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祖坛经》:人生修行路上,明白两个方向,一外一内,剩下的交给缘分

不管任何事情,方向搞反以后最怕的是勤奋,那样,就离正确的道路越来越远,人生修行路上,一定要了解两个方向,一外一内,明白方向以后,得道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切交给缘分。

1,外而离相,第一相——外相。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修佛坐禅的人有千千万万,而真正有修为的人在于少数,归结根本原因就在于执着于表象。

当今,只要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关于禅宗佛法的知识,有的说应该喝茶论道,有的说坐禅自修,听起来每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于是很多人跟风,这实在是误解了禅宗佛法的真正教义。

从根本上说,禅宗佛法是导人向善,清净本心,脱离尘世苦海,如果把物质当成修行目的那真是大错特错。

一切事物不过是过眼云烟,在修行中,物质只是我们修行上的辅助,而不是执着于寻求物质基础,有可以,没有也可以。

一切随缘,对于真正得道的人来说,物质基础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善事,从这方面看是好事,但对于我们普通修行的人来说,过分执着于物质基础,稍有不慎,一念成魔。

离相,不是排斥相,不是破坏相,而是放下向外攀缘的心,放下执着心。   我认为离,即是不染着,凡夫通常都是取相快乐,因为潜意识有很多爱好,然后面对境界就起现行,生起贪嗔痴的烦恼。

其实这个境界,当下就是假的,生灭的,都是烦恼心显现出来的境界。凡夫没有智慧,就会随着境界而转。用心修行,随缘惜缘不攀缘。

2,外而离相,第二相——想象。

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象是最容易做而没有成本的事情,看一部经书,读一本佛法,有时候就会想象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佛,如何去度化更多的人,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到高僧禅宗的行列。

这对于人生修行没有一点帮助,反而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这是修行路上的一大障碍,从现实出发,摒弃想象,从自己最本真的态度修行。

人生于世间,禅宗佛法留存于世间,一切的修为都在现实生活上,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与人行善,明白自己的条件,做自己当下修为该做的事情。

3,内而见性,向心中求

禅宗有这样一个事情: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人的本性原是本自清净,本自安定的,只是因为遇见外境因而思虑执着于外境内心才散乱的。

修行根本意趣,若不以明心见性为要,因而舍本逐末,染境生相,是名外道;若知回光照,因而明心见性,是名真佛子。

诚挚的邀请大家来为文章做评判,您的支持,我的坚持。

我还会遇见你,你说对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达摩祖师与明心见性《一》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
六祖惠能为传承自己的衣钵,曾问了一个问题,可惜却无人能回答
道明禅师和蒙山圣济寺
禅语禅意|禅心,妙不可言
慧能为什么比神秀水平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