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 ∣ 七夕不是情人节那么简单


如今的七夕已经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其实七夕的文化内涵还有很多。

 

自然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也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每逢七夕读书人会都会拜魁星,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妇女乞巧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在中国古代,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所以七夕又称“乞巧节”。

 

时间崇拜 

“七”与“期”同音,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女子手持五色丝线和七孔针,连续穿针引线,最快通过的为“得巧”。《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喜蛛应巧

把一些瓜果食品放在盘中置于庭中,如发现喜蛛结网,就预示着大吉大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投针验巧

七夕前一日准备一只面盆或碗,倒入鸳鸯水,即白天和夜间取水的混合,也常把河水和井水混合。放置到第二天中午,太阳一晒,就可投针验巧。《直隶志书》说,“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拜魁星

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 


晒书

七夕晒书的习俗十分盛行,有两则小故事,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 


拜织女

预先和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斋戒一天,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吃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汉朝 初创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唐代 风行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 鼎盛

京城中专门开设了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明清 丰富

由于社会发展,七夕节的内容更加丰富。

 

现代 法定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关于牛郎织女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七夕

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辛未七夕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七夕

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新刊目录

作家人气榜

双向道(中篇小说)/胡学文/78

旁逸斜出(创作谈)/胡学文/110

 

现实中国

警惕日本诡道后遗症——纪念全民族抗战暨卢沟桥事变80周年(报告文学)/刘俊杰/4


王安忆专栏

纽约四重奏(之二)/王安忆/112

 

好看小说

为了维克托(中篇小说)/王芫/40

母亲在乡下(短篇小说)/曾瓶/122

舅舅死了(短篇小说)/汪肯堂/130

福鸟(短篇小说)/杜弋鹏/141

赵晏彪小小说两篇/150

 

天下中文

离开安平的伍秉鉴(散文)/许谋清/154

“水绘百年是隐谷”(散文)/王霞/171

西河渡(外一篇)/李培禹/176

 

真情写作

有美一人,独倚青山(散文)/安然/180

双子的回答(散文)/泽津/188

遁入岁月的宅院(散文)/钟月/193

蚂蚁的高度(组诗)/李龙年/198

寂静(组诗)/杨康/199

用饱满的热情把冷寂的日子暖热(外一首)/梁士霞/201

生命·葬(组诗)/[美国]琰懿兮/153

 

北漂故事征文选登

我的北京我的城/杨永磊/202

无可奈何打工者/秦景棉/204

母亲托梦,让我离开北京回家/文德芳/206


水岸云庐

【原载《长江文艺》2017 年第 7 期】 蒋 韵

善与恶,罪与罚,拯救与赦免。面对历史,记忆与生命,哪个更重要?


两棵花椒树

【原载《人民文学》2017 年第 7 期】 姚鄂梅

两个绝症女病友,虽“绝”与“绝”各不同,但“绝”到“骨灰”级,也算一种奇葩。这是中年女性的困境,还是每个人自身都无法摆脱的绝境?


抓捕路霸江自善

【原载《当代》2017 年第 4 期】 光 盘

一个犯了罪的好人。一个好人为何会犯罪?又为何自愿选择坐牢?


金尘

【原载《江南》2017 年第 4 期】 曾晓文

为拿到绿卡,她不择手段,最后面临牢狱之灾。金如尘飞,人微如金尘。大千世界,谁人不是过客?


秋阳当头

【原载《沙市文学》2017 年第 6 期】 申 剑

即将谈婚论嫁,却又摇摆不定。男女间的爱情与婚姻,似最难顿悟的禅机公案,人一生深陷其中,却难寻个究竟。


朵的城

【原载《广州文艺》2017 年第 7 期】李国彬

只许谈情,不准说爱;可以谈婚,但不论嫁,不与客户有实质性的交涉——这是一个女婚托的职业准则。明星职员朵一直很好地遵循着这套准则,而现在却面临失控的状态。


伏羊咩咩

【原载《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 年第 7 期】 李 云

羊的命运,人的命运,杀生与护生,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7年第7期要目

中国文学期刊中篇小说选目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国内邮发代号:2-85  国外邮发代号:M428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国内邮发代号:82-186  国外邮发代号:M1780

刊社发行部电话:010-66031108

线上订阅:官方微店、中国邮政、杂志铺

电子版合作: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七夕不是什么古代情人节!
古时的七夕其实不是情人节,而是女儿节
牛郎织女鹊桥会—七夕的美丽传说
中国七夕---浪漫情人节 ♂等^
七夕节几种常见习俗
古代七夕并非情人节:表达已婚男女不离不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