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好,差不多先生

编者按

1
“差不多”思想

咱们中国人有一种天生的“差不多”思想:读书,不求甚解;做事,马马虎虎;学习,囫囵吞枣;做人,避重就轻。

有人说,这是一种“中庸之道”,不求“首当其冲”,不计较。

然而,做一个“差不多先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有一群“差不多先生”是对社会的极大伤害。

2
《差不多先生传》

农耕社会的断层、理想现实的脆弱、人性中的劣根性,都是“差不多”思想和“差不多先生”存在的心理成因。

研究这些问题,研究如何去规避这些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不仅在为人上,更在学习上。因此,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在指导教育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地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读《差不多先生传》和万福友老师的一篇感悟。

差不多先生传

文/胡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教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作伙计;他会写字,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30分开,同8: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教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他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夏日再读《“差不多”》

万福友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老先生上个世纪之初的作品,可以作为一篇讽刺小说来读,来看待。作品虽说已经差不多一百岁了,但“差不多”的思想,至今仍然活在当下,活在中国人的心中。

全文差不多一千个字,从“差不多先生”的姓名写起,到他的知名度,到他的相貌,他的口头禅,他的五官特征,再到他小时候买糖的故事,他读书时回答先生的话,他搭火车的经历,到他得了急病请医生,直至他差不多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无一例外,莫不充分展现出他“差不多”的鲜明特点。就连他死后,家人和人们的评价,也充分体现出“差不多”的鲜明特色。只有到了结尾,文笔才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指出差不多先生成为无数人学习之榜样的严重后果:一是人人都成为了一个差不多先生;二是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有口头禅,有习惯动作,有小时候的经历,有学堂里的表现,有办事时的特点,有临死时的语言,有共性,更有个性……有故事,有情节,所以文章题目里有一个“传”字。

  • 有悼词

“差不多先生”死后,当时的人们居然给他还写了悼词。请看《差不多先生传》倒数第二段里的内容: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这一段话,其实就是“差不多先生”的悼词。其中每一句话都是赞语,都是溢美之词。只要你稍加注意,推敲一下,这“不肯认真”真的好么?“不肯算帐”、“不肯计较”就完全对了么?这样说来,“认真”、“算帐”和“计较”就都成了毛病和缺点了?那样一来,事情还要不要去做了?汽车、飞机、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等,还要不要花精力花时间去研发、去制造了?我们的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如果都是马马虎虎制造出来的话,又有谁敢开,又有谁敢乘坐?还要不要命了?即便说“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算是多半用于军事,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不大,那么,建房子,建大桥、造汽车、轮船等等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又是可以马虎就可以搞好的吗?

  • 有生活气息的“差不多先生”

有意思,且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油盐柴米糖,衣食住行,与生死,900余字的篇幅,包罗了生活中的各个侧面,所有的内容均被“差不多”一根线串起来;每个人思想深处都有“差不多”的影子,因而,都可以将此文当作一面镜子,照出自己放松放纵、不努力、不认真、不严谨、不慎重、不缜密的毛病,读过之后,掩卷而思,进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找到自己努力前行的方向和不断进步的目标。


这篇文章,也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经久而不衰。可以说,到了21世纪的如今,虽说过去了近百年,不仅“差不多先生”远没有消灭,而且还有愈来愈多之势。

读一读《差不多先生传》吧,你肯定会在忍俊不禁之余,有所收获的。

感谢伟大的“差不多先生”的发现者胡适老先生。

今晚,万福友老师将在创意作文私享会举行《且将身边事,拿来做文章——<差不多先生传>在写作上的启示》主题讲座,欢迎参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读《差不多先生传》
散文诵读《差不多先生传》作者 胡适
不过“差不多”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胡适散文精选集
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心态要不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