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寡妇上联“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秀才对出下联两人成亲
中国的对联文化,有着历史悠久的传承和发展,不同于那些曲高和寡的国学经典,对联文化其实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真正做到了世人同乐的地步。在古代,不管是学富五车的才子佳人,还是目不识丁的老百姓,都对对联情有独钟。可以说对联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一骑绝尘,成为最耀眼的明珠,和每个人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对联,以前又称楹联或者桃符,通常都是木工雕刻在一块木板上,然后悬挂在门的两旁。这种雕刻有的是文字,有的是门神画像。可是后来人们发现用这种雕刻的方法既费时又费力,于是就改用了毛笔书写。
对联讲究的是平仄押韵,对仗工整,上联有的文字,在下联要尽可能地避免。而且对联的上联又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出句的“出”字很有意思,古代选拔人才往往都会出题,而对对联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对联还要求意境高远,要有深刻的内涵,不能只是为了填字造句,这样便失去了对联本身的意义。
对联的形式也包含很多,最开始的对联都是很简单的,但后来人们为了增加难度,发明了很多种类,比如说谐音联、合字联、拆字联、数字连、谜语联、回文联等等。这些对联形式的发展,也从侧面说明中国对联文化慢慢地进行扩张和应用,而且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历代有关对联的小故事有很多,比如宋代的苏轼和苏小妹就有很多有趣的对联佳话,还有明朝的解缙、唐伯虎,清代的郑板桥、纪晓岚。他们作为对联的大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素材。名人对对子诚然是不足为奇的,但是民间因为对联喜结连理的故事就引起我们浓厚的兴趣了。
在北宋年间,有一对夫妻,他们之间彼此恩爱,过得十分的幸福。但是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奔波,最后因病去世,这位女子就成了一个寡妇。在古代的家庭中,男子可是顶梁柱,如今丈夫不在了,这名女子又带着孩子,生活必然是十分的艰苦,但为了生活,只好做一些针线活勉强度日。
这一天,这名寡妇做完了针线活,就领着孩子去外面散散心,不知不觉就带了油桐林之中,油桐树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桐籽,枝叶浓密,非常好看。小孩子看到油桐树,更是欢呼雀跃,于是捡起地上的石子用力抛出,刚好打到了桐籽之上,桐籽纷纷坠地,小孩子咯咯地笑了起来。
寡妇看到这一幕,心中有感而发,于是就吟出了一个上联“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这个上联是应景之联,描述的是自己的孩子打桐籽这件事情,也属于叙事联。这个时候刚好有个秀才从此处经过,听到有人吟上联,就来了兴趣,仔细一听,更觉得这副上联很有意思。
大才子又看到了油桐树下的寡妇,心中也多了几分喜欢,于是就想在这位女子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学,他苦思冥想一阵子后,对出了下联“家人给嫁人,家人愿,嫁人愿”。这个对联一出,和上联可谓是珠联璧合,堪称是妙对。寡妇听到后芳心暗动,这位秀才知道寡妇的心意,于是就托媒婆介绍,最后两人喜结良缘,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看来对联还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这就是对联文化的魅力所在。秀才满腹经纶,正好又是单身,寡妇无依无靠,两人的这段婚姻,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了。 那么作为看官您有什么更好的下联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秀才出一上联:“空有一身牛力,没地可耕”,寡妇的下联亮了
秀才出一上联:白费两下工夫,有枪无门,寡妇的下联让他恍然大悟
村霸门前一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寡妇一瞧下联笑出声
才子出上联:拔开草丛泉眼现,流水汨汨不断,寡妇对下联有点意思
寡妇征婚上联“上心下心都忐忑”,穷秀才妙对下联,两人喜结连理
寡妇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巧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