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大学“方言课”,火了

近日,武汉大学开了一门“方言课”引起网友讨论。
武汉大学“方言与中国文化”课上,许多学生用方言配音和歌唱。其中,两名湖北的同学用方言配音小猪佩奇片段,全班爆笑。教师阮桂君说,希望青年朋友不要嫌弃方言,方言是一种情感的纽带。
视频来源:梨视频
有网友表示,“这门课很好,方言必须被传承,除了工作场合,平时都不会讲普通话的。”“很棒啊!方言真心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用方言链接起来的关系珍贵而且持久。”
据相关报道介绍,武汉大学的这门课,让学习者了解汉语方言的基础知识,熟悉汉语方言的基本现状与历史形成,掌握汉语方言的基本特点,理解各种方言现象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语言国情。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化背景下,一重语义,可以有多种表达。“喜欢”二字,在广东话里变成了“钟意”,是河南话里的“相中”,是上海话里的“欢喜”,是东北话里的“稀罕”。南腔北调,各有风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丰富多彩的方言为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把钥匙。
方言,不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人们和故土的情感串联。一口乡音,讲述着一方人的文化记忆;一句方言,诉说着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深情。无论在故土还是在他乡,方言背后是情感共鸣。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的影响愈来愈弱。近年来,城镇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方言使用场合和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方言的使用空间被挤占,“方言濒危说”不断被讨论,多次成为热点话题。
方言说到哪里,文化多样性就走到何处。亲切、质朴的家乡味道如何代代相传,怎样保持方言的多样性?从教育视角出发,方言传承应该落脚何处?这不仅是留给当代的青年方言使用者的问题。
武汉大学此举在方言保护和传承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当代青年独立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方言课堂产生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趣味、幽默的方式也为方言及地方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角度。
在课堂上为自己的乡音发声的学生,不仅仅是家乡方言介绍者的角色。这样的课堂更像是文化寻根,代际间相传的文化烙印默默地刻在了青年一代的血脉里。相信,一堂生动的方言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有意思,其内心对故土乡音保护的使命感也会重了一分。
同时,课堂上发音迥异、地域悬殊的方言出现在本来认为只能使用普通话的语境中,产生的反差课堂效果让人惊喜,这样的生动教学模式探索值得借鉴。
不仅是课堂,方言传承的路上越来越多的保护方言举措先后出现,城市采用方言报站名、许多电影采用方言叙事、人工智能技术也助力方言保存脱危……
为自己故乡方言代言,领略不同区域方言的语言韵味,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课,你想体验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言进课堂为什么不能拯救上海话? | 文化观察
202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读书有什么用、乡土中国 “艺”有可为、方言文化要“破圈”更要“出圈”
方言该如何保护?
古老山西方言,语言演化的“活化石”
发现乡音里的中国
《文化安顺》乡风民俗 硝烟散尽 "乡音"犹存 (上) 2019年第13期 (总第368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