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有一双中国鞋

老品牌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除了靠声名还须不守旧。

整理物品时,又见这双千层底的布鞋。

那是好几年前朋友在北京学习时买给我的,我至今记得她对我说:“别小看了这双布鞋哦,它可是‘内联升’的手工布鞋,用了90多道手工工序才制成的呢,保你穿着舒服。”

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都穿过类似的方口布鞋,我也学做过:把一摞旧布铺平后,先是勾勒出一只鞋底的样子,然后戴上“顶针箍”一针一线地在厚厚的布堆上纳。为了使鞋底牢固扎实,咬牙切齿地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往往一只鞋底要纳好几天。鞋底完成后,鞋面也是自己做的,先是用厚糨糊一层又一层地刮在黑色的斜纹布上浆硬,等到吹干后还要在鞋面四周镶边。不过,最后一道绱鞋的工序我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出点钱请弄堂口的老皮匠帮忙了,他有专门的工具,用一把带钩的锥子,上上下下地把鞋底和鞋面绱在一起,不出半小时,一双布鞋就做成了。这时,老皮匠在新鞋上喷上些水,把大大小小的木桩塞进布鞋里面,还得楦上几个小时才算大功告成。

老皮匠坐在小板凳上一面绱鞋,一面摇头,他嫌我纳的鞋底软扑扑的不得力,便数落道:做鞋必须三道弯,腰弯、脖子弯、腿弯,这样才能用得上劲,所以,做皮匠的没几个是挺得直腰背的。他还说,做鞋看似简单,实在是一针一线皆有章法……

现在想来,老皮匠当年的话语中蕴含着浓厚的哲理,这“章法”造就了一些百年鞋店长久不衰的信誉:一双千层底布鞋有90多道工序,难道不是它们的精气神?这是技与艺的融合,难怪它们的名气至今还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

的确,凡是称得上百年老店的,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一句北京的老话儿:爷不爷先看鞋。曾经,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洒鞋,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文人墨客自不待说,脚底有了劲儿,脸面才有光,名声才会传遍大江南北,也才有了“内联升”今天手工制鞋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确实,老品牌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除了靠声名还须不守旧。不久前,我去上海展览中心参观“中华老字号博览会”。说是“博览会”绝不夸张,足有200多家上海本土的老字号摆开阵势,老牌新品,轮番打着擂台,参观的人流更是摩肩接踵地追捧着上海品牌。细想起来我们哪里需要抢购物品,而是在释放怀旧的情结。

打响老字号品牌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这无疑需要融合创新,有措施、有行动、有质量、有竞争力。新潮的大白兔奶味唇膏不就是老字号在玩“跨界”的一种举措?网上、线下吊足胃口,这样的营销手段管它是不是噱头,受欢迎就是硬道理。

我又将朋友送的这双千层底布鞋放到暖阳下晒了一下午,依旧舍不得套上脚步行。我心里打着算盘:哪一天去北京买一双后再穿也不迟。

在我眼里,我珍藏一双千层底布鞋,如同收藏的是百年人文的记忆。从这个角度看,老字号的兴衰如同做人的成败,如同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华老店正在新时代的与时俱进中求新求变重振雄风一样,他们是用心在庇护和传承民族的文化内涵。我深信,时光越久,老百姓心目中的国货越加历久弥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鞋
聊聊步瀛斋,聊聊老北京布鞋!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 诗意空间
内联升穿在足尖上的活非遗
内联升: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
俺娘纳的千层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