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村照相馆:朱伟讲故事

朱伟被我们认定是最厉害的文学编辑,是我们的编辑,自己人。

朱伟一天天等我写完这篇文章时,我正慢慢地看他的大作《重读八十年代》。他写的这十个人我都认识,他说的事情我经过或听说,我要看他时隔三十年的想法。

一个人,这年月还有兴致翻出上世纪那些老书重读或补课,为写一个人而去读他所有的作品,无疑是疯了。但朱伟就是有这疯狂。我不知他的动力何处而来。也许,跟他当年的经历相关。文学将他始乱终弃,他不服。

朱伟被我们认定是最厉害的文学编辑,是我们的编辑,自己人。那时,我们被退稿退得走投无路,心气却很高,敢和编辑顶嘴。他书中写到的一半作品当时并不受待见。社会鼓励烂作,鼓励苏式现实主义,什么风吹来编一个什么去领奖。我们傻呵呵地写着,既然来了,总要闹出点动静吧,总要跟前辈分出一道线吧。在一片死样怪气中,朱伟骑着自行车闷头寻找新鲜的元素,就同许多年后他在《考吃》中找寻入眼的食材。他舍弃自己的写作,扬言要当兰登书屋的编辑而不做三流作家。他从青年刊物小编辑做到大刊物大编辑,虽离当主编还远,也算是说话有点管用的人了。之前传说他每年将喜欢的小说从刊物上撕下来,订成一本自己的不被出版的年选。

我们不认同每年的评奖,我们有自己的排行榜。你在社会的哪一层、做什么工作毫无关系,不分朝野,作品是我们惟一的名片。你写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认你;写过《西望茅草地》,认你;写过《零公里处》,认你;写过《棋王》,认你。文坛就这样一个认一个地搭起来。那时有无穷无尽的笔会,在《北京文学》认识方方、铁凝,在烟台的屋顶上认识何立伟,在长江轮上认识王朔。编辑部的有些前辈是宽容的,有些同龄小编辑是热忱的。那时我们是中国作家,住哪里并不要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朱伟写我时,问我是否记得我们哪年认识的。他是在我倒霉的时候出现的,邀请我去桂林开笔会。放着好山好水不尽兴地玩,关在房间里写小说(那种要当场写出作品抵充火车票和住宿费的笔会我后来再没去过)。南溪山下,我认识了张新奇、赵本夫和肖矛等。朱伟是工头,头面整洁,踱来踱去,日日催逼写稿,查问进度。一个人铁了心当编辑就变得这样“狠毒”,他日后以催稿出名。我在桂林写了一条狗,《花狗子嘎利》,写完如释重负。他回北京后说领导不同意狗当标题,于是改成了《蓝旗》。

朱伟是上海人,那种极少的一到北方就不想回来的上海人。桂林之后,我们有时会通个信。我在新闻中看他的消息。我知道他去办《爱乐》,办《三联生活周刊》。不当小说编辑了,于是不来催稿。我给周刊写过几篇短文,我代“榕树下”网站收购他《音乐圣经》的网络版权。我在网上看他不厌其烦地谈吃的,谈时令,谈花草,谈诗词,谈音乐,标准的老头乐,很会享福啊。尽管彼此极少见面,见面有一种想笑笑他的亲情。前年年底在北京见他,发现他忽然就老了,发际线后移。他在微信跟我说在写一组文章,在读书,我心里感动了一下。那些装神弄鬼的作品居然还有人读。我将书给他寄去,这年头还主动读我的旧作,也就是那两个老朋友了。早知道他们要看,应该多写一点。

朱伟读文章比别人用心,感觉细腻,他问我,你开始的小说怎么老是喜欢写姐姐。马原那么难读的《牛鬼蛇神》他竟然读了两遍,非要搞清他的叙述逻辑。朱伟不愧是编写过《音乐圣经》的人,不提文字,那些音乐的阿拉伯数字就令人头晕目眩。经过几十年的训练,他肯为文字吃苦,他说话必有根据,他下笔讲究分寸。

每个时代都会钻出一群作家,有的好看,有的难看,有人放弃文学,有人继续。人和作品放几十年再看,也许更清晰。在很多文学史里,那些作家如木乃伊,在朱伟的笔下他们活了过来。这本书阐述的是作家们如何凭那种被认为很不入流的写法爬上文坛,编辑处心积虑将作品给捣鼓上版面。他们的动作,被这个目击者看在眼里,被这个缺席者记在心里。朱伟认识的作家还有许多,有空再写写吧。我们敲锣打鼓地庆祝朱伟回归。


关于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世崇:难以忘却的思念
登山望秋月,清辉了如雪
作家出书与刊物发稿
《花城》创刊40年,文坛大咖集体感恩这份杂志的鼓励
小小说随笔《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江东璞玉)
老派人朱伟:请回答八十年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