也有关写作所见。

现在我们对于一本书的经验,或变得简单和便利,尤其作为阅读者,因近年的疫情,电商成了主要的购买平台。和书之间,形成一种虚拟的默契。购书的指标,依赖于网站的新书推送、封面和详情页。书到来时,有那么一个瞬间,你仍然被击打了一下。因为打开塑封,有一点清浅的气味,在手中氤氲开来。那是油墨和纸质混合的气息,关乎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词汇,书香。

数年前,写过一篇小说,叫《书匠》。写了一些爱书的人。他们有的读书,而有的修书。二者仿佛遥立在书的两端,却起自同一品格。这篇小说的开首,引了《颜氏家训·治家》中的一句,“借人典籍,皆需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叫老董的修书匠,因为一本《杜诗镜铨》被做成了“金镶玉”,叹息是做就了书的“绝户活儿”。这是将书当人来惜的。何故?因他知道,一本书出自作者之手不易,再经历了数百年留下来,更不易。修一本书,从溜口、闷水、倒页、钉纸捻、齐栏、修剪、锤平、下捻、上皮、打眼穿线得二十多道工序。纸寿千年,是留下了文字的功臣,是载体这是后人惜书的缘故。

制书的人,又谈何容易。古人出书,谓付之梨枣。梨木、枣木都是厚重质密的木头,为雕版刻书的上选材料。那一个个字刻上去,需花了很大的力气。如今的环保人士,说起粗滥无用之书,斥责浪费树木。古人说的更为触目,称为“梨枣之灾”。如此一来,写书与读书的人,大概都需心里有些敬畏。

到了当下,我们还是要爱书的。即使彼此间的关联,没有如此艰辛沉重。伴手所读,日月累积,仍有其意义。久了,有一些浅见与心得,又碰触了一些生活的机关,便也写下来。记录书,也记录某个人生阶段的自己。所涉的话题,也希望是日常可亲的,关乎饮食、艺术、城市、记忆。既然切口是生活,便不说什么堂皇道理。写到的书,作者类型不一。不仅有文学人,也有戏剧家、演员、建筑师、摄影师和瓷艺师。字里行间,皆读到对生活的郑重或举重若轻,也就懂得他们各自的珍视。自己下笔写他们,也变成一种对文字的反刍,不免也就更疼惜些。以自己的微,见他们的著。

作为一个读者,尊重写书的人;作为一个写者,也尊重读书的人。或许是这本书初衷的凝聚。谢谢你们。

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

——《北鸢》小引

中国人有咏物言志的传统,又持有家国之念,对食物的关注往往成为重要的窥口。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是国策方略,也是火候的拿捏得宜。庙堂毕竟复杂,失意于此,往往退而求其次, 以“吃”入文,算是一种心理补偿。写得越精彩,失意愈甚。历朝历代,自有书单可作辅证。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张潮的《幽梦影》、张岱的《陶庵梦忆》、李渔的《闲情偶寄》等等。而袁枚的《随园食单》, 则见旷达之相,自觉荡开仕宦“正途”。造园谱曲外,将饮食作为人生态度的一端。

《北鸢》里写了一些饮食的场景。它们的存在,对笔者而言,是一些意外。每每出现在人物命运的节点,又似乎是百川归海。其实中国人对吃讲究,是素来的。说与乱治无关,又不全对。小说中第一次出现谈“吃”的场景,是民国十一年豫鲁大旱,百年不遇 的“贱年”。两地灾民南下,安置于齐燕两处会馆。富庶商贾设棚赈灾。主人公文笙父亲卢家睦经营的“德生长”,以“炉面”发放,就此与城中的清隐画师吴清舫先生结段缘,成就襄城丹青私学。“炉面”为鲁地乡食,做法却甚为讲究,“五花肉裁切成丁,红烧至八分烂,以豇豆,芸豆与生豆芽烧熟拌匀。将水面蒸熟,与炉料拌在一起,放铁锅里在 炉上转烤,直到肉汁渗入至面条尽数吸收。”以此赈灾,果腹为其一,解流离乡民背井之苦为其二。内里却是有关中国人仁义的辩证。人自有困厄之时,商绅周济以乡里美食,是德行,亦是不忘其本。所谓礼俗社会,讲求血缘与地缘的合一,从而令“差序格局”出现。作为籍贯山东的外来者,卢家睦在襄城这个封闭的小城,缺乏所谓“推己及人”的血缘依持。所以,选择投身商贾,也是必由之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说得十分清楚,商业活动奉行的是“理性”原则,而血缘社会中奉行的是“人情”原则,两者相抵触,因此,血缘社会抑制商业 活动的开展。而这也正是家睦得以“客边”身份成为成功商人的前提(血缘与地缘)。但是,费先生同时也指出,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其与“差序格局”中的“伦”相关,所以,便不难理解家睦对于鲁地乡民的善举,实质是出于对“血缘”念兹在兹的块垒。而家乡的食物“炉面”则成为最直接的“仁义”表达,这一点,恰为同属文化“边缘人” 的吴清舫所重视并引为知己。

所谓微言大义,饮食又可为一端。文笙随卢氏一族跑反归来,在圣保罗医院里越冬避难。医院里的外籍医生叶师娘,邀请他们在自己房间里向火。因为火里的几颗烤栗子。众人有了食物的联想。相谈入港,几成盛宴,之丰之真如VR之感。可及至后来,发现不过画饼充饥。但美国老太太叶师娘,就有了结论说“中国人对吃的研究,太精也太刁”。文笙的母亲便回她,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中国人的那点子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接着,才是重点,她说的是中国人在饮食上善待“意外” 的态度。她从安徽的毛豆腐说起,然后是臭鳜鱼、杭州的臭苋菜、豆腐乳,益阳的松花蛋,镇江的肴肉,全都是非正常的造化。说白了都是变质食品,可中国人吃了还大快朵颐。所以,说国人中庸无为,其实不然。中国人是很好奇勇敢的动物,不然鲁迅也想不出“乌鸦炸酱面”这样惊艳的食谱。再往细里数,有“三吱儿”等物,怕是连什么都敢往肚子里吞的探险家贝尔,都要甘拜下风。

电影《饮食男女》剧照,下同

昭如说的,其实是中国人的包容,“常”可吃,“变”也可食。有容乃大,食欲则刚,也是对人生和时代的和解。中国人重视传统,但亦不慢待变革。沈从文先生在《长河·题记》谈及现代性,并不一味视为“进步”,而称其必然要在中国语境进行检验。此言不差。民国时代动荡不居,社会格局变更,造就了个人境遇伸发的可能性。帝制推翻,1905年科举废除,“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被仓促中断。知识 分子阶层出现了一系列分化。这分化亦宛如食物的变化与造化,出其不意,不拘一格。《北鸢》中的画师吴清舫,有清隐之誉,但在二次革命后,设帐教学,广纳寒士。这某种意义上担当了公共知识分子之责。另一类是毛克俞,其因青年时代的人生遭遇,尤其体会叔父在一系列政治选择后落幕的惨淡晚景,就此与政治之间产生疏离。其最重要的 作品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完成,避居鹤山坪,埋头著述,在学院中终生保持艺术家的纯粹。此外在第二章,写到孟养辉这个人物,原型是天津的实业家孟养轩,经营著名的绸庄“谦祥益”。孟养辉的姑母昭德,不屑其作为亚圣孟子的后代投身商贾,他便回应说,依顾宁人所言,所谓“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如有诗礼的主心骨,做什么都有所依持。因家国之变,选择实业,所谓远可兼济,近可独善。中国文化格局三分天下。“庙堂”代表国家一统,“广场”指示知识阶层,而后是“民间”。民间一如小说之源,犹似田稗,不涉大雅,却生命力旺盛。以食物喻时代,也是由平民立场看历史兴颓,林林总总,万法归宗于民间。

到文笙成人了,在杭州遇到了故旧毛克俞。克俞在西泠印社附近开了家菜馆,叫“苏舍”。毛先生的原型是我祖父,艺术史学者,本人不涉庖厨。为让他的性情不至如此清绝,这一场景是我虚构的。不过,写到“苏舍”里菜单开首写着苏子瞻的句: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倒很像是他的自喻。但这馆子的菜,既非徽菜,也非杭帮菜,而是两者的合璧。“云雾藕”脱胎于徽菜“云雾肉”,“乾隆鱼头”原是杭菜中的“皇饭儿”,用料却是安徽的毛豆腐。其他的青梅虾仁、雪冬炖鸭煲等,便都是两大菜系联袂的改良版。老实说,这些集式皆出于笔者的创造,并非一一实践过。但想必都是好吃的。写的是佳肴,想要说的仍是中国人“调和鼎鼐”的功夫。在大时代里,没有一点坦然应对常变之心,是会活得艰难的。故而,书中开胃的“西湖莼菜汤”,原是一道素汤,也便加入了开洋与火腿,命为“中和莼菜汤”,做了这时世的象征。

《北鸢》写饮食,归根结底还是在写人心的虚渺,权力的制衡。亦以民间辐射庙堂。女主人公仁桢的大姐仁涓,嫁到了簪缨世族叶家,心中无底,听了老姨奶奶的主意,月子里开了十八吊老母鸡汤的方子食补,磨折下人,只为了做足娘家的“排场”;石玉璞和旧部柳珍年在寿宴上见了面,柳是来者不善,话不多说,却拿席上的辽参做起了文章,说石玉璞跑大连上等海参吃得太多,未免胀气,暗讽他与日本势力的瓜葛。仁桢要劝说名伶言秋凰行刺和田中佐,约在老字号的点心铺“永禄记”,又是一场心潮暗涌。这糕点铺开了一百多年,应了物是人非,其变迁也正是襄城历史的藏匿。

《礼记》中说,食色都是人之大欲。千百年来,后者被压抑得厉害,前者则成了中国人得以放纵的一个缺口。然而久远了,也竟自成谱系,多了许多的因由。姑母昭德将英国人舶来所赠,给文笙吃,说,这外国糖块儿,叫朱古力,先苦后甜,是教咱哥儿做人的道理。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清是哪种火?
为什么请人修改文章叫“斧正”?
囫囵吞枣的主人公是谁?囫囵吞枣的故事和意思
风筝也有主心骨
因北鸢牵出那些氤氲民国往事,乱了谁的心
蒸梨润肺 蒸枣补脾 蒸苹果止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