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永祎:怀念吴功正先生

2019年春节,我照例给吴功正先生发了一条拜年的祝福短信,最近因为吴功正先生年纪大了,他一般活动都不参加了,这样我们的见面机会就少多了。但每逢过年过节总是互致问候,每每他老人家都是第一时间就回复,而且非常重视文言的仪式感,不着痕迹地透露出深厚的文学功底。但不知为什么,这一次发过去,却没有秒回,虽然翘首以盼,但考虑到人家过节,家里事情肯定比较多,也许还来不及看短信,所以当时也就没当回事。直到初六的早晨,突然接到电话,是吴功正先生爱人打来的,她说看到我的短信了,觉得应该给我回个电话,告知吴功正先生已于去年十月份因病去世了。


听此噩耗,如雷劈顶!怎么自己一点信息都没有,对此后悔不迭,只能祝老人家在天之灵,一路走好!记得知道吴功正先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他的一部书开始的,这本书叫《小说美学》,很厚实也很美学的一本,整体布局撒得开,收得拢,写得汪洋恣肆,出神入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既有古典的华彩辞藻,也有现代的时尚语言,我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也希望学习这样的表达,因此翻开第一页以后,就爱不释手了,如饥似渴,大概用两天时间就全部读完了,还做了许多体会性的旁注,最近我又拿出来看了一眼,上面还留着当时画的条条杠杠和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些已经漫漶,看不清了,至少说明当年看这本书,还是非常用功的。当时不知道这位吴功正先生是何妨神圣,作者介绍也好像语焉不详,所以对有关他的消息非常关注。记得当年曾看到报道说他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做学问,家人害怕他累倒,为了调整他的工作节奏,硬是把他拖到影院里看了场电影。


后来有一次参加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影片讨论会,这部影片是他学生导演的。当时我并 不知道吴功正先生在座,只是觉得,有位胖胖的、戴着彩色眼镜的专家气度不凡,讲起话来有板有眼,非常专业到位,从内容到形式,侃侃而谈,条分缕析,不落俗套,也非常犀利,但他最后讲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以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他们以有我这样的老师而骄傲!很霸气,也很自信,当时听了觉得不符合我们习惯了谦逊态度,好像王婆买瓜之感。这时有人向我介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吴功正先生。我这才恍然大悟,萧然起敬,他老人家这样讲绝对没问题,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学术高峰,他讲这话有底气,也有实力,给如其分,非常贴切。后来知道他是如皋人,曾在如皋师范学校和在南通师院教过中文,应该说桃李满天下,享誉省内外,还知道他因学术成就卓著,被调到省城工作,现在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据说他在1983年就加入了中国作协。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一见如故,格外亲切,好像神交已久的好朋友。他说也早就知道我了,经常在报刊上看到我的文章,见地也比较独到,文辞比较华美,其实我的那些“小儿科”遇见他的“大部头”,真是天壤之别!但他能关注到我,至少说我们还是相当有缘分的。


知道他现在省社科院工作,而且还担任《江海学刊》主编,我当然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大刊物上发表文章,自己认真准备了一篇稿子,给他投了过去,记得好像是介绍和研究韩剧的文章,本以为发表不成问题,但偏偏就是有了问题,他看了以后觉得叙事性多了点,学术性不够,应该加强观点的论证,他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希望我能够好好修改修改,我按照他的要求进行了认真修改,再一次寄过去,结果还是没能通过,可见吴功正先生对稿子要求极严,一把尺子,六亲不认,但他也担忧会因此打击我写作的积极性,为了鼓励我不泄气,他专门跑到我办公室来,说是来看看我,其实就是当面做个解释,更希望我深入研究,继续投稿。面对这样慈祥长者的谆谆教诲,我很意外,也很激动,我的文章一路写过来,得到过许多像他这样老师的指导和提携,这时赶忙请同事帮我们在办公室拍了一张照片,留下这个难忘的历史瞬间(这张照片拍得很好,后来我将其珍藏了起来,但越是珍藏起来,急的时候就越是找不到,记得我有次在相册里曾看到过,但这次我把家里的相册全部翻了一遍,还是没找到,不能给文章配图确实有点可惜。但踏破铁鞋无觅处,不代表没有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相信在某个时候它还会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送他下楼,看到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老牙车,属于只有铃铛不响、其他都响的那种,但望着老人家跨上车子,他雄赳赳地骑着,渐渐地消失在巷子的尽头......
那年受邀在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CCTV4)《文明之旅》做节目,讲了近一个小时的《梦里水乡江南镇》,很巧,这次也被他看到了,他第一时间就给我打电话,向我表示祝贺,同时对我在江南文化方面的研究表示赞赏。他说那天在调电视频道时,无意中听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恰是旧相识,原来就是你,他便从头到尾认真听完。他说讲得都很好,知识开阔,思维缜密,逻辑严密,表达流畅,以前看到你写的都是文艺评论或影视评论,没想到你对江南文化还有如此深入的研究。他说,唯一不足的就是方言的口音比较重,但他后来又补充说,有口音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坏事,要不是这个口音拽住我,我还真的会漏掉这期节目。但从传播来说,中央电视台毕竟要面对全国观众,还是应该尽量说好普通话!


其实我知道,这是吴功正先生对我的鼓励和严格要求,说到吴功正先生的成就,真是举不胜举,令人高山仰止,他老人家不知要比我们勤奋多少倍,就以他送我的书来说,就有《六朝美学史》《唐代美学史》《披星戴月集》《中国文学美学》等等,其他的还有《明清短篇小说概论》《郭沫若历史剧研究》《古文鉴赏集成》《六朝园林》《六朝文学》《古今名作鉴赏集粹》《山水诗注析》等,他的著作面广量大,涉及的领域非常辽阔,不能用著作等身来形容,而应该说是著作超身,洋洋洒洒,滔滔不绝,这些著作都是经过精打细敲的心血之作,是经得起时代的检验和岁月的淘汰的精湛之品。对于我们来说,不要说写这么多书,就是用手抄一遍这么多字,也就算是一个奇迹了。前年他还专门托人给我捎来一套六本古典诗词、小说、散文和戏剧的鉴赏作品,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示例,几乎把鉴赏美学研究个底朝天,非常通透!我记得他到台湾去讲课,还顺便写了一部台湾的游记回来,当时他也送了我一本,叫《走进台湾》,一边准备教案,一边认真教学,一边还能游山玩水,一边还能见缝插针,真是非常人所能为!这本书是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那年在全省散文评比中还获得了大奖。


贯穿吴功正先生在学术研究,总感觉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因为他研究的都是大课题、展开的都是大思路,集成的都是大手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令人尊敬的大师,但他为人却非常随和,很有相融性,只要开会聚到一起,我们就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也聊得十分开心。那年女儿到香港做交换生,回来以后写了一本书叫《走过港岛的记忆》,我斗胆向吴功正先生提出申请,邀他帮助写个序,他不仅爽快地答应了,而且很快就写出了成稿,让我真的很佩服,也很惊讶老人家的写作神速。我还记得开头是这样写的“说来有点搞笑,我在拿到这不书稿时,还不知道作者的性别身份,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读着读着,一名活灵活现的女孩便蹦跳在我眼前……”老人家不仅写得很快,而且写得好,写得生动,处处有意,炯炯有神!


斯人已去,但音容笑貌依然,为人大气,为文典范,对我来说,亦师亦友,亦雅亦俗,亦语亦文,似大山的权威,也似江河的亲切。我最近正在利用业余时间,重点重温他的美学著作,一本一本,一篇一篇,一字一句,字里行间,充满着学术的广度、思考的深度和研究的厚度,也充满着人情的温度,不断地散发着人格的光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功正
我的老师吴功正
王季迁与吴湖帆
“陆氏针灸”申遗记 20110904
唐诗鉴赏辞典 金陵怀古 刘禹锡
王士禛《秋柳四章》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