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一事,究竟是真是假?百分之百是清廷信口开河

据说南京鼓楼岗有个山坡,山坡上曾经有座功臣楼,庆功楼里有无数冤魂,冤魂都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手下为他打江山出生入死的大臣的。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那些开国皇帝,最乐此不疲的就是这一口。他们为什么要杀死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呢?

除了说明他们拥有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这种通用特质,也说明这些皇帝群体的心虚,他们害怕大臣超越自己,威胁到自己或者后代的江山,说白了就是严重不自信,所以才要过河拆桥,做不仁不义之事。

真正自信的皇帝,还要说是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他们这老哥几个。

皇帝杀功臣,也是要动一番脑子的,要罗织各种罪名,比如贪污、渎职、谋反。其中谋反是用的最多的罪名,也最能激起民愤。

但是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这套说辞漏洞百出,根本不具备可能性。

什么是武将谋反的最佳时机,当然是自己的主公还没有建立江山的时候。而历史上的“谋逆”大臣,如韩信、蓝玉、吴三桂等,都是在主子已经坐稳皇位,权力空前巩固的时候“造反”,这套理论在逻辑上站不住脚。

那些久经沙场的大臣智商不比谁差,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时候搞政变风险最大,成功率最低吗?

这就好比一座房子要推翻它,是在它没有建筑好的时候,等主体工程竣工了,混凝土凝固了,稳如泰山了去推翻,费时费工费力,事倍功半,纯属费力不讨好。

要说皇帝杀大臣,也是一个技术活,要给人定罪,把假的说成真的,要无懈可击,蒙蔽天下人。而且杀大臣也有风险,大将们都不是善茬,打不死老虎也会被虎伤。

朱元璋不愿意也不屑于那样做,不想按照套路出牌,人家懒得动脑子给大臣一项项罗织罪名,分批拔除,干脆就一起动刀,做暴风骤雨般的大手术。你们有实力,这本身就是一种随时能惹恼我的原罪。

在故事中,朱元璋就想低成本,低风险,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于是在建国之初,这栋楼就开始动工修建了。

对外宣传的时候,当然不能说是要用来火焚的,而是说为了感谢大臣,用来庆功的。

听到朱元璋造庆功楼,大家非常感动,还是老朱好,没有跟错主子,大家热泪纵横地异口同声高呼:吾皇圣明。

可是大家都在喊口号,只有一个人闷闷不乐,面带愁容,他就是有"活诸葛"之称的,大明第一军师刘伯温。

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怎么能不知道朱元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他来到朱元璋,拿出一张医生的诊断证明,说自己体弱多病,医生要自己回乡下无污染的环境中疗养。

朱元璋再三挽留,刘伯温坚决要走,无奈之下,朱元璋就恩准了。  

刘伯温出了皇宫,遇到大将军徐达,徐达看他忧心忡忡的样子就关心地询问,得知老刘要回老家,非常不解,再三追问,刘伯温闪烁其词,只是反复交代:"功臣楼庆宴之日,不要多喝酒,要你紧跟我们的皇上,寸步不离。"

功臣楼很快竣工,就坐落在鼓楼岗的山坡上,叫人奇怪的是,楼身不是高大雄伟,而是又低又矮;也不是宽敞明亮,而是几乎没有窗户,窗户还很小。

但是大家觉得又很正常,一来此楼是庆功的,是个临时性建筑;二来或许咱家皇帝出身平民,了解民间疾苦,不想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这一天,夕阳西下,晚风习习,功臣楼里鼓乐齐鸣,灯烛辉煌。赴宴的功臣们欢聚一堂,回忆峥嵘岁月,盛赞皇帝恩德。这是太祖驾到,朱元璋致词,感谢大家为朱明江山出生入死,希望大家开怀畅饮,不要拘束。

朱元璋话音刚落,群臣早已迫不及待,开始,推杯换盏,欢声笑语,盛况空前。只有徐达谨记着刘伯温的话,假装喝酒,其实都倒进宽大的袖口里。

徐达全神贯注盯着朱元璋的一举一动,大家正在狂饮,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假装脚步踉跄着向后门走去。徐达亦步亦趋、连忙随后跟上。

朱元璋发觉之后,很不高兴地质问徐达,"爱卿为何离席?"徐达说:"臣前来保驾。"朱元璋说:"不用不用,大喜日子,爱卿应该不醉不归。"

徐达动情地跪下了:"皇上真的一个也不留吗?"朱元璋大惊失色,心说:这厮太狡猾,莫非看穿了俺老朱的阴谋?徐达见皇上犹豫,就补充说:"皇上臣子去喝酒了,臣的妻儿老母还望皇上垂怜"。说毕,转身作势欲回。

朱元璋急忙摆手:"爱卿休走,给朕护驾。"

他俩刚到山脚下,突然"轰隆隆"一声震天巨响,庆功楼火光冲天,哀嚎不断,可怜满楼功臣,悉数葬身火海。

徐达虽然从庆功楼死里逃生,但受到惊吓,惊魂未定,患了背疮,从此卧床不起,形容枯槁。

忽一日,两名太监送上御赐公鹅一只,也不多说,转身就走。

徐达一看面如土色,泪如雨下,他明白皇上还是没有放过自己。

因为自己患的是背疮,最怕发物,而公鹅恰恰就是发物,吃下公鹅,命悬一线,朝不保夕。

以上种种“火焚庆功楼”的传说,说的有鼻子有眼,听起来还蛮合情合理。

朱元璋的确是封建帝制史上最心狠手辣的皇帝之一,也的确将很多功臣斩尽杀绝,而且要斩草除根,诛灭九族,这一点没冤枉他。

但按照各种历史记录,他手下的功臣除了“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等几场大案,没有一锅端的,而是一个个杀的。

宰相胡惟庸,被害于洪武十三年;韩国公李善长,被害于洪武二十三年;凉国公蓝玉,被害于洪武二十六年;颖国公傅友德,被害于洪武二十七年;宋国公冯胜,被害于洪武二十八年。

"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最早出自清朝民间流传的《英烈传》评书中,既没有出现在明史中,也没有出现在张廷玉操刀的清编明史中,因此几乎不具备真实性,只是清廷对朱元璋的丑化处理太过奏效,痛快淋漓地表达出了民间艺人对朱元璋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做法的痛恨,然而,这种艺术加工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
朱元璋得天下后,对开国功臣都做了什么,甚至传出“火烧庆功楼”
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究竟是传言还是真相
皇上宴请朝臣,一人将龙袍压在座椅下保住一命,剩余大臣命全丢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