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高冷坚硬的莫斯科


从俄罗斯回来后,一直还在惦念着俄罗斯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而不是莫斯科。数日回想,却又无法放下。

小时候莫斯科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胜利的地方。父亲留给我的那本精致的苏联邮票,邮票上反复出现的斯大林式建筑,一直萦绕着挥之不去。前两年读广西师范大学隆重推出的《杨奎松著作集:革命》,曾一度热衷读之,之后毛泽东和莫斯科40年的恩恩怨怨也让我一直在觊觎着莫斯科。

也许是因为我一踏上莫斯科土地,她就坚硬的咬了我一口,手机碎在卡洛明斯科娅皇家庄园大门前吧,把我对莫斯科的热情降了下来。

在这个皇家庄园里我小心裹头进入教堂,遇上正在为信徒祈祷的仪式,悄无声息的站在他们中间,没敢挪动脚步,这时有一束光从门外照耀过来,微微抬起头,看到神甫祥瑞的目光正好落在我的方向,似乎感受到了神的爱抚,心渐渐悦然起来。

哦,让我们再回到在莫斯科的时候吧。


大雪纷飞的圣彼得堡莫斯科火车站送过安娜卡列尼娜,送过阿赫玛托娃,这个秋夜也来送我了。这个故事凝聚的地方,世界上最美的十大车站之一,于1851年,与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火车站,同时投入使用。候车大厅墙顶四周精美的雕像花饰,出口拱顶高大,映着淡淡黄绿光,不禁想起那年在达布达佩斯火车上,想起那个金色下午我们推着箱子行走在匈牙利路上的时光,时间真不禁过,还好眼前还是我们四个人,悠然欢笑在路上。

列车晃动起来了。这条承载着安娜·卡列尼娜命运的铁路线,依然在岁月里,不知道她初到莫斯科时呼吸寒冷空气、与伏伦斯基发生那冥冥中决定他们命运的互相一瞥那个地方,我能否嗅到?但可以肯定,她在这趟火车上也是如我今晚一样望着窗外,望着大片的草坡,辽阔、茂盛,强悍,望着这片横跨欧亚大陆的厚重土地,肥沃和荒凉并存,爱与无望并存着。 

莫斯科这个醇厚的、光辉熠熠而又伤痕累累的城市,这个曾经是父辈梦想的地方马上就要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黎明前的莫斯科就像一杯陈年老酒,在清晨开始一层一层依次展现开:

缓慢而拥挤的早餐厅,三个不相干的伟大人物被餐厅老板像商标一样挂在门楣上,庄子,老子、毛泽东;


克林姆林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曾是俄国沙皇的皇宫,也是父一辈中国人梦想见到的地方,不仅保留着沙皇权威的建筑群,也是俄罗斯东正教的宝贵遗产,如今这城里拥有着世界上最强硬的男人。几乎每座历史悠久的莫斯科城镇都有自己的克里姆林宫,但只有莫斯科的这座宫殿才真正具有世界瞩目的王者之风;

红场,莫斯科古老的广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多少人曾在荧屏上欣赏过威严壮观的阅兵典礼,只有亲自来到这里,才会发现她名字的真实意义——美丽;


如童话般端丽夺目的瓦西里升天教堂,参差不齐的洋葱头争先恐后地伸向天空。作为俄罗斯的“国教”东正教的至高教堂,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也理所应当地和国家的权力中心并排站立在这里,接受着人民的崇拜与敬仰,也诉说着一段段血腥的往事。每天每日,那彩色的穹顶都在太阳的照射下绽放光芒,直指云霄。让我以为是在一座童话城中,而这童话是在战斗中诞生的,我踩着历史,仰望着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躺在草坪上听世界各地的语言在上空飘动;

不远处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提醒你,这座城市的命运并不童话,这座大教堂坎坷的身世就是城市的缩影。

赭红色大楼是国家历史博物馆,这座“回归民族样式”新俄罗斯风格建筑和毗邻的克林姆林宫浑然天成,没人相信他们的建筑年代相差400年;

列宁墓那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在冰冷在沉没中,斯大林的遗体曾葬在这里,又被移出这里,这纠结的历史里埋藏着多少事件?


取自圣彼得堡战神广场中央的火种在无名烈士墓中燃烧着,这火焰从建成到如今从未熄灭过;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壮举永垂不朽!”下午3点整我们在拥挤的人群里,一睹了闻名于世的整点士兵换岗,每一班的交接都让他们始终如一,守护着那些不知名的灵魂。看着他们英俊的面容和步伐,我又想起来2002年第一次到俄罗斯时见到的那些帅真的士兵,和人们嘲笑我痴的时候,心下也嘲笑着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莫斯科大学静静地矗立在河畔,斯大林式的标志建筑,宏大的基座巍峨屹立在阳光下,顶上红五角星依然展示着激情与荣耀,毛泽东曾经演讲过的地方,我只能遥想一下那时的场景是何等振奋;

麻雀山观景台俯瞰莫斯科市区景色,可以看到蜿蜒的莫斯科河,也可以看到中央体育场,安静与激情在这里同时可以尽收眼底;这时一列轻轨轰鸣着从河面上掠过,整个俄罗斯历史上璀璨的科技与文化都会在这条古老又充满了人文气息的河流的召唤下,在心中一齐纠结着、回响着;


莫斯科地铁,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地下宫殿,华丽典雅、雕饰繁复的车站将各种历史事件、名人故事和民族特色展露无余,惊叹着俄罗斯人大气磅礴的美学风范,看着地铁里川流不息的人群步伐高傲疾闪而过和那些不断晃动出来的美女飘然而去,脸上总是挂着属于欧洲人的严肃表情,即使是抓拍的照片,也会在镜头中找到几双充满警惕的眼睛,那份与生俱来的高冷真是美的享受;

莫斯科的凯旋门,它与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不相上下,纪念着同一场战争:法国是为了纪念1812年拿破仑率军占领莫斯科;俄国是为了纪念1812年俄军最终战胜法军,门顶有手执月桂花环,背生双翅驱驾六套马车的胜利女神像,其下武士,手执利剑,或月桂花环和橄榄枝,象征胜利和平。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一场战争因为国家利益站在不同的方向指引着自己的民群,能说谁对谁错么?

那些凌乱的碎片在这一天被串联在一起,组成了立体、真实的莫斯科。晚上回到驻地时恍然像是渡过了一段长长的时光,在车上沿路看到的前苏联时代的铜像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去“苏联化”,但仍然冰冷的占领着一些广场。红场对面的购物广场也是世界奢侈品聚集,不知道列宁躺在那里看到了会不会高兴,人民的生活比牛奶、面包时代丰富多了;普京在克林姆林宫里是不是有闲情看着那些洋葱头的金色圆顶、那些色彩斑斓的大教堂、那些宏大华美的建筑、那些无处不在的名人故居和纪念馆……莫斯科拥有太多令俄罗斯人自豪和骄傲的宝藏,除去地广资源丰沛他们每个公民身上自带的贵族气质都让人瞩目。也许正是这些让当年已经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毛泽东无法容忍别人站在自己头上发号施令,这些外交历史的微妙,勾勾沉沉障眼不晰,也不用我辈来晰,我只是在夜晚偶然多虑一下而已,“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夜色多么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小河静静流微微翻波浪/水面映着银色月光/一阵轻风/一阵歌声/多么幽静的晚上......”还是这个熟悉的旋律能让我感觉莫斯科应该是深沉和坚硬的,美妙和幽静的。

莫斯科的早上,与忙与闲都无关。时空独属花木草丛与飞鸟的世界,容我继续体味旧时与现在的碰撞。


莫斯科郊外小镇谢尔盖耶夫镇,那个名叫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僧侣在莫斯科近郊森林里建立三圣小教堂和小道房,后来发展成为俄罗斯最大的修道院,成为了东正教教化之中心。在修道院外一群群鸽子的翅膀展开中,看到一队队神的孩子穿过,肃穆安祥,也看到阳光夕照下,一个神的孩子在手里捧着一个上帝赐给他和他亲爱的人的婴孩儿,那些送来祝福的同伴脸上都荡漾着笑容,我拍下那一瞬间,也就是那瞬间的捕捉,在图景里反射出的一圈光晕,让我惊讶这光的产生,我就想到了一句话:神在的地方,自带光芒;

彼得大帝童年渡过的卡洛明斯科娅皇家庄园、被皇家出视野的察里津诺皇家庄园,风景奇美、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松鼠是快乐的,这些棕灰色的精灵,毫无畏惧地在草地上穿行、跳跃,肆无忌惮地窥视张望着从它身边而过的我们,这时你就能听到森林的绿色之声。我们已许久没有这样徜徉在园林里了,就像回到小时候,回到我们几个人认识之前的少年时代一样,如果不到遥远的莫斯科怎么会知道我们一刻是凝重一刻又是欢快呢?这反转的速度就像电影一样的,我人生这就是每个人的电影么?


莫斯科河岸边那一簇簇金光闪闪的穹顶就是新圣女修道院。与修道院一墙之隔的新圣女公墓。之前似乎没有一点的期待,可是当我进入和翻阅这每一座碑廓时,我似乎才嗅到俄罗斯政治与文化的名人堂。公墓始建于16世纪,开始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墓地,到19世纪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新圣女公墓是全俄最负盛名的公墓,占地7.5公顷,安息着2.6万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的灵魂,步入幽静的环境、浏览优美的墓上雕刻、独具一格的碑文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一再回步再望:

果戈里与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相伴。契诃夫的《变色龙》《套中人》两部作品,是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幽默的契诃夫在生前曾劝告人们要珍惜生活,要知足长乐。他曾经说过: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的说,挺好,多亏这根刺儿没扎在眼睛里……


叶利钦墓,苏联的掘墓人,苏联解体后的首任俄罗斯总统,墓碑设计为俄罗斯国旗,无雕像、无生卒年月、无名字,墓地旁边是宽敞的走道,这些意味着什么呢?

戈尔巴乔娃墓,苏联末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夫人,一生为防治白血病奔走,但本人因为白血病而去世。与戈尔巴乔夫夫妻情深,墓旁这一片是留给她亲爱的人的;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影响了一代新中国的读者,他们的墓对望着,他们的母亲默默的在背后,卓娅的双手被紧缚在背后,衣衫破碎,挺着裸露的胸膛,双腿微曲,头高高向后昂起,多么年轻的生命,母亲就那么不可割舍的看着他们在永世;

奥斯特洛夫斯基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他临终前的一刻被雕塑家定格在石板上,一手放在书稿上,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微微抬起,双眼凝视远方,墓碑下方还刻有伴随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

别尔希阿尼诺夫·列昂尼德·谢梅科维奇之墓,俄罗斯最伟大的妇产科医生,这个当年为了鼓励人口发展而不断授于苏联许多妇女为“英雄母亲”的国家,一个迎来数不清的新生命的妇产医生对于一个国家是何等的重要;


斯大林夫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之墓,1919年她与斯大林成婚,政见上与斯大林有异,于193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15周年之际在一场宴会后被称自杀,享年31岁。在众多墓碑前我对这个政治的婚姻和被牺牲无限的哀伤,多么年轻的生命,嫁给斯大林的时候她可曾想过政治的结局?我只能看着那白色的雕像,颤栗;

赫鲁晓夫墓,是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当中唯一没有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之下的一位,也许在这里他才远离的政坛,远离了那么纠结的时代;

别烈德,政界知名人士,曾任集团军司令,后任克格勃最高领导,一度被认为是叶利钦的接班人,在选举前夜与普京深谈几小时后放弃了总统竞选,普京才得以顺利当上总统。后因飞机失事而逝世,这样的失事给世人一串的猜想;

公墓里还埋着三个中国人,分别是王明和他的妻子和女儿。对有年纪的中国人来说,王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中国革命历史上有他的一页。王明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为了革命变卖家产,曾留学苏联,被称为斯大林的学生。王明前夫人的墓与他隔着一条小街;


电影演员舒克申、芭蕾舞艺术家乌兰诺娃、著名政治家米高扬、葛罗米柯......

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回程的路上,正值夕阳,莫斯科河流淌着彩色的霞光,她安详地穿行于整座城市的中央,远处克林姆林宫墙内一个个金色洋葱头顶放射着光芒,近处高耸几幢的摩天大楼也反射着光芒,它们彼此折射又反射在城市上空......

回国后,我不断的翻阅有关人物的生平,感叹和敬畏每一个在新圣女公墓里长眠的灵魂。在生命长河里不管你是谁,不管与你相遇的事件和人是谁,无论是用哪一种形式生活在这世上,也不管曾经多么叱咤风云,抑或曾经是彼此的天敌,到最后终究无法逃离曲终人散,众鸟归林的结局。


莫斯科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上,争斗与平静交替着,美丽与狂野交错着,古典与现代争宠着,无法被抹去的高贵和冷寂并行着,大气而不失雅致,醇厚而不失浪漫,宠辱不惊的淡定,每一个瞬间都让人感到无比惊奇,也把太过波动的感情收敛到心底,一如这座城市一样呈现出高冷坚硬的外表。

托尔斯泰所说:“只要是俄罗斯人,谁都会把莫斯科视为母亲”。

只要是俄罗斯人,谁都会把莫斯科视为母亲!!
关联阅读

行走丨大武汉

行走丨路过云南

行走丨流动的圣彼得堡

行走丨俄罗斯从这里走来

行走丨花看半开,小得盈满

行走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行走丨一路向西,去拉萨

行走丨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笔会丨我乘慢船去塘栖

虚构丨初恋似流水

行走丨春恋下各

行走丨扑蝴蝶

行走丨藏匿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异国风光?俄罗斯
阅经典帝国风光 读厚重历史文化 ...
大美俄罗斯(3)莫斯科,你依然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漫步莫斯科红场
俄罗斯游记6
俄罗斯之行(一)新圣女公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